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加权
- 作品数:109 被引量:453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抑制KDM2A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抑制KDM2A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4-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4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Huh7、HCCLM3、MHCC-97H及正常肝细胞LO2,采用q 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癌组织及细胞中KDM2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取Huh7细胞,设置:(1)si-NC组(转染si-NC)与si-KDM2A组(转染si-KDM2A);(2)mimic-NC组(转染mimic-NC)、miRNA-29a-3p mimic组(转染miRNA-29a-3p mimic)、inhibitor-NC组(转染inhibitor-NC)与miRNA-29a-3p inhibitor组(转染miRNA-29a-3p inhibitor)。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KDM2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在线数据库TargetScan、miRDIP、miRWalk、Starbase及miRDB预测KDM2A与miR-29a-3p的结合位点。将KDM2A 3'-UTR(WT)或KDM2A 3'-UTR(MUT)报告质粒分别与NC-miRNA或miR-29a-3p mimic共转染293T细胞48 h后,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KDM2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肝细胞LO2相比,肝癌细胞HepG2、Huh7、HCCLM3、MHCC-97H中KDM2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si-NC组比较,si-KDM2A组Huh7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线数据库TargetScan、miRDIP、miRWalk、Starbase及miRDB分析结果显示,miR-29a-3p与KDM2A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29a-3p mimic可明显降低KDM2A-MUT荧光素酶活性(P<0.01)。过表达miRNA-29a-3p后,Huh7细胞中KDM2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P<0.05);抑制miRNA-29a-3p的表达后,Huh7细胞中KDM2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P<0.05)。结论抑制KDM2A的表达可减弱人肝癌细胞Huh7的�
- 何济南孔红言向丹丹黄帅文宋启琴苗蕊黄加权
- 关键词:肝细胞癌增殖
- 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检测及意义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探讨NOS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活性及意义。方法:用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穿组织内NOS,并检测积分光密度用于分析NOS活性。结果:NOS显色强度与肝组织病变相关,积分光密度均值慢性肝炎高于急性肝炎(P<0.05),重型肝炎高于慢性肝炎(P<0.05)。N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肝细胞及静脉内皮细胞。结论:NOS显色结果可能反映肝组织损伤程度。
- 张东绅黄加权倪明黄元成林传友茹立强
-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积分光密度病毒性肝炎
-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22例和健康人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被研究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的表达状况,比较不同分期和不同性别疾病患者PD-1表达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阳性百分比为2.5±0.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5±0.1%,P<0.001);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期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达PD-1百分比为2.6±0.7%,与缓解期比无统计学差异(3.4±0.8%);16例女性AIH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百分比为3.5±0.7%,亦略高于6例男性患者的1.3±0.3%,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021),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率增加,PD-1可能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 艾国肖芳汪鹏严伟明黄加权宁琴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CD8^+T淋巴细胞
-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中肝星状细胞迁移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影响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SCs)迁移运动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SPF级6~8周龄Balb/c小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对照组(8只),以血吸虫尾蚴腹部贴附法建立感染模型,正常组予以生理盐水代替。于感染后8周末处理小鼠,取部分肝组织石蜡包埋,进行病理学评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SCs(α-SMA,红光)运动蛋白Fascin(绿光)的表达;另取部分肝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迁移诱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以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以及HSCs运动蛋白α-SMA、Fascin的表达。结果8周末时,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已形成明显肝纤维化。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β1、PDGF 以及MCP-1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30倍、14倍及1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39以及P=0.037);同时,模型组中HSCs运动相关蛋白α-SMA和Fascin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9倍和5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18);荧光共聚焦结果提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α-SMA(红色)和Fascin(绿色)表达部位一致,集中在虫卵周围肝纤维化区域,较对照组二者表达明显增加,且红绿光分布多重叠。结论诱导HSCs运动迁移的因子表达增加和HSCs自身的运动相关蛋白表达增加均有利于HSCs运动迁移能力增强。
- 李兰王亚琦王洪武孙颖黄加权范翔雪宁琴
- 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硬化细胞运动肝星状细胞
- HSP47,TGF-β1,CTGF在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状况
- 目的 观察HSP47、TGF-β1、CTGF在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2010.1-2012.9慢性血吸虫病患者(CS) 42例、慢性乙肝(CHB) ...
- 李兰黄加权吴婷马科徐蕾王洪武范翔雪陶然艾国宁琴
- 扶正化瘀胶囊抑制BALB/C小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机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鼠早期肝纤维化的疗效并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治疗组3组,每组各15只小鼠,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20±1)条/只,经腹部皮肤感染BALB/C小鼠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给予扶正化瘀方4.6 g.(kg.d)-1,灌胃,qd,疗程8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肝组织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检测TGF-β1、α-SMA和AT1R的mRNA水平。结果:与感染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损害减轻,肝脏的胶原面积、虫卵肉芽肿结节面积分别为(0.15±0.02)mm2和(0.12±0.04)mm2,比感染组小鼠肝脏的胶原面积(0.29±0.03)mm2和虫卵肉芽肿结节面积(0.23±0.06)mm2均明显减小(P<0.05),免疫组化及RT-PCR均显示治疗组小鼠肝脏α-SMA、TGF-β1、AT1R表达显著低于感染组(P均<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可抑制小鼠鼠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AT1R表达,抑制TGF-β1、α-SMA的转录,减少胶原沉积有关。
- 马科徐蕾陶然李兰艾国范翔雪黄加权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扶正化瘀
- 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和IL-8水平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3
- 2001年
- 为探讨 TNF- α、IL- 6和 IL- 8在重型肝炎 (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了 45例 SH并发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 TNF- α、IL- 6和 IL- 8含量 ,其中腹水感染组 30例 ,腹水非感染组 15例。发现 SH并发 SBP组血清和腹水 TNF- α、 IL- 6和 IL- 8水平均显著高于腹水非感染组 (均为 P<0 .0 5 ) ,其升高水平与血清胆红素 (SB)、凝血酶原时间 (PT)呈正相关 ,与血清胆固醇 (T- ch)呈负相关 (P<0 .0 1)。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 TNF- α、IL- 6和 IL- 8水平明显下降 ,但仅能降至非感染组水平 (P>0 .0 5 ) ,经治疗无效死亡组血清和腹水中 TNF- α、IL- 6和 IL- 8的初始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 (均为 P<0 .0 5 )。结果表明 :TNF- α、 IL- 6和 IL- 8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和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检测血清和腹水中 TNF- α、IL- 6和 IL- 8含量变化对 SH并发 SBP的早期诊断。
- 江必武田德英黄加权宋佩辉何国胜
- 关键词:重型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 应用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筛查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基因被引量:1
- 2006年
- 为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过程中基因表达改变与免疫反应的关系,我们采用人类全基因寡核昔酸芯片筛查自身免疫性肝炎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与疾病关系最密切的基因功能群,为进一步阐明发病机制,寻找致病基因提供参考。
- 肖非黄加权余海静习东严伟明宁琴
- 关键词:基因表达寡核苷酸芯片
- MicroRNA-29在纤维化相关疾病中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0
- 2019年
-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19~24个核苷酸(nt)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靶基因mRNA3'UTR特异性结合,引起靶基因mRNA的降解或者抑制其翻译,从而广泛地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1]。miRNA除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外,大量的研究还表明,miRNA的表达在组织功能特异性和个体发育时序性方面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即不同生物体或同一个体不同组织中miRNA表达谱不尽相同,一个miRNA在同一种生物个体的不同发育阶段也存在着表达差异。目前已有1181个前体和2588个成熟的人类miRNA在miRNAbase ver.21.0注册,并且其数量还在呈指数增长,单个miRNA可有多个mRNA靶点,而单个mRNA也可受多个miRNA的调控[2]。
- 桂丽宋启琴黄加权
- 关键词:相关疾病纤维化基因MRNA个体发育生物细胞微小RNA
- 安络化纤丸联合干扰素γ干预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及对肝色素沉积的影响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评价安络化纤丸联合干扰素γ治疗鼠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效应机制及其对肝色素沉积的影响。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及干扰素γ+安络化纤丸治疗组。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只)攻击感染小鼠,建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模型,连续干预8周,观察肝色素沉积及血吸虫卵肉芽肿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荧光定量法检测肝组织TGF-β1 mRNA、组织病理学评价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肝色素沉积百分比与TGF-β1 mRNA量呈相关性,相关系数=0.8;安络化纤丸联合干扰素γ治疗后明显减轻鼠血吸虫肝组织纤维化、减少色素沉着、使虫卵肉芽肿变小、下调Ⅰ及Ⅲ型胶原的表达及减少TGF—β1 mRNA量表达,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色素沉积量与TGF—β1 mRNA量有一定相关性,安络化纤丸联合干扰素γ明显减轻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下调Ⅰ型及Ⅲ型胶原及TGF-β1 mRNA表达、减少色素沉积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黄加权黄海燕王丹彭肖潇黄铁军艾国焦云桃肖非
- 关键词:安络化纤丸转化生长因子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