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ET/CT误诊骨化性肌炎为骨肉瘤1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女,12岁,左侧背部肿物伴局部疼痛近1个月。PET/CT:左侧背部肿块,大小约5.6cm×6.3cm×7.0cm,边缘见环形模糊骨化影,病灶整体代谢异常活跃,SUVmax约为9.5(图1A);考虑骨肉瘤可能。胸部增强CT:左背部第9-11肋间可见肿块,呈环形强化,考虑骨肉瘤(图1B)。对左背部肿物行穿刺活检术,病理:光镜下可见多量骨组织,部分骨小梁形态似"C"形,
- 廖斯琴张占文胡平张杰吕清湖胡瑞
- 关键词:骨化性肌炎骨肉瘤
-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联合同机增强C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联合同机增强CT技术(PET-增强C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PET-增强CT检查可疑存在肝转移的5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最终确定诊断为标准,计算常规PET-CT、同机增强CT和PET-增强C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及其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结果58例结直肠癌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共发现147个可疑肝转移灶,最后证实恶性病灶125个,其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 cm者58个(46.4%);良性病灶22个,其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 cm者17(77.3%)个。常规18F-FDG PET-CT、增强CT和18F-FDG PET-增强CT对直径大于1.0 cm病灶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93.1%和100%,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分别为优、中等和优(Kappa值分别为1.000、0.408和1.000);对直径小于或等于1.0 cm病灶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42.7%、78.7%和94.7%,与最终诊断的一致性分别为无意义、一般和优(Kappa值分别为-0.005、0.305和0.848)。常规PET-CT、增强CT和PET-增强CT诊断直径小于或等于1.0 cm肝转移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25(95% CI:0.407~0.462)、0.651(95% CI:0.532~0.757)和0.924(95% CI:0.839~0.972);PET-增强CT的AUC明显大于常规PET-CT(Z=5.559, P<0.05)和增强CT(Z=4.183, P<0.05)。结论 PET-增强CT可以明显提高结直肠癌患者肝内小转移灶的诊断准确性。
- 张占文吕清湖陈斐妮廖斯琴张杰胡瑞胡平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
- 水灌肠^18F—FDGPET/CT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水灌肠^18F-FDGPET/CT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男52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9岁]临床怀疑为直肠癌患者的常规及水灌肠^18F-FDGPET/CT资料,与肠镜或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2种方法对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同时比较不同病灶SUVmax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及McNemar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理证实直肠癌61例,非直肠癌8例。61例直肠癌患者灌肠前后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17±6.19与14.25±6.63;t=-6.100,P〈0.01)。常规PET/CT诊断直肠癌的灵敏度为90.2%(55/61),特异性为4/8,准确性为85.6%(59/69);水灌肠PET/CT相应指标为98.4%(60/61),6/8,95.7%(66/69),2种方法诊断直肠癌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0,P〈0.05)。结论水灌肠PET/CT弥补了常规PET/CT的不足,提高了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 张占文张杰吕清湖陈斐妮卢丹崔文民陈春胡平
- 关键词:直肠肿瘤灌肠脱氧葡萄糖
- 水灌肠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探讨经直肠灌水后~(18)F-FDG PET/CT显像在结直肠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其对结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或怀疑为结直肠癌的患者28例,5例患者直接水灌肠后常规~(18)F-FDG P...
- 张占文胡平张杰
- 水灌肠^(18)F-FDGPET/CT鉴别诊断良恶性结直肠病变
- 2013年
- 目的探讨水灌肠PET/CT鉴别结直肠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常规PET/CT检查发现的45例直肠及乙状结肠局灶性或弥漫性FDG浓聚患者行水灌肠PET/CT显像,与肠镜或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水灌肠PET/CT扫描后诊断生理性摄取准确率为100%(15/15);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100%(18/18),特异度为92.59%(25/27),准确率为95.56%(43/45),阳性预测值为90.00%(18/20),阴性预测值为100%(27/27)。结论水灌肠PET/CT可有效排除结直肠生理性摄取18F-FDG,准确鉴别常规PET/CT难以诊断的良恶性结直肠病变。
- 张占文陈斐妮吕清湖张杰卢丹胡平
- 关键词:氟脱氧葡萄糖
- 温水保留灌肠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对鉴别结直肠意外发现高代谢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 2014年
- 目的探讨温水保留灌肠对”氟一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PET.CT)检查意外发现的结直肠高代谢灶鉴别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PET.CT检查时意外发现有77例患者结直肠存在性质不明的高代谢灶,予以行温水保留灌肠PET—CT扫描,根据最终的诊断分为恶性病变(包括结直肠癌和恶性腺瘤)、良性病变(包括良性腺瘤和炎性病变)和生理性摄取,对高代谢灶的放射性摄取程度(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灌肠前后SUVmax的变化(滞留指数,RI)进行组间比较。结果77例患者行温水保留灌肠PET—CT扫描后,诊断结直肠恶性病变23例,良性腺瘤16例,炎性病变7例,生理性摄取31例。恶性与良性病变常规SUVmax及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性病变与非肿瘤性摄取之间SUVmax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肿瘤性病变与炎性病变之间的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水保留灌肠PET.CT对结直肠生理性摄取诊断的准确性为100%。对结直肠良、恶性病变判断的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96.3%,准确性为96.1%。结论温水保留灌肠PET—CT有助于常规PET—CT意外发现的结直肠高代谢灶中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效排除肠道生理性摄取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结肠镜检查。
- 张占文吕清湖陈斐妮张杰卢丹胡平马立恒
- 关键词:结肠病变直肠病变18氟-脱氧葡萄糖
- 40层^(18)F-FDG PET/CT在直肠癌N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评价40层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G PET)/CT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直肠癌PET/CT表现,按解剖学定位统计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数目、大小、分布、代谢情况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同机40层CT以5、8、10 mm作为参考标准,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4.6%、40.6%、53.3%,61.5%、87.5%、80.0%,28.8%、93.7%、75.0%;以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0、2.0、3.0作为参考标准,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100%、37.5%、55.6%,90.4%、82.8%、85.0%,78.8%、95.3%、90.5%;二者结合对直肠癌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为90%。结论 40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对检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以淋巴结短径为5~8 mm,结合淋巴结SUVmax(2.0~3.0)作为诊断参考标准,可明显提高18F-FDG PET/CT术前直肠癌N分期诊断的准确性。
- 张占文胡平张杰崔文民陈春
- 关键词:直肠肿瘤淋巴结脱氧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