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锋

作品数:29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动脉
  • 12篇主动脉
  • 11篇体外循环
  • 11篇外循环
  • 10篇主动脉夹层
  • 10篇夹层
  • 9篇心脏
  • 9篇急性A型主动...
  • 7篇植入
  • 6篇心脏移植
  • 5篇心肌
  • 5篇手术
  • 4篇血管
  • 4篇移植术
  • 4篇植入治疗
  • 3篇心肌保护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循环管理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机构

  • 29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9篇杨国锋
  • 23篇陈良万
  • 11篇陈道中
  • 10篇曹华
  • 9篇张贵灿
  • 8篇戴小福
  • 8篇吴锡阶
  • 8篇卢琳
  • 7篇董疑
  • 5篇黄雪珊
  • 5篇廖崇先
  • 5篇杨昭伟
  • 5篇刘燕
  • 4篇戴小幅
  • 4篇杜剑之
  • 3篇叶建熙
  • 2篇康明强
  • 2篇邱罕凡
  • 2篇杨立平
  • 2篇韩子阳

传媒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湖南医学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 2篇199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升主动脉替换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初步经验。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2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接受了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和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术。体外循环鼻咽温度降至20%时,停止下半身灌注,经无名动脉近端升主动脉横断切口,将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主动脉弓和近端胸降主动脉真腔内,并将其分支支架血管依次置入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将主干支架血管的近端与无名动脉近端的升主动脉切口重建后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工血管端端吻合。结果所有病人术中均顺利地置入三分支支架血管,平均体外循环(163.2±19.2)min,主动脉阻断(89.4±10.0)min,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和下半身缺血(32.7±6.6)min。术后出现短暂性神智障碍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20例均治愈出院。术后3个月电子束CT检查结果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分支支架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血管置入部位夹层假腔闭合;16例远端胸降主动脉夹层假腔闭合。结论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置入是简化急性主动脉夹层者主动脉弓重建、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适应证为弓内内膜无破口而需主动脉弓重建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支架血管大小、分支支架血管间的距离选择和放置过程中避免内膜损伤是术中三分支支架血管成功放置的关键。
陈良万卢琳戴小幅杨昭伟张贵灿曹华杨国锋董疑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人工血管主动脉
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2009年
杨立平陈良万杜剑之陈道中杨国锋刘燕董疑
关键词:危重病心肺复苏术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假体植入体外循环
单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植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单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技术简化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替换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2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人造血管替换和单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术。当体外循环鼻咽温度降至20℃时,停止下半身灌注,横断左颈总动脉并缝闭其近端开口。于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间横断主动脉弓,将单分支支架血管植入近端胸降主动脉真腔内,并将其分支植入左锁骨下动脉。应用三分支人造血管替换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并与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相连接。结果术中均能顺利地植入单分支支架血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下半身停止灌注时间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分别为(161±32)、(97±20)、(21±4)和(31±6)min。术后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电子束CT检查结果示:主干支架血管和分支支架血管通畅,周围无血流,单分支支架血管植入部位的主动脉夹层假腔闭合。结论应用单分支支架血管直视植入来简化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替换是可行的;这种方法避免了常规主动脉弓替换术中较深部位的左锁骨下动脉吻合和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远端人造血管一降主动脉吻合。
陈良万卢琳戴小幅张贵灿曹华杨国锋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主动脉血管假体植入
已停跳供心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的探讨
2008年
目的探讨已停跳供心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47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采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28.1~29℃),轻-中度血液稀释(血红蛋白82~119g/L),60~90ml/(kg.min)的流量进行体外循环灌注;供心保护方法:先采用1000ml8℃的HTK液首次直接灌注心脏,供心切下后,将供心放到套有无菌塑料袋的无菌器皿中继续将剩余量的4℃HTK液灌完,流出的HTK液可用来浸泡供心。结果47例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康复出院。结论合理的灌注技术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可使已停跳供心的原位心脏移植获得成功。
杨国锋陈道中陈良万黄雪珊吴锡阶廖崇先
关键词:心脏移植供心保护体外循环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分析在心脏病诊疗中的探讨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比较分析乳酸脱氢酶 (LDH)同工酶 1与 2的百分比在心肌梗死、心肌炎、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冠心病与非心脏疾病中的差别 ,从而阐述LDH同工酶 1与 2的检测在心脏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常规的琼脂糖电泳法。组间差异的统计分析方法用方差分析。结果 LDH1百分比在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组与心肌炎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冠心病组和非心脏病对照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F检验 )。而它在心肌炎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型冠心病组和非心脏病对照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别 (P >0 .2 ,F检验 )。LDH2 的百分比在 4个实验组中无显著性差别 (P >0 .2 ,F检验 )。结论 从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 8例心脏手术病人LDH1动态性检测结果表明 ,对临床上有心肌损伤的心脏病 ,LDH1可作为监测疗效、判断预后的生化指标。
江木林陈晓舟杨国锋
关键词:心脏病
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策略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总结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对30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人造血管替换加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结果 30例患者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1.8±16.69)min、心肌缺血时间(84.1±6.97)min、平均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0.85±3.13)min,平均下半身停止灌注时间(31.17±5.34)min,平均全身停循环时间(2.6±1.09)min。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6小时内全部清醒,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平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17.93±2.35)h,平均重症监护病房观察时间(62.10±9.24)h。目前定期门诊随访中,无死亡和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杨国锋陈良万陈道中曹华张贵灿董疑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体外循环
盐酸小檗碱对心脏移植受者环孢素A血浓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盐酸小檗碱(黄连素,berberin hydrochloride,Ber)对心脏移植受者环孢素A(cyclosporineA,CsA)血浓度的影响。方法观察22例服用CsA心脏移植受者联合服用Ber后CsA全血浓度,肝、肾功能和血脂变化。结果合用Ber后CsA全血稳态C0和C2浓度与合用前比较明显增加(P〈0.01),平均浓度分别增加26%和18%;21例服用CsA剂量减少25~100mg/d,Ber与CsA合用对受者的肝、肾功能及血脂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合用Ber能升高心脏移植受者CsA血浓度,减少CsA服用剂量,节省费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黄雪珊杨国锋潘禹辰陈良万陈道中林峰邱军凡黄忠耀曹华吴雪梅
关键词:心脏移植环孢素A血药浓度
改善的心脏移植术前准备方法对已停跳供心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已停跳供心的原位心脏移植术前准备对已停跳供心心肌保护的作用。方法用已停跳供心为47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原位心脏移植,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心肌保护液均使用HTK液,灌注总量按供体体质量计算,为30~50mL/kg。首先采用8℃的HTK液1000mL直接灌注心脏,供心切下后,放到套有无菌塑料袋的无菌器皿中,再将剩余量的4℃的HTK液灌完,流出的HTK液可用来浸泡供心。结果所有已停跳供心均在移入后恢复泵功能,移植后未发生与心功能相关性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心肌保护是已停跳供心的原位心脏移植获得成功的关键。
杨国锋陈道中陈良万黄雪珊吴锡阶
关键词:心脏移植生物学心肌
61例心脏移植术的供心获取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总结61例心脏移植术中供心获取的经验,以提高对供心保护的效果。方法2002年4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共为61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行原位心脏移植治疗,供体均为男性脑死亡者,年龄21~53岁,大于40岁的供体5例;6例供、受体体重相差>20%(均为大供体、小受体),其余≤±20%。45例供、受体A、B、O血型相同,16例供、受体A、B、O血型相符。脑死亡后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供心在不乏氧条件下获取者4例(Ⅰ类),脑死亡合并急性失血和低血容量条件下供心获取者44例(Ⅱ类),脑死亡合并心跳停止后供心获取者13例(Ⅲ类)。标准术式20例,全心式1例,双腔法40例;供心冷缺血时间52~347min(92±31min),冷缺血时间超过240min13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第7d和第9d死于低心排血量,供心冷缺血时间分别为327min和293min。其余患者痊愈出院。1例于术后18个月拒绝服免疫抑制剂而死于急性排斥反应,1例于术后23个月死于交通伤。其余57例患者已生存6~59个月(平均35个月),出院后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均为0~Ⅰ级。结论较大年龄的供心移植后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受体可使用较大体重供体的供心;心脏移植供、受体血型相符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三类不同供心采用不同的获取方法方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心获取过程中的心肌损伤;长时间心肌保护液保护的供心应慎用。
陈良万陈道中杨国锋郭尚耘邱罕凡吴锡阶黄雪珊
关键词:心脏移植供心心肌保护
双向直角腔静脉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直角腔静脉引流管,主体为一细管,一端具有直角折弯的引流管嘴,其特征是:在直角弯背处开设有一通孔。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引流管只能对静脉单侧引流的缺陷,通过在直角弯背部开设通孔,实现双向引流的目的,而且可...
陈良万戴小福吴锡阶杨国锋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