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娟 作品数:28 被引量:74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河南省冬季人工增雪微物理结构特征个例分析 本文对河南省冬季人工增雪微物理结构特征进行了个例分析.文章选取第4架次探测资料作为研究个例,分析了云中微物理结构特征,并对适合作业的催化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广河 刘卫国 马新成 李淑日 党娟 王柏忠 石爱丽关键词:人工增雪 云物理学 云系结构 文献传递 一种云室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云室,包括云室主体、冷媒储槽、二级制冷装置和雾预冷装置。云室主体用于模拟云雾气条件下不同的云物理实验。二级制冷装置用于对冷媒储槽内的冷媒进行快速降温,保证云室主体的降温速率,且温度最低可达‑40℃,扩... 苏正军 关立友 党娟 陈坚 楼小凤 方春刚文献传递 一种便携式可控喷雾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可控喷雾装置,包括造雾装置控制箱,造雾装置控制箱一端设有气源接口和水源接口,所述气源接口通过气路调压阀与手持喷雾装置相连,所述手持喷雾装置与气路调压阀之间设有气路开关阀,所述手持喷雾装置通过出气... 苏正军 关立友 党娟 方春刚 秦义文献传递 2014年春季华北两次降水过程的人工增雨催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0 2016年 在WRF中尺度模式中耦合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展的CAMS(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云微物理方案,并在CAMS方案中增加了直接播撒冰晶(S1方案)和播撒碘化银催化剂(S2方案)两种云催化方案。利用此模式,对2014年我国华北干旱期间开展飞机增雨作业的两次降水过程(个例1:5月9~10日;个例2:5月10-11日)进行了云催化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催化对降水和云物理量场影响,对比了S1和S2方案催化效果的异同。结果表明,在云层适当部位播撤催化剂,两种催化方案均会达到增雨效果,催化会引起云中各水凝物的明显变化,并导致催化区域温度、垂直速度的变化。个例1中,s2方案的催化影响范围要大于s1方案,在播撒区下游地区,s2方案催化效果要强于s1方案;而个例2中两方案催化效果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S1和S2方案的催化效果在不同个例中表现不同,其重要原因在于两种催化方案的催化机制差异以及云系动力条件、水汽条件的不同。通过采用适当的催化剂量,在其他催化设置条件相同的情况下,s1和s2方案可以取得相似的催化效果,但需注意由于二者催化机制的差异,在一些具体云系条件下,二者的催化效果会有一定差异。当实际人工增雨作业采用碘化银催化剂时,相应的催化模拟研究使用s2方案更为适合。 刘卫国 陶玥 党娟 周毓荃关键词:WRF模式 一种在WRF中尺度模式中仿真模拟飞机催化作业轨迹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飞机催化作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在WRF中尺度模式中仿真模拟飞机催化作业轨迹的方法,包括读取飞行作业数据,编写飞机飞行数据专用读取程序,在数值模式中定义多个二维动态数组,飞机轨迹数据网格化,数据进行时间加密... 刘卫国 周毓荃 党娟 史月琴 陶玥三七炮弹的碘化银成核率检测 被引量:6 2016年 三七炮弹是进行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所需碘化银催化剂的主要载体之一.炮弹中碘化银催化剂的成核率数据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计和指挥中进行催化剂作业剂量测算的重要参考,因此,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使用的三七炮弹的碘化银成核率进行检测非常重要。2013年11—12月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利用新建的1200L等温云室和钢板式20 m^3专用爆炸室等设备,对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使用的两个厂家三七炮弹(样品1、样品2)的碘化银成核率进行国内首次统一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两厂家炮弹成核率检测结果的拟合值量级均为10"~10^(12)/(g·AgI)(检测温度-6℃至-20℃),样品2成核率明显高于样品1。将本次检测结果与国内历次三七炮弹检测结果相比发现,两样品在负温高温段的成核率值均高于以往检测结果,其中,在具有指示意义的-10℃下的成核率,两样品均比以往检测结果要高2~3个量级。不同检测实验中成核率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说明,采用同一平台开展成核率统一检测十分必要。 党娟 苏正军 房文 方春刚关键词:碘化银 人影催化剂样品燃烧室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影催化剂样品燃烧室,包括:燃烧室主罐体;配套附件;其中,所述的配套附件包括:样品台,搅拌风扇、辅助照明和点火装置、取样孔;所述燃烧室主罐体与配套附件相连。所述的燃烧室主罐体为封闭圆柱体。本实用新型提供... 王伟 苏正军 关立友 陈保卫 党娟 方春刚文献传递 基于飞机真实轨迹的一次层状云催化的增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2021年 层状云降水效率通常较低,但却具有较高的云水资源开发潜力,是人工增雨作业的重要对象。随着中国南方地区生态改善、水库增蓄、抗旱等社会需求的增加,针对这些地区降水云系的人工增雨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使用三维中尺度冷云催化模式,对2018年10月21日湖北省一次层状云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卫星、降水和机载云物理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模式合理地模拟出了云和降水的主要宏、微观特征,观测和模拟结果均显示作业云区具有较好的冷云催化条件,在此基础上,按照实际作业中的飞机播撒轨迹,完整地模拟了此次催化作业过程。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凝结冻结核化和凝华核化是碘化银催化剂的主要核化方式;90%以上碘化银粒子的局地活化比为0.01%—2%,平均活化比为0.07%—0.27%;云系降水是由冷云降水和暖云降水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催化作业使两种降水机制均有增强,增雨效果明显;催化后4 h,整个评估区内的累计净增雨量为2.12×10^(8) kg,局地增雨率为−51.1%—306.7%,区域平均增雨率为8.1%;催化作业也使部分地区出现减雨,主要是由于催化过程中的潜热释放引起过冷层动力场扰动,一部分云区的上升气流减弱,从而导致降水粒子的成长减弱,地面出现减雨;在过冷云区,碘化银核化使冰晶浓度升高,导致冰晶-雪、雪-霰的转化过程增强,雪、霰粒子总量增加,更多的雪、霰粒子从冷区落入暖区,在暖区上层产生更多的大雨滴,从而使暖区的云雨粒子碰并过程增强,最终地面降水增加,这是此次催化作业导致增雨的主要微物理链条。 刘卫国 刘卫国 陶玥 陶玥 周毓荃 党娟关键词:层状云 人工增雨效果 甘肃省夏季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 引言甘肃省地处干旱地区,开展层状云人工增雨作业是缓解干旱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系统研究甘肃省降水性层状云的宏、微观结构以及降水机理,有利于提高层状云人工增雨作业的科学性、有效性。本文选取2004年6月12日甘肃河西地区... 党娟 王广河 刘卫国关键词:云微物理特征 个例分析 粒子谱 人工增雨作业 文献传递 甘肃省夏季层状云微物理特征个例分析 甘肃省地处干旱地区,开展层状云人工增雨作业是缓解干旱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系统研究甘肃省降水性层状云的宏、微观结构以及降水机理,有利于提高层状云人工增雨作业的科学性、有效性.本文选取2004年6月12日甘肃河西地区一次... 党娟 王广河 刘卫国关键词:层状云 微物理特征 人工增雨 降水机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