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荣

作品数:19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肝炎
  • 10篇病毒
  • 7篇慢性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6篇细胞
  • 6篇丙型
  • 6篇丙型肝炎
  • 5篇疗效
  • 5篇慢性乙型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干扰素
  • 5篇肝炎患者
  • 4篇肝病
  • 4篇肝炎病毒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18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李明荣
  • 9篇李树臣
  • 9篇于建武
  • 6篇王晓燕
  • 5篇孙丽杰
  • 3篇吕淑兰
  • 3篇岳蓓
  • 2篇王贵强
  • 2篇赵勇华
  • 2篇张晓宇
  • 1篇康鹏
  • 1篇徐人欢
  • 1篇黄海英
  • 1篇刘志刚
  • 1篇张国艳
  • 1篇吴晶新
  • 1篇李晓光
  • 1篇代俊英
  • 1篇许春海
  • 1篇杨兆辉

传媒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肝脏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第十三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4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环乌苷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1994年
已有文献报道,无环乌苷及该药联合干扰素具有较好的抗HBV复制作用。1993年1~12月我们选用无环乌苷(阿昔洛韦Acyclovir)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结果报道如下。
吕淑兰李明荣岳蓓李树臣
关键词:无环鸟苷胸腺肽乙型肝炎疗效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 (PBL T)激活诱导细胞死亡 (AICD)的发生情况 ,探讨AICD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技术负性分离 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9例正常人PBL T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佛波醇 (PMA)及离子霉素 (iono mycin)体外诱导细胞活化 ;采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 (TUNEL)染色观察凋亡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诱导组PBL T凋亡率为 (16.73±0 .99) % ,明显高于未诱导组 (9.74± 1.14 ) % ,P <0 .0 1。无论是否诱导 ,患者PBL T的凋亡率均高于健康人。培养上清液中IFN γ浓度与T细胞凋亡率成负相关 (P <0 .0 1) ,而各组IL 10的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L T存在AICD现象 。
侯春生吕淑兰岳蓓李明荣王晓燕王贵强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细胞死亡细胞活化流式细胞仪
甘利欣对鼠酒精性肝病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甘利欣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未治组和治疗组,56°白酒灌胃制造酒精性肝病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甘利欣,未治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做对照;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肝功、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取肝脏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肝脏病理均为正常,模型组酒精性肝病按病理分级,4级13例,3级2例,2级1例;未治组(4级15例,3级3例,2级2例)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正常3例,1级10例,2级5例,与未治组比较P<0.05;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6.3U/L±11.5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6.7U/L±18.2U/L)、γ谷胺酰转肽酶(γGT)(55.3U/L±12.3U/L)、TNFα(1.6ng/ml±0.52ng/ml)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未治组(ALT198.1U/L±66.3U/L,189.0U/L±69.7U/L,AST253.0U/L±62.1U/L,268.0U/L±60.5U/L,γGT156.6U/L±38.7U/L,149.8U/L±38.1U/L,TNFα2.8ng/ml±0.65ng/ml,2.7ng/ml±0.60ng/ml),P<0.05。结论甘利欣通过降低血清TNFα水平,改善肝组织治疗酒精性肝病。
李晓光王晓燕于建武李树臣赵勇华李明荣
关键词:甘利欣酒精性肝病
急性丙型肝炎58例临床分析
1996年
急性丙型肝炎58例临床分析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10004)张国艳,吴晶新,刘志刚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传染科(150086)李明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为1992~1995年多科室住院急性丙型肝炎(急性丙肝)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张国艳吴晶新刘志刚李明荣
关键词:丙型肝炎
原因不明肝炎患者经输血传播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2005年
段燕莉李明荣李凤莲
关键词:输血传播肝炎病毒感染脂肪肝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短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恩替卡韦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的水平、ALT、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积分和终末期肝脏病模型(MELD)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时,恩替卡韦组HBVDNA为(3.0±0.9)lg拷贝/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0.4)lg拷贝/mL(t=21.76,P<0.01);恩替卡韦组TBiL为(15.2±4.2)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5.3±7.4)μmol/L(t=14.89,P<0.01);恩替卡韦组ALB、PTA分别为(37.6±7.2)g/L、(79.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5.5)g/L、(73.9±12.0)%(t分别为2.23、2.10,P<0.05);恩替卡韦组Child-pugh积分、MELD分值分别为(6.2±1.3)、(6.9±1.7)明显低于对照组(8.1±1.1)、(10.9±1.8)(t分别为6.78、9.77,P<0.01)。结论恩替卡韦能迅速降低HBVDNA水平,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
杨兆辉刘丽萍于建武李明荣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肝炎恩替卡韦
脂肪肝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影响的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脂肪肝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8~2011年就诊于本院82例HBeAg阳性CHB患者,经肝脏彩超检查证实合并脂肪肝者28例(脂肪肝组)、无脂肪肝者54例(无脂肪肝组),均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及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情况的差异。结果脂肪肝组的平均体重指数(28.6±5.7)kg/m2明显高于无脂肪肝组(25.4±6.1)kg/m2(P<0.05)。治疗结束时,无脂肪肝组与脂肪肝组比较,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44.4%与32.1%)和病毒学应答率(68.5%与57.1%)、生化学应答率(70.4%与60.7%)在无脂肪肝组均高于脂肪肝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53例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中,22例无生化学应答,其中脂肪肝组10例(62.5%),无脂肪肝组12例(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脂肪肝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效果无显著影响,但可能影响患者生化学应答。
张晓宇黄海英李树臣李明荣
关键词:干扰素Α阿德福韦酯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本文研究了Treg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数量、功能及其对HCV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中的抑制作用。
孙丽杰于建武李树臣李明荣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细胞抑制
文献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功能及其与临床疾病状态的关系。方法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ore通过Lipofecta-mineTM基因转染法转染HepG2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HepG2细胞(Hep-core),经Western blot证实有HCV核心蛋白表达;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扩增获得HCV特异性CTL(HCV-CTL),以Hep-Core细胞和HepG2细胞作靶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HCV-CTL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含量,以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组HCV-CTL活性值为(23.9±4.8)%,明显低于对照组(42.6±6.5)%(t=7.22,P=0.011)。高病毒载量组HCV-CTL活性值(18.9±4.8)%,明显低于低病毒载量组的(33.7±3.2)%(t=8.22,P=0.003);基因1型患者HCV-CTL活性值(20.8±2.1)%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的(32.4±2.5)%(t=11.7,P=0.001);ALT升高患者HCV-CTL活性值(29.3±3.1)%与ALT正常患者(25.7±3.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0.93,P>0.05)。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量(957±241)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17±673)pg/ml(t=8.87,P=0.00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CTL活性降低,CTL的免疫功能低下与病毒水平和基因型相关而与ALT水平无关。
孙丽杰于建武李树臣李明荣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干扰素-Γ
丽珠风、α—干扰素及丽珠风联合α—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疗效观察
2002年
目的:观察丽珠风(Fameiclovir)抗乙肝病毒疗效。方法:将慢性乙肝50例随机分为丽珠风治疗组(组1)30例,α-干扰素治疗组(组2)13例,丽珠风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组(组3)7例。组1:丽珠风50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16周;组2;α-干扰素300万单位,肌注,每日1次,半月后隔日1次,疗程16周;组3:口服丽珠风,同时肌注α-干扰素,用法及疗程同组1、2。结果:组1、2、3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2.3%,36.7%,38.5%,15.4%,71.4%,57.1%;抗-HBe阳转率分别为40.0%,15.4%,57.1%。组3与组2,1比差异显著,P<0.05。组1、2疗效相似。结论:丽珠风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丽珠风与α-干扰素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李明荣金贞子
关键词:泛昔洛韦乙肝病毒Α-干扰素联合用药临床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