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 作品数:116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 N,N-二甲基-3-羟基-3-芳基丙胺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N-二甲基-3-羟基-3-芳基丙胺的制备方法。其过程:将苯乙酮或2-乙酰噻酚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加入包括苯、N,N-二甲基甲酰胺等溶剂中,反应完成后,蒸出溶剂,冷却得到黄色结晶产物用乙酸乙...
- 李爱军刘东志周雪琴王健
- 文献传递
- 一种生物友好的定向水下网络路由方法
- 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友好的定向水下网络路由方法,包括:建立2D水声传感器网络,在此网络中,所有传感器节点可以获得自身以及邻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源节点S向目的节点D转发数据包的过程中,如果感知到向量<Image file="D...
- 金志刚王健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海上无线电波传播预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海上无线电波传播预测方法,包括步骤:对不同的传播预测方法特性分析,从无线信道测试数据中筛选出目标数据构成特征集并进行预处理;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传播预测模型,对传播预测模型训练并经验证及测试后,得...
- 王健郝玉龙杨铖
- 基于刚度最优区间的机器人搅拌摩擦焊工件位置优化方法
- 2023年
- 航空航天领域存在许多曲面工件需进行搅拌摩擦焊,工业机器人为三维空间曲线的搅拌摩擦焊接提供了一种相当有吸引力的选择,但是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巨大的轴向力对工业机器人的搅拌头轴向刚度提出极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机器人在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搅拌头轴向刚度,提出一种基于刚度最优区间的工件位置优化方法。首先,构建混联机器人的并联/串联机构刚度数据库,以减少刚度计算时间;其次,基于机器人搅拌头轴向刚度提出刚度最优区间的概念,作为优化指标;然后,在考虑无奇异、关节限位、关节连续性和工作空间约束的情况下,进行基于刚度最优区间的工件位置优化算法研究;最后,仿真和试验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通过优化工件位置使机器人始终保持在搅拌头轴向刚度较优的位姿下进行焊接,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在焊接过程中的焊接刚度。
- 肖聚亮王能刘海涛岳巍王健赵慧慧高嘉爽
- 关键词:机器人
- 基于PETRI网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计划优化研究
-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进度计划主要是对工程的各个结构层次即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在逻辑性和时间上做出符合相应要求的安排,以便能够高质量的利用项目相关的各种资源,在能够充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按期完成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
- 王健
- 关键词:PETRI网进度控制
- 太阳能蓄热地源热泵供热水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与地源热泵相组合的供热水系统。太阳能集热器与电动阀、工质泵以及换热器串接,构成工质侧的闭路循环。换热器与相变蓄热器、蓄热水箱等串接构成水侧被加热系统。自来水经蓄热水箱、供热水箱和水泵送给用户。地下埋管...
- 李新国李伟王健赵军管巧丽
- 文献传递
- Fe2O3对碳热还原氮化SiO2合成Si2N2O的催化效应及机理被引量:5
- 2012年
- 采用碳热还原氮化SiO2的方法在1 500℃制备了Si2N2O,并通过XRD和热失重分析,研究了Fe2O3对合成Si2N2O的催化作用及机理。Fe2O3对Si2N2O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加入少量Fe2O3可以使SiO2的转化率达到100%。Fe2O3的催化机理为:一方面,Fe2O3被C还原为纳米铁单质,并与Si形成Fe-Si液相,该Fe-Si液相可溶解SiO2和C颗粒,促使SiOC中间相在较低温度下形成,从而显著降低碳热还原反应的开始温度。另一方面,Fe-Si液相中的CO2与FeSi反应,通过形成SiO和CO而加速碳热还原反应的进行。
- 李晓雷王健季惠明徐雄文
- 关键词:SI2N2O碳热还原FE2O3
- 海上人工岛中盾构施工的水泥土性能研究
- 跨海隧道选用较经济的桥隧方案时,要求填筑海上人工岛作为桥隧搭接点。这时可利用水泥土填筑人工岛并作为海底隧道盾构进出洞口部分。结合已有工程经验,可知控制水泥土强度在0.5~1.5MPa范围内,将极大的方便盾构施工。
...
- 王健
- 关键词:盾构施工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一种发动机塑料零部件低噪声设计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塑料零部件低噪声设计方法,包括:建立注塑模型,其浇口位置在中间,纤维流动方向为从左向右,从而获得沿纤维方向和垂直纤维方向两个不同的测试样件;从不同方向对所建立的测试样件进行拉伸试验测试,分别获得纤维方...
- 王健张俊红
- 基于手持导航器的协作机器人引导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现今实际的制造生产工作给机器人的交互性和协作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基于机器人示教器控制的交互技术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这些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引导控制技术,采用了基于力/力矩识别的手持导航器,并开发出了可以实现快、慢速控制相互转换的引导控制模式.首先,对导航器的原始数据进行读取和解析,获得其自身的坐标系,建立和机器人的映射关系,并通过标定得出其输出数据与所受力/力矩之间的定量关系.其次,为减少操控过程中操作者的生理抖动和噪声的影响,引入卡尔曼滤波来对其状态进行最优估计.然后,为实现多控制模式的转换,建立变导纳控制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交互力的变化率,从而确定人机交互过程中的导纳参数,进而选取符合操作者意图的控制模式.最后,通过实验有效地验证了该方法在人机交互应用中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和通用性.
- 洪鹰匡加伦肖聚亮王云鹏王云鹏王健赵炜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