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令伟

作品数:58 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化学工程
  • 11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驱油
  • 15篇两亲聚合物
  • 13篇采收率
  • 9篇原油
  • 8篇流变性
  • 7篇原油采收率
  • 7篇黏度
  • 6篇低粘度
  • 6篇缔合
  • 6篇油田
  • 6篇粘度
  • 6篇三次采油
  • 6篇驱油体系
  • 6篇离子
  • 6篇活性剂
  • 6篇采油
  • 5篇钻井
  • 5篇钻井液
  • 5篇表面活性
  • 5篇表面活性剂

机构

  • 58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吉林...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大庆师范学院

作者

  • 58篇孟令伟
  • 49篇康万利
  • 16篇周阳
  • 16篇刘述忍
  • 13篇王志伟
  • 8篇张红艳
  • 8篇曹杰
  • 8篇吴晓燕
  • 6篇孙明波
  • 6篇冯其红
  • 6篇赵金省
  • 6篇李兆敏
  • 6篇韩修廷
  • 6篇郭黎明
  • 6篇徐斌
  • 5篇王志伟
  • 5篇范海明
  • 5篇张磊
  • 4篇刘延莉
  • 3篇曹东青

传媒

  • 5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分子科学学报
  • 3篇东北师大学报...
  • 2篇应用化工
  • 2篇日用化学工业
  • 2篇油田化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第十届全国流...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高含水期油...
  • 1篇2009中国...
  • 1篇第十一届胶体...
  • 1篇泡沫流体提高...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荧光法分析大庆油田驱油用两亲聚合物的缔合行为被引量:5
2010年
两亲聚合物(HAP)是一种新型聚合物驱油剂,针对大庆油田驱油用两亲聚合物HAP-570和HAP-1200,利用荧光探针考察其缔合行为。结果表明:随着HAP质量浓度增加,疏水基团之间的缔合性增强;两亲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临界聚集浓度cCAC值越小;NaCl质量浓度越大,cCAC值越小,且HAP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影响越显著;Na+对cCAC值的影响符合公式lgcCAC=A-Blgc0,其中B值反映Na+对cCAC值的影响程度;两亲聚合物增黏能力较强,且黏度-浓度曲线与荧光探针确定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cCAC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孟令伟康万利范海明蔚新艳吴晓燕
关键词:大庆油田两亲聚合物缔合行为荧光探针黏度
弹性颗粒调驱剂、驱油体系以及驱油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弹性颗粒调驱剂,用于石油开采中,由1500mg/L功能聚合物水溶液与弹性颗粒混合后用水配制而成的分散体系,其中弹性颗粒浓度为0.05~3wt%。本发明还公开利用该调驱剂形成的驱油体系和驱油方法,通过由高粘度...
康万利李兆敏韩修廷冯其红孟令伟李宾飞赵金省王志伟周阳
破乳剂对含聚乳状液破乳及油水界面膜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界面张力仪、界面流变仪和微弱电特性分析仪研究了两种破乳剂对含聚乳状液油水界面张力、界面黏弹性和油膜破裂过程以及对乳状液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破乳剂顶替油水界面上的聚合物和天然活性物质吸附到界面,使界面黏弹性降低,界面膜变薄,最终导致膜破裂,乳状液破乳;破乳剂对油水界面黏弹性的影响表现出以弹性为主的特征,对含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的破乳,水溶性破乳剂更适合.
张红艳康万利孟令伟焦利田
关键词:破乳剂油膜
新型双尾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流变性能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丙烯酰胺(AM)与N-苄基-N-十二烷基丙烯酰胺(BDAM)反应,采用自由基胶束共聚后加减水解法合成了双尾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AM-NaA-BDAM).用FTIR红外光谱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并研究了共聚物溶液的流变性能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浓度的增加,在临界缔合浓度以上,表观黏度迅速增加,表现出明显的疏水缔合行为;共聚物溶液具有良好的黏弹性,G′(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且共聚物具有较强的耐温抗盐能力.
吴晓燕康万利范海明孟令伟吴瑞坤刘述忍徐斌杨治超
关键词:疏水缔合聚合物流变性黏弹性
基于自组织的两亲聚合物驱油剂粘弹性的影响机理被引量:17
2010年
通过测定疏水缔合两亲聚合物(HAP)黏浓关系曲线,确定其临界缔合浓度(CAC)为800mg/L。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CAC前后溶液的微观结构形貌,证实溶液中存在超分子自组织网络结构。利用MCR301流变仪,探讨了Na+、K+、Ca2+、Mg2+、S2-对动态粘弹性和稳态剪切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离子均使HAP体系的弹性模量G′降低,其降低幅度符合指数递减规律,且二价金属阳离子的影响大于一价金属阳离子。从自组织微观结构角度深入探讨了聚集体缔合结构变化对聚合物粘弹性的影响机理。
孟令伟康万利刘述忍周阳王志伟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动态粘弹性
疏水缔合两亲聚合物驱油剂流变性和黏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
聚合物驱是目前化学驱技术中较为成熟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已在各大油田进行了应用,特别是已成为大庆油田开发晚期稳产或增产的重要手段,实现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疏水缔合两亲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聚合物驱油剂,已在大庆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
孟令伟康万利李翔吴晓燕
关键词:驱油剂流变性大庆油田黏弹性
微球调驱剂、驱油体系以及驱油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球调驱剂,用于石油开采中,由功能聚合物水溶液与直径在0.2~20μm的微球混合的分散体系,其中微球浓度为0.05~0.2wt%。本发明还公开利用该调驱剂形成的组合驱油体系和组合驱油方法,通过由高粘度至低粘...
康万利李兆敏韩修廷冯其红孟令伟雷光伦李宾飞赵金省王志伟
聚驱后等流度提高采收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聚合物驱是高含水油田广泛采用的一种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由于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聚驱后仍有50%的剩余油滞留地下。聚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采用非均质岩心和均质岩心,研究了等流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聚驱后等流度非均质岩心驱替采收率还可以提高22%(OOIP),总采收率可以达到80%(OOIP);同时,等流度驱替后的岩心照片可以清楚看到岩心不同部位驱替效果明显,高中渗透部位动用程度较大,低渗层残余油也大部分被动用,基本实现等流度驱油。均质岩心等流度驱采收率在聚驱后也可提高15.4%(OOIP),最终采收率达77.9%。与目前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措施相比,等流度方法驱油效果更好,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孟令伟康万利王志伟周阳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工程非均质驱油效果采收率
北布扎奇油田聚合物弱凝胶体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了适合北布扎奇油田地层水油藏条件下的聚合物与酚醛树脂交联的弱凝胶体系.利用黏度法筛选出了弱凝胶调驱体系的配方,其中聚合物主剂SD6800的质量浓度为1 500mg/L,酚醛树脂交联剂TD-2A和TD-2B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0和200mg/L;SEM图片证实了其凝胶网络结构的存在.同时利用MCR 301流变仪测定了最佳凝胶体系的动态黏弹性,发现交联反应7d时体系的黏弹性达到最大,且G′<0.1Pa.温度越高,凝胶体系的黏度越低,90℃时,最低黏度保持在500mPa.s以上.确定了高矿化度油田产出水配制较高黏度的弱凝胶体系是可行的.
吴瑞坤康万利孟令伟吴晓燕蔡晓军
关键词:酚醛树脂
新型2-(1,3-二噻烷-2-亚基)丙二酸Cd(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被引量:4
2007年
合成了新型2-(1,3-二噻烷-2-亚基)丙二酸镉(Ⅱ)配合物[Cd(dyma)2(phen).H2O][dyma=2-(1,3-二噻烷-2-亚基)丙二酸,phen=1,10-菲啰啉],并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Cd(dyma)2(phen).H2O]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ī;晶胞参数a=0.905 17(14)nm,b=1.221 94(19)nm,c=1.338 1(2)nm,α=69.761(2)°,β=72.313(2)°,γ=83.650(3)°,V=1.323 0(4)nm-3,Z=2,Dc=1.810 g.cm-3,μ=1.199 mm-1,F(000)=724,R1=0.037 5,wR2=0.085 7.中心Cd原子为七配位,分别与1,10-菲咯啉2个N原子、2个2-(1,3-二噻烷-2-亚基)丙二酸的羧基4个O原子和1个水分子配位.配位水分子与2个不同Cd(dyma)2(phen)分子中没有配位的羧基O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构筑成三维网状超分子配位聚合物.
张秀华孙德军康万利孟令伟邵允
关键词:1,10-菲咯啉配合物晶体结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