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述远

作品数:24 被引量:239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肌
  • 4篇再灌注
  • 4篇缺血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消融
  • 4篇灌注
  • 3篇代谢
  • 3篇导管
  • 3篇导管消融
  • 3篇心动过速
  • 3篇心房
  • 3篇型心
  • 3篇束支
  • 3篇束支传导阻滞
  • 3篇能量代谢
  • 3篇左束支
  • 3篇左束支传导阻...
  • 3篇静脉
  • 3篇辅酶
  • 3篇辅酶Q10

机构

  • 14篇武汉大学
  • 7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绍兴第二医院

作者

  • 24篇姚述远
  • 5篇马骥
  • 4篇干学东
  • 3篇任江华
  • 3篇吕兴广
  • 3篇王捷
  • 3篇边昶
  • 3篇徐耕
  • 3篇蒋峻
  • 3篇龚斐
  • 2篇覃慧敏
  • 2篇赵芳
  • 2篇张澍
  • 2篇麻付胜
  • 2篇周颖
  • 2篇冯毕龙
  • 2篇曹茂银
  • 2篇任振芳
  • 2篇方丕华
  • 2篇俞梅

传媒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心电学杂志
  • 2篇浙江医学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2009年浙...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4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缬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CX43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应用缬沙坦干预,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以及模型组(n=16),模型组以二肾一夹方法建立,模型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n=8)和模型对照组(n=8)。治疗组给予缬沙坦按照30mg/(kg·d)剂量灌胃,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以及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给药8周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功能,麻醉处死动物,SP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CX43及NF-κB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IGF-1蛋白表达率、CX43及NF-κB表达变化不明显,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则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减弱(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缬沙坦治疗组上述指标则改善明显(P<0.05)。结论: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功能降低明显,与此同时IGF-1、CX43蛋白及NF-κB表达均显著增高,应用缬沙坦治疗8周后,上述指标均降低明显,同时心功能有明显改善,提示缬沙坦可通过降低IGF-1表达、抑制CX43表达改善心功能,NF-κB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龚斐曹建雷姚述远熊世熙干学东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缝隙连接蛋白43肾血管性高血压
缺血再灌心肌的中西药复能
目的:研究在体兔缺血再灌心肌能量代谢变化及蟾酥、辅酶Q10对缺血再灌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参照Simpson法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8只兔随机分为四组:①对照组(n=12),穿线但不结扎;②缺血再灌组(n=...
姚述远
关键词:能量代谢蟾酥辅酶Q10
文献传递
PICC置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的变化及其对置管操作的指导作用被引量:125
2010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腔内心电图P波的变化及其对置管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因各种临床情况需置入PICC的62例患者。置入操作在X线透视下完成,同时以PICC导丝为探测电极,监测导管头端位于不同血管部位时的腔内心电图。结果所有患者通过导丝介导均能获得腔内心电图。体表心电图P波振幅为(1.11±0.36)mm,导管头端位于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的上、中、下段,右房交界处及右房中、下部时腔内心电图P波振幅分别为(1.11±0.36)mm、(1.12±0.28)mm、(1.56±0.45)mm、(4.03±1.87)mm、(5.90±2.45)mm、(7.90±2.95)mm、(9.87±2.77)mm、(5.00±1.76)mm、(2.50±1.73)mm。10例患者最初导管头端异位于颈内静脉,此时P波振幅为(1.14±0.34)mm。结论以PICC导丝作为探测电极可引出腔内心电图,腔内心电图P波振幅与PICC头端位置有关,最大P波振幅可指导导管头端的定位。
冯毕龙姚述远周素军覃慧敏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生理学静脉心电描记术
三维超声评价起搏心电图对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电极导线的定位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根据三维超声心动图精确定位的起搏心电图特点来评价起搏电极导线位于右心室流出道的位置。方法40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植入术中经二维x线影像定位示心室起搏电极导线位于右心室流出道高位间隔部,植入术后行心脏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价心室电极导线位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精确位置,并分析起搏电极导线位于不同部位的体表起搏心电图特点。结果三维超声心动图示起搏电极导线位于高位间隔者23例(57.5%),低位间隔者6例(15.0%),游离壁者11例(27.5%)。与游离壁相比,起搏电极导线位于高位间隔时,其下壁导联起搏心电图的R波振幅高[(1.28±0.18)mVVS(0.88±0.18)mV,P〈0.001]、QRs时限短【(132.5±8.3)msvs(155.3±6.9)ms,P〈0、001]、顿挫少(21.7%VS90.9%,P〈0.001),胸前导联R/S移行早(大于V4,24%VS81%,P〈0.05);起搏电极导线位于低位间隔时,其R波振幅也较高[(1.43±0.13)mVVS(0.88±0.18)mV,P〈0.001]、时限也较短[(143.5±4.3)msvs(155.3±6.9)ms,P=0.004],胸前导联R/S移行早(大于V4,24%VS81%,P〈0.05)。而高位间隔与低位间隔相比,高位间隔QRS波时限更短[(132.5±8.3)msvs(143.5±4.3)ms,P=0.003]。另外,当起搏电极导线位于后间隔时,I导联上的QRs波以正向波为主,位于前间隔时则以负向波为主。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有利于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在右心室流出道的精确定位;不同部位起搏的心电图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利于植入术中起搏电极导线在右心室流出道的定位,当起搏电极导线位于后间隔时,其起搏心电图I导联为正向波,前间隔时为负向波。
孙国建张洪亮姚述远楚建民陈若涵张澍陈柯萍
关键词:三维超声心动图
卡维地洛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以心腔普遍扩大及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预后不良。由于13受体阻滞剂可导致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少。本文旨在观察卡维地洛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对IDC患者临床症状、心率、血压、6min步行试验、射血分数等的影响,探讨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俞梅徐耕秦丰明马骥周颖程刚姚述远
关键词: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疗效观察贝那普利卡维地洛受体阻滞剂
天然虾青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天然虾青素(AST)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PDGF-BB组、PDGF-BB+ AST组、AST组.采用不同因素干预细胞后,采用锥虫蓝染色检测AST和(或)PDGF-BB对VSMCs的细胞毒性;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流式细胞仪、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检测AST对PDGF-BB诱导的细胞增殖的影响;酶标仪检测法检测AST对PDGF-BB诱导细胞产生活性氧(ROS)的影响;蛋白印迹法(WB)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 (1)细胞活性:实验浓度的AST和(或)PDGF-BB对VSMCs无毒性(均P>0.05).(2)增殖作用:PDGF-BB可显著诱导VSMCs细胞增殖(2.5±0.3比1,P<0.01),AST(5、10、25 μmol/L)与PDGF-BB联合干预则可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细胞增殖(均P<0.0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ST可阻滞PDGF-BB诱导的G0/G1期细胞向S期过渡;与对照组相比,PDGF-BB处理后显著提高促进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4(CDK6,CDK4)、细胞周期蛋白D1、E(CyclinD1,CyclinE)的表达(4.20±0.30、2.90±0.18、3.50±0.30、2.70±0.11比1,均P<0.01),抑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蛋白P21 (P21)的表达(0.52±0.03比1,P<0.01),AST(25μmol/L)与PDGF-BB联合干预可逆转这种现象.(3)对ROS的作用:酶标仪结果显示,PDGF-BB可显著诱导细胞中ROS的产生(2.10±0.09比1,P<0.01),AST(5、10、25 μmol/L)与PDGF-BB合用则可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这种现象(均P<0.01).(4)细胞内信号通路:PDGF-BB刺激VSMCs 5、10、15min后显著诱导ERK1/2、p38、JNK的磷酸化,AST(25 μmol/L)与PDGF-BB共同干预时可显著降低PDGF-BB诱导的ERK1/2和P38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AST通过抑制VSMCs从G0/G1期细胞向S期过渡抑制PDGF-BB诱导的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DGF-BB诱导细胞产生的ROS以及其下游的ERK、p38信号通路的磷酸化�
龚斐赵芳姚述远干学东
关键词:虾青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平滑肌细胞信号通路
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5
2004年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9只家兔随机分为 3组 :①假手术组 (S组 ,n =6 ) :开胸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只穿线不结扎 ,旷置 2 0min ,再观察 6h ;②缺血 /再灌注组 (IR组 ,n =7) ;③葛根素治疗组 (P组 ,n =6 ) :两组均开胸结扎兔LAD2 0min ,然后松扎 6h。以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心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左室功能、右室血清SOD活性和MDA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SOD ,MDA ,ATP水平为观察指标。结果  3组心率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 ,其中IR组下降幅度最大。P组左室内压力上升和下降速率及左室内压峰值均显著高于IR组 (P <0 .0 1) ,血清及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和心肌组织中ATP含量显著高于IR组 (P <0 .0 1) ,而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IR组 (P <0 .0 1) ,P组心肌超微结构损害较轻。与S组比较 ,P组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葛根素可促进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恢复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
卢金萍任江华姚述远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葛根素心室功能氧自由基三磷酸腺苷
电子血压计与水银血压计重复测量血压的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比较电子血压计与水银血压计重复测量的稳定性,评价吴博士RG-BPⅡ5800型脉搏波电子血压计准确性。方法使用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与吴博士RG-BPⅡ5800型电子血压计对270名受试者同臂同步重复连续测量血压5次,比较两种血压计测量的数值的差异以及合适测量次数。结果以水银血压计测量值为参照,电子血压计偏差为0.8 mm Hg/0.2 mm Hg(收缩压/舒张压),电子血压计测量值偏差的标准差为4.5 mm Hg/6.2 mm Hg(收缩压/舒张压)。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时舒张压值低于水银血压计1.0 mm Hg(P=0.036)。在测量收缩压时,电子血压计测得前三次的数值呈递减趋势,从第三次开始数值趋于稳定,水银血压计测得第一次数值高于后四次测量数值,后四次数值变化趋势不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测量舒张压时,电子血压计第一次数值高于后四次测量数值,水银血压计五次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吴博士RG-BPⅡ5800型脉搏波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在临床应用中可代替水银汞柱血压计使用,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脉搏波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时收缩压读数相差1 mm Hg以内,电子血压计重复测量收缩压稳定性较水银血压计好。
周游於寅斌罗义波姚述远
关键词:血压计血压测定
经无冠状窦消融房性心动过速
局灶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多出现在界嵴、二/三尖瓣周围、肺静脉内,但部分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希氏束周围。在该部位行射频导管消融有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由于解剖特征,对该部分房性心动过速可采用经主动脉无冠状窦途径进行消融。现报道...
马骥蒋峻边昶姚述远吕兴广王捷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冠状窦希氏束
文献传递
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时起搏诱发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一例
2020年
心脏临时起搏常应用于严重症状性心动过缓的紧急救治或无症状患者的保护性起搏,存在感染、出血、血栓栓塞、心脏穿孔等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和处理。本文报道1例既往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因围术期保护性临时起搏诱发医源性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最终植入永久起搏器。
何涛干学东龚斐鲁志兵姚述远
关键词:束支阻滞术后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