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应军
-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小切口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应用改良小切口技术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6月-2011年6月共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36例,采用改良小切口入路沿腓肠肌内侧头内缘与半腱肌间隙钝性分离,将腓肠肌内侧头肌腹与腘血管束拉向外侧,显露关节囊并切开,显露骨折端,复位后用4.0mm空心钉加垫片固定。结果:3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3个月(6~24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后抽屉试验阴性者31例(86.7%),<1+者5例(13.3%),无2+以上者。Lysholm评分平均96.6分(86~100分)。膝关节活动度正常者34例,屈膝活动受限者1例,伸膝活动受限者1例。结论:改良小切口入路简便、安全,无须显露腘血管神经束,复位固定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叶英文阎丽苏尚贤苏应军黄黎
-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
- 以踝关节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征分析慢性踝关节不稳被引量:29
- 2015年
- 背景:长期慢性踝关节不稳可引起创伤性关节病及继发粘连关节囊炎,甚至成为永久性功能障碍。目的:分析踝关节的生物力学,明确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形成原因,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4年12月Pub Med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选取与慢性踝关节不稳有关解剖、生物力学、诊治等相关方面的综述及基础实验研究的文章。检索词:"慢性踝关节不稳,踝关节解剖,生物力学,治疗方法,研究进展"和"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Anatomy of ankle joint,Biomechanics,Therapy,Research"。经过筛选后纳入40篇文献,对踝关节解剖学结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机制及分级、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内容的总结。结果与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诊断方法包括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踝关节前抽屉试验、超声检测、现代影像学检测;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可分为非解剖学重建和受损韧带解剖修复。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应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应综合踝关节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征、发病原因、诊断结果等因素决定治疗方案。
- 苏应军童新延胡力
- 关键词:踝关节关节不稳定性解剖学踝关节不稳
- 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治疗的4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两组均随访0.5 ~2年,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为69.6%,观察组为95.7%,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与传统手术治疗相较创伤较小、出血量少且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苏应军胡力童新延
- 关键词:胫骨远端骨折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25例疗效观察
- 2004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5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按Sanders分型,应用克氏针、螺丝钉、重建钢板、可塑型钢板进行手术治疗,结合中药内服及外洗。结果:按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9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88%。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
- 苏应军黄黎胡力
- 关键词:骨折跟骨中西医结合疗法
- 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胫前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分析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对32例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在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胫前肌腱移植重建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所有病人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以及病毒、细菌感染;其中1例术后切口渗液2周,经换药后愈合。
- 叶英文苏应军胡力黄黎阎丽李景新
-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肌腱移植交叉韧带关节镜
-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1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应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6例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肱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术。A2型骨折者,直接整复骨折端,骨折块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C1、C2型骨折者,整复骨折块后用拉力螺钉固定;C3型骨折者,如有骨缺损则先行髂骨取骨行缺损处植骨术,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后再用松质骨螺钉固定。整复好骨折块将其复位后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所有患者术程顺利,均于术后24~48小时开始行早期肘关节连续被动运动,A2型及C1型患者视具体情况可于此时即开始自主屈伸运动,其余患者在2周后行自主屈伸练习。16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术后16~24周,平均19周。于术后半年采用CASSEBAUM法评价关节功能,结果优8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81%(13/16)。随访1~2.5年,无1例发生肘内或外翻畸形及伸肘肌力减退,仅1例出现尺神经麻痹,经非手术治疗3个月后康复。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地固定患肢骨折处,使骨折愈合良好,患者能早期进行的患肢功能锻炼,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胡力苏应军赵建军黎毅斌童新延
- 关键词:肱骨骨折双钢板骨折内固定术切开复位
- 比较两种方法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骨与内固定物外露的疗效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及带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进行联合游离植皮和局部带蒂肌瓣+游离植皮的修复两种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骨与内固定物外露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诊断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骨与内固定物外露患者共4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患者接受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及带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联合游离植皮治疗,B组患者接受局部带蒂肌瓣+游离植皮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瓣皮活率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及带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进行联合游离植皮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骨与内固定物外露可能比局部局部带蒂肌瓣+游离植皮修复更能提高临床效果,安全性高,患者术后肢体外观恢复较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苏应军
- 关键词:腓肠肌内侧头肌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胫骨平台骨折骨外露
- 踝关节骨折合并Wagstaffe损伤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Wagstaffe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108例,其中合并Wagstaffe损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进行外踝前方进行骨折复位并固定,分析患者Wagstaffe骨折解剖情况,采用螺钉和丝线进行修补治疗,观察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均恢复到伤前活动水平,X线检查显示患者踝部骨折愈合完好,同时无创伤性关节炎并发,其关节功能评分在82∽98分,其优良率为87.5%。结论:Wagstaffe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易被忽略,在旋后-外旋类踝关节骨折中多见,对其进行准确复位和固定能够稳固其恢复胫腓骨的对位和稳定性。
- 苏应军胡力童新延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骨折手术
- 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1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断骨实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而损伤三角韧带则行切开探查修复来恢复踝关节内结构的稳定。手术后进行X线检查,并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制定的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评定手术前后踝-后足功能评分以及疼痛评分,了解疗效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在251例患者中,优为224例,良为20例,优良率为97.21%;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6±1.9)周。术后AOF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92.48±5.29)分vs(30.48±5.11)分],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1.83±1.44)分vs(8.63±1.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方案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是临床中最佳的治疗方案,优良率高,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疼痛得到大幅缓解。
- 苏应军童新延胡力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三角韧带损伤手术
- 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自体股薄肌及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应用自体股薄肌、半腱肌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共30例。术后追踪随访进行为期2年的康复训练,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行患肢X线检查、功能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平均32个月(24~40个月),术后Lachman征及旋转移位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平均(54.80±2.10)分增加至术后2年为(91.00±2.30)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30,P<0.01)。而Tegner评分则由术前平均(5.00±1.20)分增加至术后2年(6.23±1.40)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0,P<0.01)。手术前后X线复查无退行性改变。结论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后2年随访发现患者膝关节前向不稳消失,膝关节功能评分比术前明显增加。用该方法重建ACL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 叶英文苏尚贤谢海莲苏应军黄黎
-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