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刚
- 作品数:16 被引量:19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结核咯血患者锁骨下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致咯血患者的锁骨下动脉血管造影表现,评价其在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9例肺结核伴咯血患者中,肺组织严重纤维化或合并空洞、曲菌球、胸膜增厚粘连及胸部手术后25例。在栓塞治疗过程中完成降主动脉各出血分支栓塞术后,根据病变的部位进行锁骨下动脉造影,影像评判标准:正常为(-);(+):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诸多小分支紊乱、增生,未见其分支明显增粗;(++):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的分支明显增粗、扭曲、瘤样扩张,伴肺循环分流等;出血阳性包括(+)、(++),其中(++)为强阳性。对造影影像学表现进行归纳分析,并根据基础病变程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对造影发现为强阳性的部分患者行动脉栓塞术,符合长期疗效分析的15例患者术后作临床疗效评估。结果造影影像学结果显示,出血阳性与造影人次比为32/39,出血强阳性与造影人次比为17/39;出血阳性与造影的锁骨下动脉支数比为39/58,其中(++)为24/58,(+)为15/58。强阳性出血动脉以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及肩胛下动脉的出现概率最高。肺组织严重纤维化或合并空洞、曲菌球、胸膜增厚粘连及胸部手术后的患者有明显高的出血阳性率以及强阳性率。15例动脉栓塞术后,治愈6例,显效和有效7例,无效2例。15例中有8例行降主动脉出血分支栓塞后无效,再行动脉栓塞术时,对锁骨下动脉造影发现的出血血管栓塞疗效显著。结论采用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应在完成以支气管动脉为主的降主动脉分支栓塞后,如仍有咯血可行相应的锁骨下动脉造影,对肺组织严重纤维化或合并空洞、曲菌球、胸膜增厚粘连、胸部手术后及栓塞术后疗效不佳者,可根据病情同时行锁骨下动脉造影并对其出血血管进行栓塞。
- 江森支文祥孙兮文朱晓华史宏彰陈昶虞栋彭刚尤正千马骏
- 关键词:咯血锁骨下动脉血管造影术
- 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引起咯血的发病情况及介入栓塞疗效分析被引量:44
- 2009年
- 目的观察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引起咯血的发生率、与原发疾病的关系及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栓塞责任NBSA治疗咯血的效果。方法对139例接受TAE治疗的咯血患者行系统的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造影。患者原发病为:肺结核66例(2例有胸廓改良术史、1例有肺叶切除术史、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单纯性支气管扩张41例(其中1例有肺叶切除术史、1例有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史),支气管肺癌15例,隐原性咯血7例,尘肺3例,支气管结石3例,支气管囊肿1例,脓胸1例,肺癌术后1例,慢性肺栓塞1例。对发现的责任NBSA行栓塞术,观察NBSA引起咯血的发生概率、责任NBSA分布情况及与原发病的关系。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结果139例中73例(52.5%)咯血与出现病理性NBSA有关。共计181支责任NBSA,包括肋间后动脉88支、胸廓内动脉27支、膈下动脉21支、食管固有动脉20支、胸外侧动脉9支、肩胛下动脉7支、肋颈干5支、甲状颈干4支。肺结核患者咯血的责任NSBA以肋间后动脉(75支)和锁骨下、腋动脉的分支(4J4支)为主,单纯性支气管扩张者以食管固有动脉(16支)和膈下动脉(17支)为主。本组患者TAE后,即刻止血69例,包括1次以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支气管动脉(BA)已闭塞无效和复发的19例、BA正常的初治者4例。本组中除1例行锁骨下动脉造影术后出现同侧小脑梗死和1例行BA和胸廓内动脉栓塞术后发生呼吸衰竭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获6个月以上的随访60例。术后间断性痰中带血16例;11例复发,10例再次TAE后停止咯血8例、间断性痰中带血2例,1例外科肺叶切除后咯血停止;其余未再咯血,但1例术后8个月死于肿瘤进展,1例术后2周死于原呼吸衰竭加重。结论相邻病灶的刺激和肺血流灌注不良或缺失的心血管疾病可致相�
- 江森朱晓华孙兮文尤正千马骏虞栋彭刚揭冰孙春轶
- 关键词:咯血栓塞治疗性
- 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CT征象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确诊的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表现。结果CT表现结节63例,斑片、片样实变68例,空洞56例,薄壁空洞48例,支气管扩张62例,树芽征25例,磨玻璃影6例,线状及纤维条索影22例。结论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CT表现与结核类似,需结合其它表现进行诊断。
- 马骏朱晓华孙希文彭刚江森尤正千
- 关键词:肺疾病非结核分支杆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 胸部CT尤其是HRCT检查及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副鼻窦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因此CT无疑是DPB诊断中最为有效和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
- 尤正千朱晓华马骏江森彭刚虞栋孙春轶揭冰尤小芳
- 关键词:CT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副鼻窦炎
- 文献传递
- 并殖吸虫病患者不同临床时期的胸部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并殖吸虫病不同临床时期的胸部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0年11月至2007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实验室检查证实为并殖吸虫病的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9~66岁,平均31.4岁。均行胸部CT平扫,部分加增强扫描。结果48例并殖吸虫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为支气管周围炎样改变9例;肺浸润性改变13例,胸部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斑片状影,边缘模糊,部位及形态易变,少数病例可见特征性的“隧道”征;结节和肿块11例;囊状影及空洞6例;胸腔积液9例。并殖吸虫病患者不同临床阶段的胸部CT表现不同,感染早期表现为支气管周围炎样及浸润性改变,并出现胸腔积液;中期表现为结节、肿块、囊肿及空洞;稳定期表现为附壁结节、空腔、胸膜增厚或钙化。结论并殖吸虫病患者不同时期的胸部CT表现不同。并殖吸虫病的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和CT表现。
- 朱晓华尤正千马骏江森彭刚虞栋孙春轶
- 关键词:吸虫感染胸部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结节病胸部影像学特征及其治疗后的变化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结节病胸部CT特征及其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90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表现。90例中男32例,女58例,年龄31~71岁,其中43例复查CT2~8次,间隔时间最短5d,最长1个月。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4年。结果CT影像表现为结节69例(77%),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37例(41%),团块31例(34%),磨玻璃影39例(4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0例(33%),小叶间隔线58例(64%),纤维化17例(19%,包括支气管变形8例,条索影5例,蜂窝影4例),空气潴留3例(3%),支气管狭窄8例(9%),胸膜改变42例(47%),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76例(84%),肺部病变并存83例(92%)。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的患者治疗后随访复查5d至4年,好转例数分别为25例(25/30)、9例(9/15)、11例(11/16)及10例(10/12);小叶间隔线、支气管变形、条索影、蜂窝影吸收好转例数分别为10例(10/22)、0例(0/4)、1例(1/3)及0例(0/2)。结论结节病胸部CT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治疗中CT追踪检查可提高确诊率,且有利于观察治疗效果;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的患者治疗后吸收明显,表现为线状影、支气管变形、弥漫条索影、蜂窝影的患者治疗后吸收不佳。
- 马骏朱晓华孙希文彭刚江森尤正千
- 关键词:结节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结节病肺部改变的CT征象分析被引量:31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结节病肺部改变的 CT 表现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病的临床资料及 CT 表现。结果结节69例(76.7%),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37例(41.1%),团块影31例(34.4%),磨玻璃影39例(43.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0例(33.3%),小叶间隔线58例(64.4%),纤维化17例(18.9%),包括支气管变形8例(8.9%)、条索影5例(5.6%)、蜂窝影4例(4.4%),空气潴留3例(3.3%),支气管狭窄8例(8.9%),胸膜改变42例(46.7%),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76例(84.4%)。2种及2种以上肺部病变并存83例(92.2%),肺部病变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76例(84.4%)。结节、团块、磨玻璃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治疗后随访吸收好转例数分别为25例(25/30)、9例(9/15)、11例(11/16),10例(10/12);小叶间隔线、支气管变形、条索影、蜂窝影吸收好转例数分别为10例(10/22)、0例(0/4)、1例(1/3),0例(0/2)。结论结节病肺部 CT 表现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特征性,同时结合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改变,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 马骏朱晓华孙希文彭刚
- 咯血患者的食管固有动脉造影表现和栓塞治疗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观察咯血患者的食管固有动脉(PEA)血管造影表现,分析出现异常PEA的高危因素,评价明胶海绵(GS)栓塞PEA的安全性。方法对接受动脉栓塞治疗的43例咯血患者行选择性PEA造影术,包括肺结核15例,单纯性支气管扩张18例,结核性支气管扩张7例,支气管肺癌3例。1例1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无效。对发现异常的PEA行GS经导管内栓塞。观察选择性PEA插管的结果,分析PEA的血管造影表现。经导管补充栓塞PEA的所有患者,随访观察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PEA选择性插管成功37例(86.0%),共发现39支PEA,PEA表现异常17例(45.9%),血管18支(46、2%),主要表现为主干增粗、迂曲,分支增多、紊乱并进入相邻下肺组织,PEA与肺动脉分流11例,4例PEA发出1支下肺支气管动脉并与正常起源的支气管动脉异常交通2例。PEA表现异常患者中,病灶均累及肺下叶基底段,其中基础疾病以单纯性支气管扩张最多。所有患者栓塞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结论PEA可参与咯血的供血,当肺内病灶累及下叶基底段时,有必要行选择性PEA造影。异常的PEA应用GS经导管补充栓塞是必要和安全的。
- 江森朱晓华孙兮文支文祥揭冰尤正千虞栋彭刚
- 关键词:咯血放射学介入性栓塞
- 胸廓内动脉栓塞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IMA)栓塞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13例肺咯血患者,在完成降主动脉各分支出血动脉栓塞术后,根据对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及术中的DSA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后行单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对出血的IMA行栓塞术。术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并发症分析。结果出血的IMA有不同程度扭曲、增粗、增生、动脉瘤样改变、动脉与肺循环分流、对比剂外渗等,基础病变多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栓塞术后即时止血率为100%,符合长期随访的10例患者中治愈5例(50%),显效和好转4例(40%),无效1例(10%)。术后并发症有中低度发热,恶心、呕吐,胸痛,呃逆,呼吸困难并发呼吸衰竭。结论肺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结合基础病变性质、部位并仔细分析术前、术中各影像学资料后行相应的锁骨下动脉造影以检出出血的IMA,对其进行栓塞以完善治疗效果,并且IMA栓塞术是安全的。
- 江森朱晓华孙兮文支文祥虞栋彭刚尤正千马骏
- 关键词:咯血胸廓内动脉支气管动脉栓塞
- 结节病肺部浸润的CT征象分析
-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疾病,以非干酪性肉芽肿表现为特征,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9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部侵犯。结节病在我国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形态多样,尤其是肺内病变。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
- 马骏朱晓华孙希文彭刚
- 关键词:结节病肺部浸润CT图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