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同工酶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自交系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种
  • 1篇杂交种纯度
  • 1篇生化标记
  • 1篇同工酶鉴定
  • 1篇同功酶
  • 1篇自交
  • 1篇自交系
  • 1篇小麦
  • 1篇酶带
  • 1篇抗白粉病
  • 1篇过氧化物
  • 1篇过氧化物酶
  • 1篇白粉
  • 1篇白粉病

机构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北京农林科学...

作者

  • 2篇陈哲
  • 1篇郭景伦
  • 1篇赵久然
  • 1篇苏青
  • 1篇王立新
  • 1篇尉德铭
  • 1篇李举怀
  • 1篇郭强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北京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应用同工酶鉴定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纯度技术的研究被引量:9
1996年
应用同工酶鉴定玉米自交系、杂交种纯度技术的研究赵久然李举怀郭景伦陈哲张静梅尉德铭郭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100081)利用电泳种子同工酶或蛋白质来鉴定品种是很有用的室内种子纯度鉴定技术。它已经被列入国际种子协会的规程中。品种纯度鉴定手册(1991...
赵久然李举怀郭景伦陈哲张静梅尉德铭郭强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杂交种同功酶
小麦抗白粉病生化标记——过氧化物酶pI6.1酶带被引量:11
1999年
采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比较了抗、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发现抗、感品种之间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I6.1酶带(位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电聚焦凝胶电泳酶谱pI6.1)在拔节期至白粉病发生期表现水平有很大差别。抗病品种中编码pI6.1酶带的基因终生正常表达,该酶带在小麦全生育期均有较强的活性,染色后着色深,多属一级酶带。而该基因的表达在感病品种拔节之后受到抑制,酶带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踪迹,多为三级、零级酶带。感染白粉病之后酶活性才回升,再度表现为一、二级酶带。为了探索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比较了119株抗病品种与感品种杂交F2代和65株抗病品种/感病品种//感病品种的BC1代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IEF酶谱,证明感病品种成株的pI6.1酶带活性下降是因另一隐性基因所至。
王立新苏青苏青徐民新陈哲
关键词:小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抗白粉病生化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