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伟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胰腺为轴心的相关筋膜及安全外科平面解剖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区域血管的应用解剖、相关系膜及系膜间隙的解剖学特点,观察胰十二指肠区域解剖标志及安全外科平面,为临床上开展胰头及十二指肠、胆总管末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7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的十二指肠、胰腺周围供血血管及胆总管下段作了解剖学观察,对横结肠系膜构成的网膜囊及胰腺周围胚胎时期形成的潜在的筋膜间隙和解剖层次标志进行观察描述。结果准确定位胃左动脉和肝总动脉,由胰腺前筋膜形成的肝胰襞及胃胰襞是一个很好的标志。当进行胰腺游离及后方淋巴结清扫时,在胰腺后筋膜及肾前筋膜间有一无血管平面可以应用。肾前筋膜是避免损伤腹膜后血管、肾上腺的安全界面,为避免腹膜后血管及肾上腺的损伤,肾前筋膜应作为安全分离平面的后界。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及分支主要供应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的血运,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时应注意保护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结论充分理解胚胎发育过程胰腺周围筋膜及筋膜间隙的形成,对于手术中正确理解、辨识解剖平面非常重要,沿着筋膜间隙的操作可避免出血及副损伤,也是肿瘤外科根治性切除的基本要求。
- 王广伟顾元龙翟年宽刘敏丰
- 关键词:筋膜间隙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常规LC的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45例行择期胆囊切除患者,分别行经脐单孔LC(经脐LC组,n=20)和常规LC(常规LC组,n=25)。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3d肝功能评分、术后3d应用止痛药频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1个月慢性疼痛情况。结果除常规LC组1例由于Mirizzi综合征而中转开腹外,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d内应用止痛药频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经脐LC组优于常规LC组(P<0.05);而术后1个月内手术区域慢性疼痛及肝功能评分方面,经脐LC组与常规L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常规LC组优于经脐LC组(P<0.05,P<0.01)。结论经脐单孔LC具有伤口小、疼痛轻及恢复快的优点。
- 王广伟顾元龙吴兴桂翟年宽刘敏丰
- 关键词: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性胃病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比较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断流术(VTPPD)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D)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方法77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VTPPD和PD两组,VTPPD组36例,PD组41例,术前和术后第3周常规行胃镜检查,并对两组手术前后PHG的发病率、PHG加重病例比率分别予以比较。结果两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皆明显减轻或消失。VTPPD组术前PHG发病率为55.6%(20/36),术后为69.4%(25/36),手术前后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PD组术前伴PHG者61.0%(25/41),术后PHG为87.8%(36/4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手术后VTP-PD组PHG发病率低于PD组(P=0.048)。PHG程度加重者VTPPD组8例(22.2%,8/36),PD组19例(46.3%,19/41),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VTPPD较传统的断流术明显减少PHG的发病率,并可明显减轻加重程度。
- 吴兴桂张庆林王广伟李颖谷晓光刘少飞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门奇断流术迷走神经
- 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联合杀伤细胞对肝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2年
- 我们就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采用DC联合CIK细胞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干预作用进行研究。
- 王广伟顾元龙刘敏丰
- 关键词:术后免疫功能树突状细胞肿瘤裂解物肝癌患者杀伤细胞CIK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