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飚
- 作品数:18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单孔三通道法联合传统腹腔镜器械行单孔腔镜下附件手术初探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初步探讨采用单孔三通道法联合传统腹腔镜手术器械行单孔腔镜下附件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采用单孔三通道法联合传统腹腔镜手术器械行单孔腔镜下附件手术的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脐孔上缘行半环形切口长约2.0cm,采用单孔三通道法进行穿刺,置入传统腹腔镜及手术器械实施手术。结果 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增加其它穿刺通道,均未中转开腹,患者术后均无发热,术后4~5d出院,均无感染、脐疝、出血及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①针对具有实施传统腹腔镜附件手术能力的医疗单位,选择合适的病例,采用单孔三通道法联合传统腔镜器械行单孔腔镜附件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微创且美容的手术方式;②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也可采用此手术方式,但手术难度相应增大。
- 陈梦捷曾飚陈继明
- 关键词:附件手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 宫腔电切镜锥形电切宫颈出血原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宫颈锥形电切术中及术后脱痂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5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宫腔电切镜锥形电切治疗慢性宫颈炎(肥大组和无肥大组)及宫颈肌瘤(肌瘤组)共1 158例。对3个组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分析发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术中出血发生率5.79%,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痂期出血发生率7.08%,肥大组脱痂期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肥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该两组与肌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或(和)术后宫颈局部有感染者脱痂期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锥形电切术中出血发生率与病变类型无关;宫颈肥大者切割深度不易掌握,致脱痂期出血发生率高,术前或(和)术后宫颈局部感染者易发生脱痂期出血。宫颈局部压迫、热凝、止血药物及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出血的有效方法。
- 蒋兴伟钟玲胡丽娜曾飚王勇况明英
- 关键词:子宫颈疾病宫颈锥形切除术电外科学
-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a(LHRHa)靶向鸦胆子油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制备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a(LHRHa)靶向鸦胆子油脂质体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桥接法制备LHRHa靶向鸦胆子油脂质体,正交设计优选处方,透射电镜下观察脂质体形态,采用Zetasizer Nano ZS分析仪测定脂质体粒径、Zeta电位,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结合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通过离心加速实验及渗漏率考察脂质体稳定性,体外细胞实验鉴定脂质体靶向性。结果所得优化处方为磷脂与胆固醇比4:1,药物与脂质比3:10,DSPE-PEG-Biotin与卵磷脂质量比为3%,超声乳化时间为8min。按此处方制备的脂质体形态圆整,粒径为155.1±14.5nm,Zeta电位为–24.1±0.54mV,平均包封率达92.2%,对卵巢癌A2780/DDP细胞的亲和力约为普通脂质体的2.7倍。结论 LHRHa靶向鸦胆子油脂质体制备工艺可行,同时具有包封率高、稳定性及靶向性良好等优点。
- 刘晓娟常淑芳孙江川叶红霞曾飚朱轶朱深银王驰
- 关键词:促黄体激素卵巢肿瘤
-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对FANCF基因表达的调控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卵巢癌细胞系OVCAR3中FANCF(Fanconi anemia complementation group 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化疗药物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以了解5-Aza-dC的抗肿瘤效应,寻找卵巢癌治疗的新靶点。方法:采用5-Aza-dC处理FANCF基因甲基化的卵巢癌细胞OVCAR3和FANCF基因非甲基化的卵巢癌细胞A2780。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c-PCR,MSP)、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这2种细胞经5-Aza-dC处理前后FANCF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以及FANC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情况。FCM检测紫杉醇对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OVCAR3和A2780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5-Aza-dC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中FANC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实验显示,5-Aza-dC处理后,OVCAR3细胞中FANCF基因发生去甲基化,FANC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细胞生长缓慢。5-Aza-dC处理组OVCAR3细胞裸鼠移植瘤体积较未处理组明显缩小,质量也明显降低,FANCF蛋白表达增加;而A2780细胞裸鼠移植瘤组中未观察到上述变化。结论: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可能通过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而成为潜在的卵巢癌治疗药物,但同时也会增加紫杉醇的耐药风险。
- 李敏曾飚
- 关键词:DNA甲基化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孕酮对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评价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清孕酮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孕5-8周早孕患者138例,其中正常宫内早孕(A)组46例,早期先兆流产92例(B),分别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螺旋动脉、黄体血流的RI、PI值及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孕酮水平,随访先兆流产者至16周孕,继续妊娠者视为保胎成功归入B1组,反之则归入B2组,比较其各组间的差异并研究各指标单检及联合检测对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子宫螺旋动脉RI、PI值,黄体血流RI、PI值及血清孕酮值在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子宫螺旋动脉RI、黄体血流RI及血清孕酮值在B组内(B1与B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螺旋动脉RI、黄体血流RI及孕酮三者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预后判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9%、89.8%、81.3%,较各指标单检及两联检测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孕酮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螺旋动脉RI及黄体血流RI能够明显提高先兆流产预后判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对准确判断先兆流产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何小林曾飚常淑芳邓丽波孙江川
- 关键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孕酮先兆流产
- 本科阶段妇产科PBL教学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被引量:3
- 2019年
- 妇产科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质量,为临床培养更多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医学生,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已成为妇产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PBL教学法在国内外医学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在临床教学实践中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通过总结该校妇产科本科阶段PBL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供各医学院校PBL教学进行参考。
- 曾飚周敏吴丽梅吴焕陈梦捷胡建国刘云
- 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被引量:4
- 2012年
- 临床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医生,但这方面的培养正是目前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通过对临床实习学生进行系统的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摸索出一套适合医学生的训练方法和课程,并进行总结和推广,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 华媛媛熊正爱曾飚常淑芳孙江川
- 关键词:医生病人关系沟通技能
-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临床B超诊断分析被引量:7
- 2000年
- 曾飚郭妮萍邓丽波
-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超声波诊断B超
- hMLH1基因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顺铂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顺铂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用重组质粒pcDNA3.1-hMLH1和空质粒pcDNA3.1转染SKOV3/DDP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LH1的表达。MTT检测转染前后SKOV3/DDP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经顺铂DDP作用后,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瞬时转染24h后,SKOV3/DDP细胞中hMLH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MTT结果显示,转染细胞的IC50值(13.95±2.45)较未转染的细胞(94.16±5.18)明显减小。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顺铂作用24h后,转染了重组质粒的耐药细胞的凋亡率提高到(33.33±2.31)%,同时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受到抑制(1.35±0.3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LH1基因能增强卵巢癌耐药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该耐药细胞内Bcl-2的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舒丹曾飚何华李渊渊钟玲
- 关键词:错配修复HMLH1卵巢癌SKOV3/DDP耐药
- 宫颈锥形电切术对宫颈形态和机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研究宫腔电切镜宫颈锥形电切对宫颈形态和机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宫腔电切镜宫颈锥形电切治疗慢性宫颈炎382例,分析术后宫颈长度、宫颈管和宫颈内口宽度变化及宫颈缩短、宫颈管松弛、宫颈管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宫颈锥形电切后宫颈缩短、宫颈管松弛和宫颈管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28.01%(107/382)、43.98%(168/382)和15.45%(59/382)。结论:宫颈锥形电切术可引起宫颈缩短、宫颈管松弛和宫颈管狭窄,这些变化的发生与锥切范围有关。手术时应在保证切尽病变组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切割范围。
- 蒋兴伟钟玲曾飚池余刚
- 关键词:宫腔镜慢性宫颈炎宫颈锥形电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