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进
- 作品数:36 被引量:22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发展专项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与进展性颅内出血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关系。方法对49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伤后早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的含量改变。同时,通过比较颅脑损伤患者连续头颅CT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凝血-纤溶指标异常者PIH的发生率及PIH与非PIH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在纳入研究的498例患者中,139人(27.91%)发生PIH。PT、Fg、TT、PLT、D-D异常者PIH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正常者PIH的发生率(P<0.05)。其中PIH患者在伤后早期血浆PT、D-D含量比非PIH患者明显升高,而血浆Fg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浆PT、D-D、Fg含量的变化,可作为PIH发生的预测因素,对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者,应早期连续复查头颅CT,以使PIH患者能及时得到诊治。
- 童武松徐俊法李高义郭义君杨文进曾劲松郑平何斌唐馨芬林同顺
- 关键词:颅脑损伤凝血功能纤溶功能
- 急性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的早期CT征象及复查时机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PH)患者的早期CT征象及CT复查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3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连续头颅CT扫描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H。分析PH与非PH患者在受伤到首次CT检查时间及伤后早期CT征象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H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89例(30.0%)发生PH,其中有155例在伤后2h内行CT扫描(82.0%)。受伤到首次CT扫描时间越短以及伤后首次CT表现为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挫裂伤、脑肿胀、中线移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内多发血肿患者越容易发现PH(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组与非PH组在伤后早期CT表现为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以及初发血肿类型为硬膜外血肿是预测PH发生的最佳因素(P<0.01)。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早期(2h内)即行首次头颅CT检查的患者,如果CT表现为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者,应进行更早的连续CT扫描以期能早期发现PH,进行早期治疗。
- 郑平童武松郭义君曾劲松杨文进李高义何斌俞辉徐俊法
- 关键词:颅脑损伤早期CT征象CT复查
- 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外伤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奥拉西坦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FIM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M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组织缺氧,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独立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施丽琴杨文进方琴曹利敏
- 关键词:高压氧脑外伤综合征
- 恶性脑膜瘤误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
- 2010年
-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6岁,入院前2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双下肢乏力,于2008年12月8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无明确头部外伤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对答正确,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头颅CT显示右侧额颞顶部颅板下等高密度影,右额顶部片状低密度区,右侧脑室受压,中线明显左移,
- 杨文进徐俊法曾劲松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恶性脑膜瘤误诊
- 一种多功能测颅内压及引流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测颅内压及引流装置,包括脑室外型测压装置、室内型测压装置和导管传输系统;脑室外型测压装置包括水囊压力感受器、脑室外型引流管、测ICP管,脑室外型引流管上开有脑室外型引流孔,水囊压力感受器、脑室外型...
- 任大斌郭义君童武松杨文进李高义何斌李永胜陈伟匡助才陈磊吴晨星
- 文献传递
- 颅内压持续监测对开颅减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指导作用被引量:22
- 2012年
-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已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但是目前ICP监测较少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早期行ICP监测对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为重要,准确可靠的连续监测能够提供ICP变化的客观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血肿扩大,
- 郭义君曾劲松童武松俞辉李永胜何斌杨文进李高义陈伟
- 关键词:颅内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
- 双侧颞肌下解剖位颅骨成形术优势(附54例报告)
-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采用双侧颞肌下解剖位颅骨成形术优势;方法 对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采用双侧颞肌下解剖位颅骨成形术效果良好;结果 采用双侧颞肌下解剖位颅骨成形术钛网与颅骨吻合良好头颅外形对称基本...
- 任大斌童武松郭义君曾劲松杨文进
-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一例报告被引量:1
- 2007年
-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左额部包块4年,间歇性头痛3个月门诊人院。查体:神志清楚,左额部见3cm×3.5cm圆形包块,边界清楚,质硬,无活动、无脏痛、局部无红肿。头颅x线甲片示左额部类圆形边缘较整齐的密度减低区(图1A)。CT骨窗扫描见病灶旱类圆形混合密度,内扳完整,
- 童武松徐俊法杨文进沈惠忠
- 关键词:颅骨海绵状血管瘤
- 持续腰大池引流致脑疝1例被引量:7
- 2011年
- 1病历摘要 女,50岁,因交通伤急诊人院。病人枕部着地,伤后即刻昏迷。入院查体:昏迷,GCS6分。心率66次/min,血压130/80mmHg。右瞳孔直径6.0mm,左瞳孔直径3.0mm,对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增高。两侧巴宾斯基征阳性。急诊头颅CT示右额颞脑挫裂伤、右额颞顶硬脑膜下血肿,中线左移约1.3cm,环池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
- 童武松郭义君杨文进周艳张琴
- 关键词:脑疝脊椎穿刺引流术
-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2
- 2020年
-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直接机械取栓63例(直接机械取栓组),接受桥接治疗53例(桥接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术前基线资料、诊治情况以及术后即刻血管有效再通率、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病死率等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的差异。结果直接机械取栓组患者的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明显低于桥接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明显长于桥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机械取栓组与桥接组患者间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34.9%vs.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管有效再通率(69.8%vs.79.3%)、症状性颅内出血率(15.9%vs.7.6%)、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28.6%vs.35.9%)和病死率(22.2%vs.17.0%)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 任海兵刘慧琴王思思张健颖杨文进赵晓晖青科肖国栋曹勇军
- 关键词:前循环机械取栓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