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维克
- 作品数:49 被引量:186H指数:8
-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农业科学更多>>
- 塞来昔布联合三氧化二砷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bcr—abl蛋白及信号转导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原代细胞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bcr-abl蛋白即p210蛋白表达、蛋白质酪氨激酶(PTK)活性以及对下游增殖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方法用塞来昔布(40μmol/L)、As2O3(2μmol/L)单独以及二者联合干预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36h,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RT-PCR)、Western印迹和PTK活性检测,分析bcr—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p210蛋白表达以及PTK活性的变化,以Western印迹检测STATl、STAT5、磷酸化STAT1(P-STAT1)、磷酸化STAT5(p-STAT5)以及IDl的表达变化。结果RQ-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塞来昔布组、As2O3组和塞来昔布联合As2O3组的mRNA水平分别为(5.97±0.53)%、(5.74±0.46)%、(5.94±O.57)%和(3.06±0.41)%,仅塞来昔布联合As203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5,P=0.00)。p210蛋白表达量化分析显示,塞来昔布与Asn均可下调p210蛋白,而塞来昔布联合As20。则显著下调p210蛋白。PTK活性检测显示,对照组、塞来昔布组、As203组和塞来昔布联合As203组吸光度(A450)值分别为1|17±0.11、1.14±0.19、1.16±0.21和0.83±0.15,塞来昔布联合As2O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P=0.04)。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塞来昔布联合As2O3可更显著下调STATl、STAT5、p-STATl、P—STATS和IDI蛋白表达。结论塞来昔布联合As,0,对下调CML原代细胞bcr-abl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PTK活性、抑制STAT及IDl信号转导通路具有协同作用。
- 刘定胜李玉峰李敏曹维克朱家斌何正梅
- 关键词:白血病塞来昔布三氧化二砷
- 靶向SMC1A基因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对奥沙利铂治疗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沉默结直肠癌细胞株染色体结构维持-1A(SMC1A)基因对奥沙利铂(L-OH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SMC1A基因的小分子RNA干扰表达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一起转染239T细胞制备pGCSIL-GFP/SMC1A-siRNA慢病毒载体,并将重组质粒转染结直肠癌SW480、HT-29细胞株。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MC1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L-OHP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pGCSIL-GFP/SMC1A-siRNA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RT-PCR产物为343bp。RT-PCR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的SW480、HT-29细胞SMC1A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其对应的未转染细胞(0.13±0.02 vs.1.02±0.06,0.182±0.019 vs.1.114±0.032;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干扰后的细胞SMC1A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不同浓度的L-OHP处理细胞48h后,CCK-8显示转染SMC1A-siRNA细胞生长抑制率较未转染细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结直肠癌细胞株SMC1A基因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显著增加,为临床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提供了研究基础。
- 冯婉婷喻晓娟李进史玉叶曹维克邓之奎何敬东
- 关键词:RNA干扰慢病毒奥沙利铂
- 毛细胞白血病4例及其相关实验室诊断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毛细胞白血病(HCL)特征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4例H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骨髓病理、组织细胞化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电镜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骨髓病理、组织细胞化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电镜在HCL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HCL的鉴别诊断须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
- 李元媛邓之奎曹维克刘小宁宣恒报于亮
- 关键词:毛细胞白血病
- 实时定量PCR检测骨髓间质干细胞及肿瘤细胞BMI-1基因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建立BMI- 1基因(theBcell specificsmoloneymurineLeukemiaVirusintegrationsite 1)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利用该方法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研究BMI- 1在间质干细胞 (MSCs)及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通过RT- PCR,T- A克隆,real timePCR等方法精确测定并比较BMI 1基因在胚胎MSCs、成人MSCs、A549(人肺腺癌细胞株)、SW 480(人结肠腺癌细胞株)、U937(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白血病细胞中表达水平。结果 测定绘制BMI 1基因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 998),胚胎MSCs中BMI- 1的表达水平高于成人MSCs,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BMI- 1的表达量分别高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U937和A549中的表达量高于SW 480,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MI 1的表达明显低于慢性髓系白血病(P<0. 01)。结论 定量测定BMI -1的real- timePCR方法较稳定、准确。BMI- 1基因可以作为某些肿瘤特别是白血病治疗的靶点,其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 姜润秋许文荣朱伟钱晖曹维克韩崇旭毛飞严永敏
- 关键词:基因实时定量PCR健康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 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意义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探讨89例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LKM-1)、抗肝溶质抗原1型抗体(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抗线粒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AMA-M2)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41例、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48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的血清标本,对所有对象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SM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LKM-1、LC-1、SLA/LP、AMA-M2等6项指标。结果:各组肝病标本的自身抗体检出总阳性率分别为AIH86.7%、PBC90.9%、HAV25.0%、HBV20.0%、HCV25.0%、HEV12.5%,对照组为3.3%;自身免疫性肝炎组与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肝脏损伤,ALT、AST升高明显。结论:肝功能持续异常的肝病患者适合进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不明原因肝炎的病因探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及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翁厚光曹维克张迎梅吴尚农
- 关键词:肝炎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
- 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IL-6、TNF测定的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韦光龙曹维克李龙
- 关键词:乳腺癌CAL5-3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2例ITP患者(A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和36例正常对照者(B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采用RT-PCR检测Foxp3mRNA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前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高[(9.60±4.15)%vs.(16.56±5.68)%],CD4+Foxp3+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低[(3.88±1.34)%vs.(1.98±1.53)%和(2.72±0.93)%vs.(1.38±0.98)%](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16.56±5.68)%vs.(10.72±5.15)%](P<0.05)。利妥昔单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其他方案治疗组升高(P<0.05)。A组治疗前的Foxp3mRNA表达低于B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可能与ITP的严重性密切相关。
- 李元媛邓之奎刘小宁曹维克于亮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血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白血病20例被引量:2
- 2011年
-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是指分离和清除患者循环血液中某些病理性成分,还输其正常成分的一种见效迅速的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正在广泛应用[1]。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12月,
- 李元媛曹维克陈凤丽
- 关键词:辅助治疗手段血细胞单采术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白血病循环血液病理性
- IL23R基因多态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多态与中国人群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食管癌新发病例共1 045例,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与病例频数匹配的健康对照1047例。选取IL23R基因启动子区域SNP rs6682925 T>C以及第二外显子区域SNP rs1884444 T>G为研究位点。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型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因素后,携带IL23R rs1884444 TG/G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风险较携带IL23R rs1884444TT基因型者增加了20%(校正OR=1.20,95%CI=1.01~1.43),携带rs6682925 TC/CC基因型者发生食管癌的风险较携带TT基因型者增加17%(校正OR=1.17,95%CI=0.98~1.4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rs1884444风险等位基因G和rs6682925风险等位基因C的危险作用在年轻者(≤60岁)和不饮酒者中尤为明显。结论:IL23R rs1884444和rs6682925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食管癌遗传易感性有关。
- 肖勇陈维曹维克褚红军郭伟潘善东姜洁董静胡志斌沈洪兵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食管癌遗传易感性
- 在医用镁合金表面制备二氧化钛活性膜层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医用镁合金表面制备二氧化钛活性膜层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镁合金表面生长纯钛膜,然后通过微弧氧化法在纯钛膜表面原位生长二氧化钛活性膜层。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膜层具有多孔结构,膜层与镁合金基体结合紧...
- 周广宏丁红燕侯化龙刘爱辉章跃曹维克夏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