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高义

作品数:26 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颅脑
  • 8篇颅内
  • 7篇脑损伤
  • 7篇出血
  • 6篇颅脑损伤
  • 6篇创伤
  • 5篇颅脑创伤
  • 5篇脑创伤
  • 4篇内压
  • 4篇颅内压
  • 4篇脑损伤后
  • 4篇急性
  • 3篇蛋白
  • 3篇动脉
  • 3篇认知功能障碍
  • 3篇手术
  • 3篇脑出血
  • 3篇急性颅脑
  • 3篇高血压
  • 3篇创伤后

机构

  • 14篇上海市浦东新...
  • 7篇浦东新区人民...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6篇李高义
  • 21篇童武松
  • 21篇郭义君
  • 18篇杨文进
  • 16篇曾劲松
  • 16篇何斌
  • 14篇郑平
  • 7篇徐俊法
  • 6篇李永胜
  • 5篇俞辉
  • 5篇陈劲草
  • 4篇林同顺
  • 4篇唐馨芬
  • 4篇雷霆
  • 4篇孟肖利
  • 4篇陈伟
  • 3篇王正峰
  • 3篇赵春芳
  • 2篇俞辉
  • 2篇匡助才

传媒

  • 7篇中国临床神经...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第二届中国医...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因椎动脉异常压迫引起的脊髓压迫症1例报告
2007年
脊髓压迫症冈椎动脉异常压迫引起的临床病例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很少见。我们遇到1例双侧椎动脉异常压迫颈髓(C1段)的患者,并对其成功实施了脊髓减压术。
李高义陈劲草王煜王胜雷霆
关键词:脊髓压迫症椎动脉
AQP-1和VEGF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星形细胞瘤的表达以及对肿瘤侵袭性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58例星形细胞瘤和7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AQP-1和VEGF的表达,并用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标记血管内皮细胞以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VEGF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28.13%和73.08%,三者相较相差显著(P<0.01或P<0.05)。MVD值及AQP-1的积分光密度值在正常脑组织中分别为2.34±1.97和0.01±0.05,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分别为8.89±2.45和2.89±0.94,在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分别为17.49±3.58和7.38±0.56,三者相较差异显著(P<0.05)。MVD与VEGF、AQP-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VEGF和AQP-1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肿瘤血管增生、破坏了正常血脑屏障结构,从而易化了肿瘤的侵袭性生长。
孟肖利陈劲草王正峰李高义雷霆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水通道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术中迟发性硬膜外血肿防治体会(附10例报告)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中出现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手术过程中DEDH发生的原因、现象,治疗过程、结果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10例DEDH发生于伤后72h以内、手术减压后,6例伴有颅骨骨折,3例伴静脉窦损伤。7例术前甘露醇用量超过500ml,经手术清除和保守治疗,死亡1例。结论:颅骨骨折和颅内静脉窦损伤是DEDH发生的病理基础,减压手术和甘露醇强力脱水治疗是其发生的促进因素,GCS评分和血肿持续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
俞辉李高义杨文进何斌郑平郭义君童武松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
一种多功能测颅内压及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测颅内压及引流装置,包括脑室外型测压装置、室内型测压装置和导管传输系统;脑室外型测压装置包括水囊压力感受器、脑室外型引流管、测ICP管,脑室外型引流管上开有脑室外型引流孔,水囊压力感受器、脑室外型...
任大斌郭义君童武松杨文进李高义何斌李永胜陈伟匡助才陈磊吴晨星
文献传递
阿替普酶联合CT定位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联合CT定位微创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观察组病人采用阿替普酶联合CT定位微创引流手术治疗,对照组病人采用链激酶联合CT定位微创引流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出血量、颅内压变化。结果两组术后1d、3d、7d的血肿量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d、3d、7d组间比较,观察组病人的血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人的颅内压有所降低,但第3天略微升高;术后1d、3d、7d组间比较,观察组病人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术前;术后,观察组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CT定位微创引流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能提高病人血肿的清除率,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李永胜李高义童武松曾劲松郭义君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阿替普酶出血量颅内压
显微镜下经外侧裂清除高血压壳核血肿的手术体会
2012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3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手术体会。方法:选择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30例,采取经翼点-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方法,观察记录上述患者手术一般资料及手技体会、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及术后第6个月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上述患者平均输血量93.3±45.6ml,平均手术时间2.5±0.4小时,平均住院时间23.1±3.3天;血肿清除量>90%者18例,80%~70%者10例,<70%者2例;术后第6个月评价上述患者的ADL,Ⅰ级7例(23.3%),Ⅱ级13例(43.3%),Ⅲ级8例(26.7%),Ⅳ级2例(6.7%),Ⅴ级0例(0.0%),临床疗效满意病例20例(66.7%)。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俞辉李高义杨文进何斌郭义君童武松
关键词:显微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壳核出血
颅内压持续监测对开颅减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指导作用被引量:22
2012年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已广泛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但是目前ICP监测较少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早期行ICP监测对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为重要,准确可靠的连续监测能够提供ICP变化的客观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血肿扩大,
郭义君曾劲松童武松俞辉李永胜何斌杨文进李高义陈伟
关键词:颅内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
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创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PHI)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比较颅脑创伤患者连续头颅CT扫描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HI。分析PHI与非PHI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入院GCS评分,受伤到首次CT检...
童武松林同顺徐俊法杨文进郑平郭义君唐馨芬李高义何斌曾劲松
AQP-1在星形细胞瘤及瘤周水肿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人星形细胞瘤及瘤周水肿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及其对瘤周水肿和肿瘤浸润性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30例星形细胞瘤和瘤周水肿组织中AQP-1的表达。根据MRI结果,采用“多田公式”计算水肿指数(EI),并以EI评价肿瘤性水肿的程度。结果AQP-1在低(Ⅰ-Ⅱ级)、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2.76±0.13和6.73±0.18,在对应瘤周水肿组织中分别为4.52±0.08和8.58±0.27,而在正常对照组中几乎无AQP-1表达,三组相较,差异显著(P<0.05)。EI值在低、高级别组分别为1.59±0.40、3.96±0.85,两组相较,差异显著(P<0.01)。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组织中AQP-1的表达和肿瘤的EI值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AQP-1在星形细胞瘤的侵袭性生长和肿瘤性水肿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孟肖利陈劲草王正峰王宝峰李高义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脑水肿水通道蛋白-1水肿指数
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与进展性颅内出血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关系。方法对49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伤后早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的含量改变。同时,通过比较颅脑损伤患者连续头颅CT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凝血-纤溶指标异常者PIH的发生率及PIH与非PIH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在纳入研究的498例患者中,139人(27.91%)发生PIH。PT、Fg、TT、PLT、D-D异常者PIH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正常者PIH的发生率(P<0.05)。其中PIH患者在伤后早期血浆PT、D-D含量比非PIH患者明显升高,而血浆Fg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浆PT、D-D、Fg含量的变化,可作为PIH发生的预测因素,对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者,应早期连续复查头颅CT,以使PIH患者能及时得到诊治。
童武松徐俊法李高义郭义君杨文进曾劲松郑平何斌唐馨芬林同顺
关键词:颅脑损伤凝血功能纤溶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