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燕

作品数:23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8篇病毒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细胞
  • 7篇肝炎
  • 5篇凋亡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肾综合征
  • 5篇肾综合征出血...
  • 5篇综合征
  • 5篇综合征出血热
  • 5篇T淋巴细胞
  • 5篇出血热
  • 4篇慢性
  • 4篇肝病
  • 3篇诱导凋亡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基因

机构

  • 19篇哈尔滨医科大...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作者

  • 23篇王晓燕
  • 8篇吕淑兰
  • 6篇李明荣
  • 5篇康鹏
  • 5篇于建武
  • 4篇李晓光
  • 4篇高杰
  • 3篇梁明
  • 2篇李树臣
  • 2篇黄海英
  • 2篇高巍
  • 2篇李晶媛
  • 2篇王贵强
  • 2篇赵勇华
  • 2篇刘伟
  • 1篇徐人欢
  • 1篇陈明岩
  • 1篇付丽娟
  • 1篇谷鸿喜
  • 1篇周航

传媒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肝脏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魅力中国
  • 1篇第七次全国肾...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龙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与基因型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黑龙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发生YMDD基因变异与HBV基因型的关系. 方法:首先HBVA-F6个主要基因型特异性多引物对巢式PCR法对106例接受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血清HBV DNA进行基因分型和分析.再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标本进行YMDD变异检测. 结果:在106例标本中有8例为B基因型,其阳性率为7.6%;有94例为C基因型,其阳性率为88.7%:4例为D基因型,其阳性率为3.8%.从106例血清标本中检测出63例YMDD发生变异占59.4%,其余43例为野生型YMDD.在8例B基因型的标本中,有5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率为62.5%:在94例C基因型的标本中,有55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率为58.5%. HBV B,C两基因型间的YMDD变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5例B基因型YMDD变异的标本中,有1例发生YIDD变异(20%),其余4例发生YVDD (YMDD+YVDD)变异占80%;在55例C基因型YMDD 变异的标本中,有26例发生YIDD(YMDD+YIDD)变并占47.3%,17例发生YVDD(YMDD+YVDD)变异占30.9%,12例发生YIDD+YVDD变异占21.8%.HBV B,C两基因型间的YMDD不同变异类型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黑龙江地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 a,HBV YMDD变异率为59.4%;HBV B,C基因型标本间发生YMDD变异率及基因变异类型均无显著性差异.
李迪张淑云谷鸿喜程险峰王晓燕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基因型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 (PBL T)激活诱导细胞死亡 (AICD)的发生情况 ,探讨AICD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技术负性分离 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9例正常人PBL T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佛波醇 (PMA)及离子霉素 (iono mycin)体外诱导细胞活化 ;采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 (TUNEL)染色观察凋亡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诱导组PBL T凋亡率为 (16.73±0 .99) % ,明显高于未诱导组 (9.74± 1.14 ) % ,P <0 .0 1。无论是否诱导 ,患者PBL T的凋亡率均高于健康人。培养上清液中IFN γ浓度与T细胞凋亡率成负相关 (P <0 .0 1) ,而各组IL 10的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L T存在AICD现象 。
侯春生吕淑兰岳蓓李明荣王晓燕王贵强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细胞死亡细胞活化流式细胞仪
甘利欣对鼠酒精性肝病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甘利欣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未治组和治疗组,56°白酒灌胃制造酒精性肝病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甘利欣,未治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做对照;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肝功、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取肝脏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肝脏病理均为正常,模型组酒精性肝病按病理分级,4级13例,3级2例,2级1例;未治组(4级15例,3级3例,2级2例)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正常3例,1级10例,2级5例,与未治组比较P<0.05;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6.3U/L±11.5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6.7U/L±18.2U/L)、γ谷胺酰转肽酶(γGT)(55.3U/L±12.3U/L)、TNFα(1.6ng/ml±0.52ng/ml)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未治组(ALT198.1U/L±66.3U/L,189.0U/L±69.7U/L,AST253.0U/L±62.1U/L,268.0U/L±60.5U/L,γGT156.6U/L±38.7U/L,149.8U/L±38.1U/L,TNFα2.8ng/ml±0.65ng/ml,2.7ng/ml±0.60ng/ml),P<0.05。结论甘利欣通过降低血清TNFα水平,改善肝组织治疗酒精性肝病。
李晓光王晓燕于建武李树臣赵勇华李明荣
关键词:甘利欣酒精性肝病
T淋巴细胞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T)活化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celldeath,AICD)的发生情况,探讨AICD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磁珠负性分离PBL-T;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和离子霉素(ionomycin)体外培养诱导细胞活化;采用HE染色和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凋亡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L-T的凋亡率。应用Westernblot检测HF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aspase-3的表达情况,用RT-PCR对汉坦病毒的特异性基因片段进行检测。结果HFRS患者诱导组PBL-T凋亡率为(27.79±0.99)%,明显高于未诱导组的(17.16±1.14)%(P<0.01);无论是否诱导,患者PBL-T的凋亡率均高于健康人。HFRS患者诱导组PBL-Tcaspase-3的17000活性成分表达显著增加。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有19例患者血清出现阳性条带,其中汉滩病毒7例,汉城病毒12例。结论以PHA和离子霉素可有效地诱导体外培养的PBL-T发生AICD。HFRS患者PBL-T经激活诱导后凋亡率明显提高。有79.2%的患者可以扩增到汉坦病毒特异性的基因片段。HFRS患者PBL-T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增加,提示AICD可能与HFRS的发病机制有关。
王晓燕康鹏高杰于建武吕淑兰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T淋巴细胞脱噬作用CASPASE-3
凋亡相关蛋白在汉坦病毒诱导HEK-293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Bcl-2、Bax及Caspase-3在汉坦病毒诱导人胚肾细胞(HEK-293)凋亡过程中的变化,为研究汉坦病毒诱导人胚肾细胞损伤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体外培养HEK-29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汉坦病毒处理的感染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EK-293内汉坦病毒抗原;用Westen blot方法检测Bcl-2、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汉坦病毒感染HEK-293细胞1 d后即开始出现荧光阳性细胞,随着时间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增强,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片状或颗粒性的黄绿色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汉坦病毒感染1 d后Bcl-2、Bax蛋白及Caspase-3酶原活化片段表达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感染3 d和5 d后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上调,Caspase-3酶原活化片段表达升高(P<0.05)。结论汉坦病毒可感染HEK-293细胞并在其体内增殖,其损伤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减少和Bax蛋白表达上调,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HEK-293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高巍王晓燕刘伟康鹏
关键词:汉坦病毒HEK-293细胞细胞凋亡BAXCASPASE-3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诱导凋亡研究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em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eripheralbloodT-lymphocytes,PBL-T)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c...
王晓燕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T淋巴细胞细胞死亡CASPASE-3CASPASE-9
文献传递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淋巴细胞CD40的变化
2006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B淋巴细胞CD40的变化,为临床IFN-α治疗CHB提供一种观测指标。方法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IFN-α治疗的CHB患者及12例对照组CHB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B淋巴细胞CD40的百分率,同时检测IFN-γ的水平。结果对照组中,CD40I、FN-γ治疗前及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IFN-α治疗组中,6个月后的CD40百分率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IFN-γ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CD40百分率与IFN-γ呈负相关(P<0.001)。结论CHB患者经IFN-α治疗后,体液免疫功能减弱,细胞免疫功能增强。B淋巴细胞CD40的监测可作为IFN-α治疗CHB的观察指标之一。
樊美香李明荣李树臣王晓燕
关键词:干扰素Α慢性乙型肝炎B淋巴细胞CD40
复方黄芪煎剂治疗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1998年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黄芪煎剂对肝纤维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486例,按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诊断分型标准,其中慢性肝炎340例,肝硬变146例;对照组50例皆为慢性肝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用葡萄糖、Vc、三磷酸腺苷、辅霉A、肌苷等保肝治疗,治疗组还同时口服由黄芪、丹参、桃仁、汉防已及参三七等十几味中药组成的复方煎剂,1剂/d,早晚各服250mL,连服2mo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两组病例均做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肽(PⅢP)检查.HA采用RIA法,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试剂,测定范围(50ng/mL~900ng/mL,正常范围50ng/mL~110ng/mL.PⅢP采用ELISA法,京狮医药技术开发研究所试剂,正常值<0.8μ/mL.结果治疗组中慢性肝炎治疗前后血清HA(x±s,ng/mL)测定分别为414.5±189.2;203.1±52.5,P<0.05;肝硬变治疗前后血清HA测定分别为725.2±265.4;487.4±197.2,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A分别为545.1±245.1及509.3±232.5,P>0.05.治疗前后血清PⅢP(x±s,μ/mL)测定:慢性肝炎分别为2.08±0.79;1.00±0.09,P<0.05;肝硬变分别为2.73±1.54;1.34±0.46,P<0.05;对照组分别为2.10±0.86;2.06±0.84,P>0.05.结论中药复?
焦文举张甫戴魏李明荣王晓燕
互联网+绘画心理学:心理评估与疏导的大众化革新
2021年
以绘画为切入点构建大众化的互联网心理评估服务体系,提供常态化的心理调适、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功能,在后疫情的特殊时期,不仅有利于国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且有利于维系社会的健康与稳定。
周航张靖莹玥孙婉聪王晓燕刘霜霜夏青青王嵩
关键词:心理评估绘画心理互联网大众化
小干扰RNA沉默垂体瘤转化基因1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肝癌是全世界范围的高发恶性肿瘤,在亚洲的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肝癌的分子学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包括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缺陷、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细胞周期紊乱、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出现以及细胞凋亡途径受阻等。垂体瘤转化基因(Frl^G)1是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能抑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不稳定,形成非整倍体。
梁明李晶媛黄海英于建武王晓燕李晓光高杰
关键词:RNA干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