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 作品数:36 被引量:424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手术时机与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以及与患者院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 对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室间隔穿孔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在不同时间手术的病死率以及死亡组与生存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住院治疗及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差异。分析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结果 100例患者院内病死率56%, 其中手术治疗患者病死率34.9%, 保守治疗患者病死率91.9%, 手术患者中0~3天手术者院内病死率63.6%, 4~14天手术者院内病死率38.1%, 14天以上手术者院内病死率22.6%;死亡组患者在入院心率、急性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比例、穿孔大小、休克分期、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上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B型脑钠肽(BNP)水平、肌酐水平以及血乳酸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二元回归模型中纳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 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血乳酸水平、BNP水平与患者死亡呈正相关性。结论手术修复是大多数VSR患者最有效治疗方式,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代偿期心衰的VSR患者延迟手术可能有更多获益。此外, VSR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包括白细胞计数、血乳酸水平及BNP水平。
- 赵欣李江
- 关键词:室间隔穿孔手术时机急性心肌梗死
-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九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6月我院2 094例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其中9例并发急性心脏压塞,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急性心脏压塞发生率为0.43%(9/2 094)。9例患者早期均表现为胸闷、血压下降。9例患者经心包穿刺引流后症状均完全缓解,无继续出血。结论急性心脏压塞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有效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 宁尚秋刘文娴陈立颖康铁朵李江董建增任学军马长生吕树铮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房颤动心脏压塞心包穿刺术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入时机对高危冠脉介入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 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的置入时机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5例IABP置入的高危PCI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术后置入IABP组相比,术前置入IABP...
- 康铁朵吕树铮刘文娴宁尚秋李江熊然
-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逻辑回归
- 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心绞痛一体化管理对高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评价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心绞痛一体化管理对高原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生活质量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1—12月于拉萨市辖区4所县级医院就诊的SAP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绞痛管理(常规门诊复诊),观察组在常规心绞痛管理基础上增加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心绞痛一体化管理,均治疗12个月。记录管理期间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因心绞痛复发入院事件发生情况。比较2组管理前后治疗心绞痛药物使用率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管理期间,观察组因心绞痛复发入院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管理后,观察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3(70,77)分比69(67,72)分、61(58,65)分比54(51,56)分、69(67,71)分比63(60,66)分、63(59,66)分比53(50,55)分、77(74,80)分比71(68,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心绞痛一体化管理能够提高高原SAP患者的药物使用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次仁仲嘎索朗德吉李江刘文娴赵晗任燕龙康云鹏
-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管不良事件
-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治疗后抗栓治疗的长期效果和出血危险因素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AF)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抗栓治疗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影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某医院诊治的≥60岁老年AF合并ACS患者389例,根据抗栓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栓组简称TT组112例和华法林+氯吡格雷二联抗栓组简称WC组277例。随访18个月,评估2组患者抗栓治疗后出血风险和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389例患者中男性174例占44. 7%,女性215例占55.3%,平均年龄为77.6±11.8岁,2组的基线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平均随访17. 8±2. 1个月后,发现2组的INR值和INR达标率均无明显差异,TT组严重出血和中度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WC组,但2组间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高龄(OR=1. 57, 95%CI:1.26~1.88,P=0.007)、高HAS-BLED评分(OR=2.14,95%CI:1.46~2.77,P=0.037)和三联抗栓(OR=2.24, 95%CI:1. 73~2. 51,P=0. 012)为中重度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老年AF合并ACS患者治疗过程中相对联合华法林、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三联抗栓治疗,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的二联抗栓治疗在不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情况下可降低严重和中度出血风险。高龄、高HAS-BLED评分和三联抗栓为中重度出血的危险因素。
- 李江任燕龙刘文娴康云鹏盛瑾
- 关键词:老年抗栓治疗心房颤动急性冠脉综合征出血
-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同期71例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中40例为发病6h以内;另外53例未行IABP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中33例为发病6h以内。所有患者均未行血运重建。结果:发病6h以内的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在血压、心率、射血分数、院内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发病6h以外的患者两组间无差异。结论:早期应用IABP治疗AMI伴心源性休克可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降低病死率。
- 师文彦李江
-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 不规范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规范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6—12月于我院门诊和社区规律服用阿司匹林40~150 mg/d、满2周以上的患者456例,其中服用阿司匹林≥75 mg/d者定义为规范剂量组275例,〈75 mg/d者定义为不规范剂量组181例,对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规范剂量组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1±3)%、(70±11)%,不规范剂量组分别为(22±6)%、(73±9)%,两组患者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规范剂量组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异常率分别为12.73%、52.00%,不规范剂量组分别为25.41%、64.64%,两组患者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异常率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超重、吸烟是不规范剂量组发生血小板聚集异常的危险因素,吸烟是规范剂量组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应规范阿司匹林的服用剂量,以达到满意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结果,从而减少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导致的死亡的发生。
- 刘俊辉刘文娴陈立颖李江马琛明
- 关键词:阿司匹林心脑血管疾病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分析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的急性心脏压塞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5 24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PCI术,8例患者并发急性心脏压塞。采用心包穿刺引流术处理,无效时采用外科手术。结果:急性心脏压塞的发生率为0.15%。8例患者早期均表现为胸闷、血压下降。7例患者行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其中2例因引流后仍继续出血而行外科修补手术。1例患者未行心包穿刺引流死亡。结论:急性心脏压塞是PCI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有效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 宁尚秋刘文娴陈立颖康铁朵李江杨鲲马长生吕树铮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压塞心包穿刺冠心病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期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方法入选我院2005年8月~2011年1月128例接受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血小板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128例患者应用IABP的时间为(86.4±7.1)h;应用IABP后有52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其中轻度减少者37例、重度减少者15例,无极重度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开始IABP治疗后12h;停用IABP后有97.4%的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IABP治疗时可出现明显的血小板减少,应该引起重视,在应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
- 李江刘文娴朱佳佳宁尚秋陈立颖盛瑾
- 关键词:心肌梗塞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血小板减少
- 择期冠脉介入患者对比剂肾病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分析常规水化治疗情况下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16例,于冠脉介入围手术期给予0.9%氯化钠以1.5 mL/(kg.h)静点水化治疗,记录患者术前24 h、术后72 h内血肌酐值,分析CIN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择期冠脉介入患者CIN发生率为8.33%(18/216),与非CIN患者比较,CIN患者年龄升高、更多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下降、术中对比剂用量增多(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术前eGFR<60 mL/(min.1.73m2)、对比剂用量>150 mL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常规水化治疗下冠脉介入患者仍有8.33%发生CIN,其中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肾功能下降及对比剂用量是CIN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危患者应高度警惕并积极预防CIN的发生。
- 任伟刘文娴杨鲲陈立颖李江康铁朵盛瑾熊然朱佳佳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比剂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