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宏
- 作品数:98 被引量:24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大菱鲆胃蛋白酶原A(pespsinogen A)及胃蛋白酶原C(pepsinogen C)的发生、发育的研究
- 本论文克隆了大菱鲆胃蛋白酶原A和胃蛋白酶原C全长cDNA,并分析了其分子结构特征及表达部位。研究发现,大菱鲆PGA cDNA全长1307bp,编码377个氨基酸,PGC cDNA全长1430bp,编码385个氨基酸。通过...
- 迟良刘清华徐世宏肖志忠李军
- 关键词:大菱鲆胃蛋白酶原原位杂交
- 文献传递
- 一种夏鲆精子便捷式超低温冷冻方法
- 本发明属海洋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夏鲆精子便捷式超低温冷冻方法。将活力高于85%的夏鲆精子与抗冻液以1:3-1:2的体积比混合,混合后置于容器内再一并移入液氮罐内进行一步预冷,两步冷冻,而后投入液氮中进行长期保存;...
- 刘清华李军王文琪徐世宏韩龙江
- 文献传递
- 超声成像技术在大西洋鲑早期性别及发育期鉴别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采用KX-5100便携式B超机(7.5MHz高频线阵探头)对273尾1龄或2龄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性别及性腺发育阶段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检测的大西洋鲑进行了解剖和取样,利用组织学观察法验证了超声成像技术对大西洋鲑雌雄性别和发育阶段的鉴别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超声成像技术鉴别雌、雄大西洋鲑的平均准确率为86%,且鉴别雌鱼的准确率(93%)较雄鱼(81%)高。超声成像技术鉴别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卵巢的准确率分别为87%、92%和100%,鉴别Ⅱ期、Ⅲ期、Ⅳ期、Ⅴ期精巢的准确率分别为64%、71%、86%和84%。总体看来,超声成像技术鉴别早期性腺(Ⅱ期~Ⅲ期)发育的准确率较低,仅为75%,而对晚期性腺(Ⅳ期~Ⅴ期)发育鉴别的准确率较高,达到89%。
- 仇登高徐世宏刘鹰宋昌斌迟良王顺奎于凯松
- 关键词:超声成像技术
-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采用线粒体(mtDNA)控制区序列分析方法,进行了条石鲷养殖群体(F1代和F2代)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变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长度为484bp的mtDNA控制区片段中,条石鲷养殖群体F1代单倍型多样度水平(h=0.955±0.047)略低于野生群体(h=1.000±0.034),却显著高于养殖F2代群体(h=0.797±0.070);条石鲷野生群体(π=0.021±0.012)、养殖群体F1代(π=0.018±0.010)和养殖群体F2代(π=0.014±0.008)的核苷酸多样度水平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和两两序列相比较碱基差异结果显示条石鲷野生群体、养殖群体F1代和养殖群体F2代也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分子方差分析(AMOVA)、两两群体相比较的ФST和确切P检验结果皆显示条石鲷养殖群体F1代和F2代与野生群体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单倍型最小跨度分析和NJ系统分析结果均未检测到显著的谱系结构。
- 肖志忠肖永双任桂静高天翔涂登志韩志强马道远徐世宏刘清华李军
- 关键词:条石鲷养殖群体野生群体线粒体控制区
- 牙鲆与夏鲆杂交及回交子代胚胎发育及早期生长比较被引量:7
- 2012年
-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和夏鲆(Paralichthysdentatus)进行了正反交及回交实验,并比较了正反交、回交子代的胚胎发育时序和仔稚幼鱼的生长。结果表明:孵化水温18.0±0.5℃下,初9阵仔鱼破膜用时为:牙鲆41h,正交鲆47h,回交牙鲆42h30min,回交夏鲆44h:16.5±0.5℃下,夏鲆61h40min,反交鲆66h。正交及两组回交子代在胚胎期均可正常发育。反交子代卵裂期出现异常,仅少数胚胎可以孵化。胚胎孵化后,在1~64日的培养过程中,反交鲆于3-4d内全部死亡,回交牙鲆发育至18日龄时全部死亡。正交鲆和回交夏鲆可正常发育,与牙鲆没有明显差别。
- 隋娟徐世宏王文琪马道远肖志忠肖永双刘清华李军
- 关键词:杂交早期发育
- 长期超低温保存后真鲷精子的质量变化被引量:5
- 2010年
- 通过对精子运动率、受精率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了2003-2009年分5批冷冻保存的真鲷(Pagrus major)精子经1~73个月保存后质量变化情况。冷冻精子在40℃水浴中解冻,大约100-110S转化为液态后取出,用海水激活后观察精子运动率,人工受精6~8h后观察受精率,同时精子用2.5%戊二醛前固定,经处理后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精子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冷冻精子的最高运动率(87.67%±2.52%)和受精率(71.33%±8.84%)都是2009年保存1个月的精子,保存1,13,26个月的精子运动率和受精率差异不显著(P〈0.05),保存48个月后的精子运动率和受精率显著低于保存1个月的精子(P〈0.05),2003年保存的精子(73个月)运动率(50.67%±5.31%)和受精率最低(39.56%±0.69%)。精子的超微结构损伤主要包括精子头部损伤,线粒体损伤以及精子质膜的损伤。
- 陈亚坤刘清华赵春彦肖志忠徐世宏马道远李军
- 关键词:精子受精率
- 长期超低温保存对真鲷(Pagrus major)精子质量的影响
- 本论文以冷冻精子库中保存1个月到84个月的真鲷(Pagrus major)精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冷冻精子寿命、运动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超微结构的观察、对冷冻精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的测定、...
- 刘清华肖志忠徐世宏李军
- 关键词:真鲷精子超低温保存受精率抗氧化酶活性
- 文献传递
- 条斑星鲽早期发育生物学研究--受精卵的形态、生态和卵胚发育特征被引量:13
- 2008年
- 条斑星鲽(Veyaspey moseri)的受精卵为圆球形、分离透明、无油球的悬浮卵。卵膜具粗波纹状的纹络。卵黄均匀,浅黄色或米黄色。卵径平均为1.70mm±0.02mm。卵黄囊径1.57mm±0.025mm。卵黄间隙狭窄,约为0.11mm。受精卵的可孵化水温为6.0~11.0℃,最适孵化水温8.0~10.0℃。可孵化盐度为27.00~36.00,最适孵化盐度为33.00~35.00。受精卵在不同盐度的海水中,呈现不同的生态分布特征。在水温8.0~10.0℃,盐度33.00,光照500~6000Ix,pH值7.5~8.4的孵化条件下,受精卵约历时216h孵化出膜,出膜方式以头部首先破膜为主。优质卵的孵化率可迭90%以上。在条斑星鲽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期及原肠期以前的时期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强于原口关闭后各个发育时期。卵胚卵裂期的不同步分裂现象要比其他硬骨鱼类提前,出现在第三次卵裂时期。多细胞期的裂球均一程度较低。在孵化育苗生产中,出现大量带有“空泡”的不正常的卵胚和前期仔鱼。该研究结果为比较鲆鲽鱼类早期发育过程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同时揭示作为冷温性鱼类条斑星鲽受精卵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规律,从而为该鱼种进一步大规模苗种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 肖志忠于道德张修峰徐世宏马道远李军
- 关键词:胚胎发育
- 一种真鲷胚胎冷冻保存方法
- 本发明涉及鱼类胚胎冷冻保存,具体地说是一种海洋鱼类真鲷胚胎冷冻保存方法,选择真鲷心跳期胚胎,放入抗冻液中在0~4℃,预冷90分钟;分段降温,降温期间在-12℃时置核,降温至-30℃直接投入液氮中保存;保存后的真鲷胚胎解冻...
- 李军肖志忠丁福红马道远徐世宏
- 文献传递
- 基于线粒体DNA部分片段探讨条石鲷与斑石鲷的亲缘关系被引量:8
- 2011年
- 比较分析了条石鲷和斑石鲷线粒体基因组COI、Cytb基因以及D-loop片段总长度为1 948 bp的核苷酸序列,探讨了条石鲷和斑石鲷的遗传分化程度。两种间共检测到314个多态位点,蛋白质编码基因上的核苷酸替代主要是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上的同义替换。核苷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目的片段的鸟嘌呤(G)含量普遍较低,在两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密码子第3位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线粒体COI,Cytb基因和D-loop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条石鲷和斑石鲷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97,0.080和0.172,属于属内种间差异水平。两种石鲷科鱼类在线粒体基因组不同片段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核苷酸替代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D-loop>COI>Cytb。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条石鲷和斑石鲷线粒体COI基因片段上的核苷酸替代速率明显的高于Cytb基因片段,呈现出较快的进化速率。基于Cytb和ND5两个基因片段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条石鲷和斑石鲷的分歧时间约为385万~530万a,分化事件发生于上新世早期(Early Pliocene)。
- 肖志忠肖永双马道远徐世宏刘清华李军
- 关键词:条石鲷线粒体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