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
- 作品数:109 被引量:378H指数:11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电视谈话节目话语控制的修辞策略
- 话语控制的修辞策略在电视谈话节目中有充分表现,体现了交际双方为实现电视传播的目的在语言上采取了有效的修辞手段。在控制话轮时,谈话节目主持人因其机构性地位,出于对时间、会话进程及方向、会话目标的考虑,会采用控制力较强、礼貌...
- 杜敏李晓寒
- 关键词:谈话节目话轮修辞策略
- 文献传递
- “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及其特点被引量:14
- 2016年
- 汉语国际传播及其特点随国家话语的建构以及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在全球的快速设立,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我们需要明晰几个基本概念的关系是:汉语国际传播>汉语国际推广>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是以汉语为传播内容的国家传播行为,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需要我们研究汉语作为国家传播内容的内在规律,及传播实施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
- 杜敏
- 关键词:汉语国际传播汉语国际推广对外汉语教学
- 语言传意视角下典籍注释活动的特质被引量:1
- 2016年
- 语言传意研究将语言使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打破了语言本体研究静态性、自足性的特点。从语言传意的角度分析古代典籍注释活动,既可为传统训诂学的发展带来活力,又可使语言传意研究拓展到典籍注释传意活动的新领域。典籍注释是注释者运用文字符号所进行的结构更为复杂、传意过程更为独特、传意结果更为多样的语言传意活动。它以文字符号作为历时传意的介质,形成典籍作者、典籍注释者、注本读者三个传意单位,由典籍作者、典籍文本、语言文字、注释者、注释文本、注本读者、语境7个要素组成,经过理解与解释两个过程,形成了信息不断累积的单向传播特征。
- 杜敏
- 论典籍注释传意的客观性被引量:4
- 2004年
- 典籍注释是一历时性转换传意行为 ,须经注释主体理解与解释两个阶段。典籍注释传意具有客观性 ,但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使传意形成主客统一的特征。典籍文本信息的系统性、潜在性、可转换性、表现形态的多样性 ,语言符号的概括性、抽象性、能指与所指关系的复杂性 。
- 杜敏
- 关键词:语言符号
- 载体类型、分类号、种次号三位一体——一种便于排检的音像资料索书号组合方式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介绍了音像资料的排架特点,以及载体类型、分类号、种次号三位一体的索书号组合方式及其优点。
- 杜敏
- 关键词:音像资料索书号分类号排架
- 国际中文智慧教材及其建设被引量:4
- 2023年
- 国际中文智慧教材是中文教材与智能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是扩大国际中文教育传播面、转变中文教育传播方式的有益途径。智慧教材经历了几个不同发展阶段,取得显著成效,但存在着国内外发展水平不平衡、教材类型不均衡、教育技术有差异等问题。促进国际中文智慧教材的建设,必须超前布局,要动员包括科技企业在内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加大数智技术的应用,促进智慧教材所依托的国际中文数字平台的建设,处理好智慧教材体系的平衡性,要充分发挥一线学者的力量以使智慧教材更具针对性。
- 杜敏刘林燕
- 关键词:数字教材教育技术
- 继往开来 再上层楼--纪念《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工作汇报
- 2010年
- 杜敏
- 关键词:编辑部复刊
- “自由”与“孤独”——论弗洛姆“自由”概念的双重维度及其局限性被引量:6
- 2012年
- "自由"是弗洛姆社会心理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借助"自由"概念,弗洛姆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与精神分析学说的结合,即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结合。弗洛姆赋予"自由"概念的这种"纽带"功能,是该概念涵有社会理论与精神分析学的双重维度",自由"既是伦理学、政治学中人的本质和权利,又是精神分析学中人的心理"孤独"。在弗洛姆的理论中,"自由"概念的显性是心理学的,但同时又潜含着社会理论的价值蕴意,由于这两个维度的意涵之间缺乏明确的厘定和界说,而使得弗洛姆从"逃避自由"和自我"实现自由"有明显的理想性和局限性。
- 杜敏
- 关键词:孤独双重维度
- 论典籍注释的传意性被引量:8
- 2005年
- 典籍注释是注者运用书面语进行的单向性一度转换传意或二度转换传意的行为。此行为包括作者、注释者、注本读者三个基本构成单位,由典籍作者、典籍文本、注者、注释文本、注本读者、语言文字、传意的环境七个要素构成。典籍注释具有传意的异时性、沟通性、复杂性、传意转换性、所传信息多样性、语种单一性、行为主动性等特点。
- 杜敏
- 关键词:传意
- 新时代国民语言能力提升与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被引量:13
- 2020年
- 国民语言能力是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基础,国家通用语言又是国民语言能力的基础。在新时代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国家语言能力,必须实现国家通用语言的全面普及。提高国民语言能力,全面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彰显“文化自信”和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探讨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应继续突出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加强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养等措施。
- 刘志刚杜敏
- 关键词:民族团结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