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炎轩
- 作品数:61 被引量:213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德育活动的学校德育体系及其建设被引量:2
- 2020年
- 德育活动,包括教育者的意识活动、教育者的实践活动、德育对象的意识活动、德育对象的实践活动四个紧密相联的环节,构成了学校德育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不同性质、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德育活动,如课堂教学所蕴含的德育活动、组织与制度建设或执行中所蕴含的德育活动、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德育活动等,构成了学校德育体系要素的多样化形态。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是学校德育体系的构成原理,活动、专业性、德育化、分层是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举措。
- 杨炎轩
- 关键词:德育活动学校德育体系德育化
- 基于教师团队组织的教师道德成长经验被引量:5
- 2011年
- 近30年来,我国基于教师团队组织的教师道德成长经验有:20世纪80年代,着重于师德教育和个人修养,兼及教师榜样示范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着力于管理制度建设,强调教师群体互动的作用;21世纪前10年,着眼于教育教学改进,突出教师团队合作的功能。
- 杨炎轩胡登良李云
- 关键词:榜样示范群体互动团队合作
- 正确的归因和恰当的问题解决策略
- 2003年
- 案例:
随着"砰"的敲门声,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化学教师张教授走进了医学系某班班主任的办公室,气愤地说:"李老师,你们班同学太不像话,偷了两把实验课用的尺子.前两天,其他班也有类似情况发生.现在的学生品质越来越差,你们得好好管一管,不然将来还怎么上课!""情况属实吗?""课前我让学习委员数了数,有18把,课后一清点就只有16把.""好,我一定查清这件事,给您个答复."
- 杨炎轩
- 关键词:班风建设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集体教育
- 论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及其保证策略
- 该文度图从学校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现状入手,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的实质,进而从理论上系统地探讨和研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学校德育实效、实效性问题实质的分析,指出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研究是理论研究的必然;第二部...
- 杨炎轩
- 关键词:学校德育有效性德育目的
- 论学校组织结构的重构被引量:7
- 2008年
- 学校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职位而不是机构。学校组织结构的重构表现为学校职位量的增减、职位规范的改变和职位排列组合方式的变化。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学校组织结构应从以上三方面来全面重构。
- 杨炎轩胡晓航
- 关键词:职位
- 2005年德育理论研究综述被引量:5
- 2006年
- 综观2005年德育理论研究,反思德育学学科自身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反省学校教育的道德性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域,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及其遭遇、冲突、细节等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挖掘教师及其教学活动的德育资源成为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视点。
- 杜时忠杨炎轩
- 关键词:德育
- 学生工作策略:以管代教好,还是管教结合好?
- 2002年
- 案例:
1997年2月的一天下午,某高校图书馆内,某学生在开架阅览借书处挑选了一册图书,在未办理任何借阅手续、企图将此书夹带出图书馆时,图书防盗器报警,被工作人员发现."人书俱在",该生被当场抓获,并很快被认定为偷书行为.
- 杨炎轩
- 关键词:管教结合高校个案分析德育工作
- 亲学校不道德行为的评判与预防被引量:1
- 2020年
- 亲学校不道德行为是一种教师为了维护学校组织的利益而实施的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是隐瞒信息和夸大事实。相比于失当、失职和渎职等显性的师德失范行为,亲学校不道德行为是以学校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以学生最大利益为价值追求的行为,它更容易被学校忽视、默许甚至是支持。亲学校不道德行为是一种隐性的师德失范行为,它的动机具有混合性,行为表现具有隐蔽性,结果具有间接伤害性,减弱或消除它,最好诉诸预防。"推进学校的自治和共治,营造学校的规则型伦理氛围"、"转变校长的领导方式,培育教师合理的学校组织认同"和"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增强教师的专业认同",是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 杨炎轩袁雪婷
- 论德育课程的功能及其实现被引量:5
- 2012年
- 德育课程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被引入到德育领域的研究范畴。随着德育课程研究的深入,关于德育课程的内涵及其外延,关于德育课程的功能及其实现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整理和研究,不仅是德育理论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逻辑需要,而且是德育新课程进一步改革的历史要求。
- 唐定财杨炎轩
- 关键词:德育课程
- 班级环境视阈下师德失范行为的归因与治理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中所描述的应予处理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大部分与班级环境直接或间接有关。从班级环境视阈来归因,过大的班级规模容易诱发师德失范行为,乏力的班级组织可能导致师德失范行为,威权性或惩罚性的班级管理极易酿成师德失范行为。为了有效治理班级环境下的师德失范行为,有必要增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以营造班级社会心理环境;明确组织目标、机构与规范,以健全班级组织;并用多种教学行为与激励手段,以优化班级管理。
- 杨炎轩
- 关键词:班级规模班级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