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群业

作品数:31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肾移植
  • 6篇前列腺
  • 6篇细胞
  • 5篇排斥
  • 5篇肿瘤
  • 4篇移植物
  • 4篇移植物排斥
  • 4篇特异
  • 4篇前列腺癌
  • 4篇前列腺特异
  • 4篇腺癌
  • 4篇抗原
  • 3篇蛋白
  • 3篇动脉
  • 3篇特异性
  • 3篇特异性抗原
  • 3篇前列腺特异性
  • 3篇前列腺特异性...
  • 3篇疗效
  • 3篇供肾

机构

  • 25篇复旦大学
  • 6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华山医院

作者

  • 31篇唐群业
  • 17篇朱同玉
  • 16篇戎瑞明
  • 14篇许明
  • 10篇王国民
  • 10篇张永康
  • 9篇王宣传
  • 6篇孙立安
  • 5篇邹秋锋
  • 4篇郭剑明
  • 4篇王国民
  • 3篇王继纳
  • 3篇方银忠
  • 3篇谢冲
  • 2篇林宗明
  • 2篇武多娇
  • 2篇黄其伟
  • 2篇王晨曦
  • 2篇贾亦臣
  • 1篇章仁安

传媒

  • 7篇复旦学报(医...
  • 5篇中华泌尿外科...
  • 4篇中华器官移植...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2013年上...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初步探索
2011年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在急性排斥反应(AR)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2008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移植术后5例发生AR和8例肾功能稳定患者的血浆蛋白谱。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蛋白谱,发现了179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有66个蛋白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MetaCor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炎症反应、补体激活等病程,符合AR的免疫排斥病程;并且蛋白组学结果提示AR患者存在高凝状态。转录调控网络分析发现AR中有多个转录因子包括核因子-KB、信号转录和激活因子(STAT)1、STAT3及它们之间的交联对话在AR和凝血系统激活中起到重要作用。结论蛋白组学分析为AR的机制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策略。
武多娇许明朱东戎瑞明唐群业王向东朱同玉
关键词:肾移植移植物排斥蛋白质组血液凝固转录调控网络
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评价移植肾功能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移植肾肾动脉的血流供应情况,评价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诊断移植肾失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07例肾移植患者,平均年龄(38.8±1.6)岁;其中68例为新近肾移植手术患者,39例为长期随访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移植肾主肾动脉、段间动脉、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以及阻力指数(RI)。结果:肾脏段间动脉和叶间动脉的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肾脏功能的关系较为密切。主肾动脉、肾脏段间动脉和叶间动脉的PSV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指数r分别为0.072(P>0.05)、0.224(P=0.014)、0.250(P=0.006)。主肾动脉、肾脏段间动脉和叶间动脉的RI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指数r分别为-0.398(P<0.001)、-0.400(P<0.001)、-0.436(P<0.001)。主肾动脉、肾脏段间动脉和叶间动脉的EDV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指数r分别为-0.446(P<0.001)、0.659(P<0.001)、0.529(P<0.001)。以上结果提示,舒张期肾动脉血流的维持对肾脏功能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联合肾穿刺检查结果发现,移植肾内动脉RI升高和EDV降低是慢性移植物肾病和血管炎性排异反应的特征性表现。结论: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有效地检测移植肾脏的血流改变,是临床肾移植中的重要辅助诊断工具。
唐群业金建军许明朱同玉张志刚何婉媛史懿
关键词:移植肾多普勒超声
盐酸达泊西汀治疗早泄的有效性及其对精液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盐酸达泊西汀(必利劲)治疗早泄的有效性及其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以早泄就诊的门诊患者42例为志愿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试验观察10周,每个志愿者分别在入组前,口服必利劲4周和8周,以及停药2周后分别进行访视。参照早泄诊断问卷(主要疗效指标)和受试者及性伴侣早泄临床综合印象变化表(次要疗效指标)来评估必利劲治疗早泄的效果。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精液分析中精子总数、浓度、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的变化,来评估必利劲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后,患者早泄诊断问卷(PEDT)得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及其性伴侣填写早泄临床综合印象变化表,得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精液分析中精子总数、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及精子形态等主要指标的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必利劲30mg按需服用,能有效治疗早泄,且短期对青年男性精液质量无明显影响。
罗小瑾杨念钦罗良燕张健唐群业郭剑明王国民
关键词:早泄生育力
肾移植排斥反应时血浆骨桥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排斥反应时血浆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46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及生物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移植肾组织学检查结果,46例受者被分为3组:移植肾功能稳定,且移植肾组织学检查未显示有排斥反应证据者16例,为非排斥组;移植肾组织学检查证实有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者22例,为急排组;移植肾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者8例,为慢排组。另以6名亲属活体供者作为对照组。于移植肾组织样本采集前抽取外周血,用人OP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浆OPN水平。参照Banff03标准对排斥反应进行分级。结果对照组血浆OPN水平为(12.23±5.95)μg/L,非排斥组稍高,为(19.38±8.23)μg/L,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排组血浆OPN水平为(27.77±12.27)μg/L,与非排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排组血浆OPN水平为(41.84±18.51)μg/L,与非排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排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排组血浆OPN水平与排斥反应的级别具有正相关性(r=0.87,P〈0.05),发生Ⅰa级排斥反应和Ⅱb级排斥反应者间血浆OPN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OPN水平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关系密切,其水平高低与排斥反应的级别呈正相关,可以作为诊断移植肾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评估其严重程度的一个辅助指标。
王继纳唐群业邱甬鄞许明戎瑞明朱同玉
关键词:肾移植骨桥蛋白移植物排斥
微嵌合体在母亲子女之间活体肾移植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供受体关系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微嵌合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2008年130例亲属肾移植临床资料。受者随访1—5年,利用微卫星及性染色体决定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外周血DNA微嵌合体,并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微嵌合体的作用。结果受者1-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3.8%和92.3%,各供受者组关系比较发现1-年人/肾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0例受者中46例(35.4%)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证实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6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0.0%(26/130)。26例中14例(53.8%)为母亲子女之间。肾移植,12例(46.2%)为其他供受者关系肾移植。母亲子女肾移植中急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0.4%(14/46),高于其他供受者关系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4.3%,12/84,P=0.028)。130例受者中43例术后不同时间进行了外周血微嵌合体检测,在其中16例母亲供肾的受者中,4例检测到微嵌合体,阳性率25.0%;27例其他供者的受者中,4例检测到微嵌合体,阳性率为(4.8%;母亲供肾微嵌合体阳性率比其他关系高约1倍。微嵌合体阳性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微嵌合体阴性组高约1倍。结论母亲子女之间肾移植急性排斥发生率较高;母亲供肾的微嵌合率较高;微嵌合率高的组别急性排斥反应较高;母亲子女之间特殊的免疫学关系可能影响肾移植效果。
王宣传许明戎瑞明唐群业孙立安王国民朱同玉
关键词:肾移植活体供者移植物排斥移植嵌合体
普乐可复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评价普乐可复(FK506)对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作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普乐可复组(n=35):主要用药为普乐可复+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环孢素A(CsA)组(n=35):主要用药为CsA+Aza+Pred。结果:观察6个月,普乐可复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0,而CsA组有9例(25.7%)发生急性排斥反应(P<0.05);普乐可复组的肝毒性和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均比CsA组低(P<0.05);普乐可复组有3例(8.6%)发生高血糖反应(P>0.05)。结论:普乐可复在肾移植中排斥发生率低,毒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陈恺杰唐群业
关键词:普乐可复环孢素A肾移植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和1B3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血麦考酚酸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B1和1B3(编码基因分别为SLCO1B1和SLCO1B3)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血麦考酚酸(MPA)浓度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一连接酶检测反应法对68例汉族肾移植受者的SLCO1B1和1B3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检测,分别检测SLCO1B3 T334G和SLCO1B1 A338G的突变位点。术后第28天,收集受者血浆检测MPA浓度。比较各基因型受者的MPA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与MPA AUC0-1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LCO1B3T334G位点GG基因型受者的MPA AUG0-12高于TT基因型受者,分别为(54.54±14.40)mg·h·L^-1和(37.30±12.88)rng·h·L^-1(P=0.052);SLC0181A338G位点的各个基因型受者之间MPA AUC0-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SLCO1B3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受者术后血MPA浓度的个体间差异产生明显影响。
武多娇许明王宣传唐群业戎瑞明朱同玉
关键词:肾移植霉酚酸
囊性肾癌的诊治(附12例报告)被引量:35
2002年
目的 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 方法 总结 12例囊性肾癌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资料。术前诊断为复杂性囊肿 10例 ,9例术中行病理检查 ,8例报告为恶性。 12例中行根治性肾切除 7例 ,肾切除 3例 ,部分肾切除和囊肿去顶各 1例。 结果  12例术后病理均为囊性肾透明细胞癌 ,平均随访 39.5个月 ,无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对可疑囊性肾癌者 ,术中须行病理检查 ;确诊者宜行根治性肾切除或部分肾切除。
孙立安张永康王国民徐志兵刘宇军郭剑明唐群业
关键词:肾肿瘤囊性肾癌病例报告B超外科手术
亲属供肾单支动脉与多支动脉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亲属供肾单支血管与多支血管在肾移植临床疗效上有无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130例亲属肾移植受体病史资料,采用基本统计方法计算供体肾动脉、静脉变异的发生率,并对受体进行1~5年随访,采用2χ检验比较多支供肾动脉与单支供肾动脉疗效有无差异。结果供体术前CT血管成像检查(CT angiography,CTA)评估结果发现,32例供体出现副肾动脉,发生率为24.6%,其中双肾副肾动脉10例,发生率为7.7%;肾静脉多支15例,发生率为11.5%,且均为右肾。受体和供肾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94.3%和91.5%。单支动脉供肾与多支动脉供肾在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亲属供肾单支血管与多支血管在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无差异,且对供体和受体均安全。
王宣传鲁继东戎瑞明许明唐群业孙立安朱同玉
关键词:亲属肾移植
亲属肾移植治疗Denys-Drash综合征一例
2012年
患儿男,2004年10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嘉定当地医院,剖腹产,出生后发现尿道下裂外生殖器畸形,转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2005年10月行染色体检查为46,XY,行腹腔镜左侧睾丸下拉固定术.2006年4月患儿出现眼睑浮肿,尿泡沫多,查尿常规蛋白阳性(+++).双侧肾脏穿刺活检为局灶性球性及节段硬化性肾小球病.给予激素冲击治疗,效果不佳,考虑为激素耐药型.2009年3月开始患儿尿量逐渐减少,尿泡沫仍存在,肌酐500 μmol/L,6月给予置腹透管,腹膜透析1次后管腔堵塞伴伤口渗液,予拔出腹透管.2009年7月给予重新置入腹膜透析管,8月10日行腹膜透析,腹透0周期引出少许浅乳白色液体,腹透液乳糜试验阳性,考虑乳糜腹,停止腹膜透析.8月13日行血液透析,每周3次血透,总入量800ml,超滤1400 ml.诊断为Denys-Drash 综合征,尿毒症,乳糜腹,高脂血症,中度贫血.为进一步诊治,患儿母亲欲捐献1个肾脏行肾移植治疗,收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患儿生殖器检查示阴囊畸形,未扪及睾丸,阴茎畸形,包茎,尿道口位于阴茎下方.入院后肾功能示尿素24.2 mmol/L,肌酐402 μmol/L,尿酸328 μmol/L.2009年10月26日在全麻下双侧根治性肾切除+右侧隐睾切除+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术.患儿切除左侧肾脏大小9.5 cm ×3.5 cm ×3.0 cm,右侧肾脏大小6.0 cm ×4.0 cm×3.0 cm,探查见右侧隐睾,位于腹主动脉分叉水平,约1.5 cm×1.0 cm ×0.7 cm,予切除.一定点法端侧吻合供肾静脉与下腔静脉,两定点法端侧吻合供肾动脉与腹主动脉.开放动静脉后,吻合口血流通畅,肾脏色泽红润.两定点端端吻合供肾输尿管和患儿左侧输尿管.术后患儿恢复良好,予三联免疫抑制剂方案:他克莫司3 mg/d,麦考酚酸酯0.5 g/d,激素在术中及术后1周采用甲泼尼龙,剂量递减,1周后改为口服,并逐渐减量,1个月后停用激素.术后病理示双侧肾脏皮质内肾小球系膜增�
王宣传许明戎瑞明孙立安唐群业王继纳贾亦臣王国民朱同玉王翔徐虹
关键词:肾小球病肾脏穿刺活检激素冲击治疗腹膜透析管腹主动脉分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