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玉顺

作品数:262 被引量:978H指数:2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3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8篇哲学宗教
  • 21篇文化科学
  • 10篇政治法律
  • 8篇文学
  • 7篇语言文字
  • 6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0篇儒学
  • 66篇哲学
  • 51篇儒家
  • 47篇生活儒学
  • 20篇孔子
  • 18篇中国哲学
  • 18篇现象学
  • 17篇伦理
  • 16篇正义
  • 15篇正义论
  • 15篇情感
  • 13篇伦理学
  • 12篇周易
  • 10篇形而上学
  • 10篇主义
  • 10篇《周易》
  • 8篇正义原则
  • 7篇新儒家
  • 7篇语言
  • 6篇政治

机构

  • 146篇山东大学
  • 93篇四川大学
  • 8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四川联合大学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四川日报报业...
  • 1篇社会科学家杂...
  • 1篇四川人民出版...
  • 1篇四川省新闻出...

作者

  • 254篇黄玉顺
  • 3篇肖娅曼
  • 2篇王堃
  • 1篇谢文郁
  • 1篇孙铁骑
  • 1篇崔罡
  • 1篇张鹏
  • 1篇杨虎
  • 1篇徐登明
  • 1篇张杨
  • 1篇杜霞
  • 1篇郭萍
  • 1篇赵立庆
  • 1篇王义
  • 1篇李涛
  • 1篇余志明
  • 1篇张新

传媒

  • 18篇学术界
  • 16篇四川大学学报...
  • 12篇社会科学研究
  • 11篇周易研究
  • 9篇衡水学院学报
  • 8篇东岳论丛
  • 8篇中州学刊
  • 5篇理论学刊
  • 5篇湖南社会科学
  • 5篇当代儒学
  • 4篇哲学动态
  • 4篇齐鲁学刊
  • 4篇孔子研究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人文杂志
  • 4篇新闻界
  • 4篇国际儒学(中...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河北学刊
  • 3篇河北大学学报...

年份

  • 8篇2024
  • 21篇2023
  • 9篇2022
  • 17篇2021
  • 12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2篇2017
  • 8篇2016
  • 17篇2015
  • 14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5篇2009
  • 13篇2008
  • 14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2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意志自由与社会正义:孟子“可欲之谓善”命题阐释被引量:3
2023年
孟子“可欲之谓善”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命题,它揭示了意欲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揭示了意志自由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欲”意味着自由意志,但主观的意志自由并不等于客观的社会自由,前者需要在实际的意志行为中才能实现。而“可”则确定了实现意志自由的条件,即符合社会正义。为此,意志行为必须遵守社会规范,即“礼”。但实际上,既有的社会规范未必是正义的。当社会规范正义时,遵守这种规范是“可欲”的道德行为,否则必将引发意欲之间的冲突,从而导致自由意志无从实现;但当社会规范不正义时,拒斥或废除这种不正义的规范而选择或建立正义的规范才是自由意志的体现,也才是“可欲”的道德行为,否则就是“同流合污”的“乡原”。重建规范的价值根据乃是正义原则,即“义”;而正义原则的内涵是博爱的精神,即“仁”。但是“仁义”并不意味着否定私欲,因为私欲也是一种自由意志,而社会正义的主旨正是为了处理自由意志之间的利益冲突。不仅如此,公域的社会规范建构恰恰出自私欲的“推扩”,即意志行为超越私域的“差等之爱”而诉诸公域的“一体之仁”,亦即在“仁义”的“推扩”中从而在正义的社会规范中实现意志自由。
黄玉顺
关键词:自由意志正义
儒家养生心法——以孟子心学为中心被引量:2
2023年
从个体生命养护的角度看,孟子的学说可以视为一种养生哲学,其宗旨是“事天俟命”,即养生以事天和修身以俟死。由此,养生获得了终极信仰的意义。就此而论,孟子的“心学”就是一套养生心法。第一,养生就是“养体”,但不仅是肉体的“养身”,而且是养护作为身心统一体的生命体。进一步说,养体的根本不是“养小体”,而是“养大体”,即“养心”。第二,养心包括情感能力、意志能力和理性能力的培养。养心的要领在于“寡欲”,即“有所不为”,亦即排除“不义”的意欲,而专注于“可欲”的意欲。第三,养心的本质是“养性”,即养护自己的天赋人性。养性的步骤是“尽心”以“知性”,进而“知性”以“知天”。“尽心”包括尽情、尽意和尽思,即充分发挥情感能力、意志能力和理性能力。“知性”则是天赋人性的自我反思,旨在“知天”。“知天”包括对内在超验之天和外在超凡之天的认知,这正是终极信仰的养生宗旨的体现。第四,养性的途径是“养气”,即培养浩然正气。养气的根本方法是“以直养气”,即“集义生气”,亦即通过培养正义感来养护生命力。
黄玉顺
关键词:养生养体养心养性养气
论“生活儒学”与“生活的儒学”被引量:15
2016年
最近韩国成均馆大学国际学术会议的主题"生活儒教"实际上就是"生活儒学"。"生活儒学"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大陆以黄玉顺的"生活儒学"为代表,台湾以龚鹏程的"生活的儒学"为代表。"生活的儒学"主张将既有的儒学运用到当代生活中去,但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既有的传统儒学由形上学和形下学两个层级构成,其形下学的帝国伦理政治哲学是原教旨主义的,而其形上学的心性论人性论则是先验论的,都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生活。因此,"生活儒学"主张超越传统帝国儒学的"形上→形下"架构,揭示更为本源的"生活存在"观念,在这种"大本大源"上重建儒家的形上学、形下学,从而有效地解决现代社会问题。
黄玉顺
关键词:生活儒学
“儒学”与“仁学”及“生活儒学”问题——与李幼蒸先生商榷被引量:8
2008年
在儒学话语中,"儒学"与"仁学"是同等的:儒学即是仁学,反之亦然。"生活儒学"不是"从现象学吸取养分",而是通过对现象学的批判而获得其"生活即是存在"的观念。"生活儒学"不仅是"为儒学的当代复兴奠定形而上学的基础",而是具有三个观念层级:生活(存在)→形而上学→形而下学(知识论、伦理学)。"生活儒学"首先关注的乃是生活及其情感显现:仁爱情感。
黄玉顺
关键词:儒学仁学生活儒学
“君子”人格的政治哲学意涵及其时代转换被引量:3
2021年
君子不仅仅是道德人格,而首先是政治人格,即便在道德人格方面,也首先是政治道德。因此,儒家"君子"概念首先是一个政治哲学的概念。"君子"概念的这种政治哲学意涵是伴随着社会历史形态的时代转换而转换的,可借用黑格尔辩证法"正-反-合"三段式来描述,就是王权时代的"君子"有权无德;皇权时代的"君子"有德无权;民权时代的"君子"应当德权合一。
郭萍黄玉顺
关键词:君子人格政治意涵
由善而美:中国美学意识的萌芽——汉字“美”的字源学考察被引量:2
2022年
美学意识并不是审美意识,而是对审美的反思。因此,中国美学意识诞生的标志是“美”这个词语的出现。汉字“美”的本意是“羊大为美”,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最初是对食物的一种价值评判。而“美与善同意”则揭示了中国美学意识与中国伦理学意识的同源,因为“善”的本义是“膳”,意味着中国伦理学意识最初也是对食物的一种评价。这就铸定了“由善而美”的中国美学传统。这种价值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便是“善美皆好”的价值论。这种“由善而美”的传统,一方面乃是“美不离善”,但另一方面并非“以善为美”,而只是说“善”尽管是“美”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至于“美”究竟何以超越“善”,这有待于中国美学意识的更进一步展开。
黄玉顺
关键词:字源学
儒家文明发展的时代问题被引量:2
2021年
虽然这次疫情对人类世界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影响之广度、深度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但它并不能改变"现代性"与"全球化"这一时代本质,讨论儒家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必须以这一时代本质的判定为前提,故儒学之转化与发展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
黄玉顺
关键词:儒家文明
当前儒学复兴运动与现代新儒家——再评“文化保守主义”被引量:18
2006年
“文化保守主义”这个符号既不足以概括现代新儒家,更不足以概括当前的儒学复兴运动;它并不能揭示儒学复兴的当下的现实生活渊源,反而有导致原教旨主义的危险。然而不论是当年的现代新儒家、还是当今的儒学复兴运动,究其生活本源,都是一种“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这是因为,儒家、儒学、“儒教”从来不是某种现成固有的东西,而是在生活中不断生成着的。所以,当前的儒学复兴绝非什么“文化———保守”的问题,而是“复归生活,重建儒学”的问题。
黄玉顺
关键词:儒学现代新儒家文化保守主义
儒学与中国之命运——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被引量:21
2009年
"中国的命运"或"中国向何处去"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基本的时代课题,这个问题是与"儒学的命运"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且集中突出地体现在它与五四运动的深刻的内在关联之中。没有中国的崛起就没有儒学的复兴,这意味着五四运动的"反传统"在特定层面上、比如在制度层面上是合理的;同时,没有儒学的复兴就没有中国的崛起,这意味着五四运动的某些"全盘"反传统、反儒学是偏激的、错误的。儒学的复兴是必然、应然而实然的,因为这是"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的内在要求;不过,复兴的儒学并不一定成为一种刚性的政治化的国家意识形态,但却可以成为一种柔性的社会化的国家意识形态、而对前者发挥基础作用。
黄玉顺
关键词:儒学命运五四运动国家意识形态
论“仁”与“爱”——儒学与情感现象学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作为当今西方世界的一种前沿思想,舍勒的"情感现象学"乃是基督教文化传统在当代哲学中的一种典型形态。正如儒学以"仁"为核心观念一样,情感现象学以"爱"为核心观念。因此,在儒学与情感现象学的比较中,这里比较儒学之"仁"与舍勒之"爱":舍勒的"爱"是奠基性的,而儒学的"仁"则是本源性的;舍勒的"爱"是精神人格性的,而儒学的"仁"则是生活情感性的;舍勒的"爱"是在者性的,而儒学的"仁"则是存在性的。
黄玉顺
关键词:儒学现象学情感舍勒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