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训琦
- 作品数:34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液净化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效果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小儿严重脓毒症的效果。方法分析49例严重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血液净化治疗)与对照组(未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的一般特征及临床检验参数。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呼吸机辅助通气率及治疗前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转氨酶(ALT)、血糖,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pH值,HCO3、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Na^+异常率、血K^+异常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PICS评分明显上升,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CRP、血BUN、血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Na^+、血K^+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WBC、血ALT、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疗效较好且安全。
- 吉训琦冯小伟陈玉雯
- 关键词:血液净化严重脓毒症儿童
- 咪哒唑仑和芬太尼联合应用对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镇静效果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械通气时,联合应用咪哒唑仑与芬太尼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ICU中进行机械通气时需要镇静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1例,分为咪哒唑仑组(M组)15例,咪哒唑仑和芬太尼联合组(M+F组)16例。M组给予静脉负荷量咪哒唑仑0.1 mg/kg后,给予维持量2~10μg/(kg.min);M+F组给予静脉负荷量咪哒唑仑0.05 mg/kg和芬太尼1μg/kg后,给予维持量咪哒唑仑1~5μg/(kg.min)和芬太尼0.5~2μg/(kg.h)。在治疗过程中,根据Ramsay镇静评分标准,观察镇静评分并调整药物的剂量,以达到最佳的镇静程度。观察并记录药物的剂量、血气、血压、呼吸、心率、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PICU时间。结果两组药物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能明显改善患儿的动脉氧分压(P<0.05);但M+F组能明显减少咪哒唑仑的用量(P<0.05);M+F组患儿机械通气和入住PICU的时间均较M组短(P<0.05)。结论咪哒唑仑和咪哒唑仑联合芬太尼都能获得较好的镇静效果,联合使用两药可减少咪哒唑仑的用量,合并症少,缩短患儿机械通气和入住PICU时间,是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较好的镇静方案。
- 陈玉雯孙嵩吉训琦林涛冯小伟
- 关键词:咪哒唑仑芬太尼机械通气
- 乌司他丁对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肺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机械通气患儿肺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在本院住院重症HFMD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UTI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5d。比较第1天和第5天两组呼吸力学指标:分钟通气量(MV)、吸气平台压(Pplat)、吸气峰压(PIP)、气道平均压(MAP)、气道阻力(Raw)、动态顺应性(Cyd)。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肺泡-动脉氧分压[P(A-a)O2]、肺内分流量(Qs)与心排出量(Qt)比值(Qs/Qt)。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呼吸(RR)、心排量(CO)、中心静脉压(CVP)。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PICU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MV、Pplat、PIP、MAP、Raw、Cyd、pH、PaO2、PaCO2、OI、RI、P(A-a)O2、Qs/Qt、HR、CO、CVP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MV、Pplat、PIP、MAP、Raw、Cyd、OI、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对重症HFMD机械通气患儿的呼吸力学指标、血气指标改善明显,能缩短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PICU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陈玉雯吉训琦陈茜茜冯小伟向伟
- 关键词:手足口病乌斯他丁机械通气
- 血液净化治疗严重儿童脓毒症
- 吉训琦冯小伟陈玉雯孙嵩
-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一例
- 2011年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NHL)因临床病例罕见,易被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病程迁延。本例患儿开始被误诊为普通炎症,抗生素治疗无效,后经淋巴结活检被确诊,
- 吉训琦
-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误诊淋巴结活检
- 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精神残疾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精神残疾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和海南省安宁医院进行治疗的2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精神残疾分为精神残疾组(217例)和非精神残疾组(46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诊断精神残疾的最佳截断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精神残疾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精神残疾的列线图模型,采用校正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性能评价,决策曲线对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临床净收益评估。结果精神残疾组病程、复发次数、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均高于非精神残疾组[(9±3)年比(6±4)年、(4.3±2.4)次比(2.4±1.7)次、(69±18)分比(53±13)分],受教育年限、月收入均低于非精神残疾组[(10±3)年比(13±3)年、(1796±306)元比(2067±271)元](均P<0.05)。2组患者婚姻状况、家庭氛围、疾病分型、精神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程、复发次数、受教育年限、月收入、SANS评分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精神残疾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0.741、0.746、0.756、0.75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年、3次、11年、1960元、66分。病程>4年、复发次数>3次、家庭氛围不和谐、月收入≤1960元、SANS评分>66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精神残疾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为已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精神残疾的保护因素(均P<0.05)。将上述因素作为构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因子,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精神残疾的C指数为0.772(95%置信区间:0.653~0.964)。校准曲线显示观测值与预测值之间保持较好一致性。列线图模型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精神残疾的阈值>0.17,列线图�
- 李佳林荫康延海李飞燕吉训琦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
- 注射免疫球蛋白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6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NSE、S100β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昏迷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3天和治疗后7天,两组患儿血清NSE、S100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第3天和第7天时血清NSE、S100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病程,保护患儿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 郑瑜蔡云望符启昌蔡露良王强吉训琦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
- 陈玉雯冯小伟吉训琦
- 儿童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PNP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PNP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患儿,1岁9月龄,因面色苍白伴发热、咳嗽入院,既往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运动发育迟缓。血红蛋白88 g/L,网织红细胞11.3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CD^(4+)/CD^(8+)T细胞比值低,尿酸水平低。胸部CT示胸腺发育不良。基因测序发现患儿PNP基因存在c.722T>C(p.I 241T)纯合变异,其父母均为该变异携带者。患儿确诊为PNPD,于2岁3月龄死于多脏器严重感染。文献检索到78例PNPD病例,发病无性别差异,发生反复感染53例,神经功能障碍51例,自身免疫病21例,继发肿瘤性疾病6例。结论对反复感染、神经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血尿酸水平低的患儿,需考虑基因缺陷致免疫缺陷病可能,基因序列分析可协助早期诊断。
- 钟志娟吉训琦陈玉雯冯小伟
- 关键词:免疫缺陷病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关系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278例ALL患儿。所有患者接受CCLg-ALL-2008治疗方案治疗,从对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第8天泼尼松敏感试验、第15天骨髓缓解状态(D15-BM)、第33天骨髓缓解状态(D33-BMR)和第33天微小残留病(D33-MRD)4个指标分析不同分组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3年EFS),将这4个指标和其他可能影响患儿预后的指标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及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269例患儿参与了第8天泼尼松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激素反应良好(PGR)者240例(89.22%)、高于激素反应不良(PPR)者29例(10.78%),其中PGR患者3年EFS明显大于PPR患者(P<0.05)。262例患儿D15-BM试验显示,骨髓缓解状态为M1者230例(87.79%),M2组20例(7.63%),M3组12例(4.58%);3年EFS M1组明显高于M2组、而M2组明显高于M3组(P<0.05)。257例患儿D33-BMR试验显示,骨髓缓解状态为M1者227例(88.33%),明显高于M2组21例(8.17%)和M3组9例(3.51%);M1组的3年EFS高于M2组,M2组高于M3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5例患儿D33-MRD试验显示,MRD<10^(-4)组128例(69.19%),MRD≥10^(-4)-<10^(-2)组43例(23.24%),≥10^(-2)组14例(7.57%);<10^(-4)组的3年EFS高于MRD≥10^(-4)-<10^(-2)组,而MRD≥10^(-4)-<10^(-2)组高于≥10^(-2)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D8泼尼松敏感试验中PPR、D15和D33-BMR中M2和M3、D33-MRD中≥10^(-2)和T-ALL分型为影响ALL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早期治疗反应指标可预测ALL患儿预后情况,为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 郑瑜蔡云望符启昌王强吉训琦蔡露良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治疗反应白血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