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梅
- 作品数:12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滨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小切口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通过与传统"L"形切口结合跟骨解剖钛板内固定手术法比较,介绍外踝下小切口结合跟骨解剖钛板内固定手术方法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对所收治的33例35足跟骨关节内的骨折病例行随机分组,分为A组(17例17足)和B组(16例18足),分别采用外踝下小切口结合跟骨解剖钛板内固定并植骨和传统的跟骨外侧"L"形切口跟骨解剖钛板内固定并植骨的方法治疗,并以Bohler’s角、Gissane’s角、跟骨宽度、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拆线时间、Maryland评分等指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A组17足,术后无1例出现并发症,Maryland足部评分优l2足、良3足、可1足、差1足,优良率为88.23%。B组18足,术后5足出现皮缘的浅表坏死,2足出现皮肤部分坏死,4足出现足外侧缘皮肤麻木,Maryland足部评分优l0足、良5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为83.33%。A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B组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67±9)min短于B组(85±1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至拆线时间(14±1.3)d短于B组(17±2.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踝下小切口结合跟骨解剖钛板内固定法治疗跟骨骨折,与常规"L"形切口相比较,对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术后切口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 李伟张克民陈雪梅郭文玲马建林
- 关键词:跟骨骨折钛板内固定
- 甲状腺功能检查在妊娠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检查在妊娠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妊娠早期孕妇613例(观察组),检查甲状腺功能,并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孕妇进行治疗干预,并与未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及治疗的586例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613例孕妇中患有各种甲状腺疾病182例(29.69%)。观察组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92%(24/613)比7.34%(43/586)、5.06%(31/613)比12.97%(76/586)、2.28%(14/613)比5.46%(32/586)、1.63%(10/613)比5.63%(33/586),P〈0.01]。结论在妊娠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及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张洪星陈雪梅李宁
- 关键词:妊娠初期甲状腺功能试验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2例被引量:24
- 2011年
- 2005年1月~2010年2月,我院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62例产妇,年龄25~38岁,孕36+4~42+5周;初产妇41例,经产妇21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例,中度贫血4例,巨大儿4例,双胎妊娠2例。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胎盘娩出后即发生大出血,子宫收缩差,继而呈软袋状改变;均采用缩宫素宫体注射及静滴,按摩子宫,热盐水纱布热敷子宫,含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子宫收缩无好转。
- 陈建华徐相婷郭文玲陈雪梅
- 关键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缝合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宫收缩
- 表面肌电参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灵敏度分析
- 2020年
-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逻辑回归方程和决策树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对表面肌电参数在评估神经功能的灵敏度进行分析,为研究神经肌肉功能提供参考指南。方法采集了24例腰4/腰5节段椎间盘突出合并腰5神经根受压患者和23例腰5/骶1节段椎间盘突出合并骶1神经根受压患者双侧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表面肌电数据,分析参数包括肌电振幅均方根峰值、振幅均方根峰值出现位置、平均功率频率和中位频率。根据重复预留实验的原理,应用逻辑回归方程和决策树筛选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压神经根的敏感指标。结果逻辑回归方程显示前三位的敏感指标为反映患者患侧神经肌肉功能的灵敏度,依次为:胫骨前肌均方根峰值、腓肠肌外侧头峰值出现时间、胫骨前肌峰值出现时间。决策树筛选的敏感指标为腓肠肌外侧头的峰值出现时间、胫骨前肌的峰值出现时间、胫骨前肌的均方根峰值。结论腓肠肌外侧头的峰值出现时间、胫骨前肌的峰值出现时间以及胫骨前肌的均方根峰值在反映神经肌肉功能改变中最为敏感,表面肌电图可以敏感的记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因此,肌电振幅的峰值出现位置和均方根峰值可以作为评价周围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的首选指标。
- 李宗举李祎然陈雪梅郭文玲郭锐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决策树灵敏度
- 宫腔镜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对并发症及β-HCG恢复时间的影响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对并发症及β-HCG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06例,随机设为研究组(n=53)与对照组(n=53)。对照组应用传统清宫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β-HGG恢复状况、月经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β-HGG值降低(82.19±5.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9±6.45)%,研究组β-HGG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为(21.13±5.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59±7.51)d,研究组月经恢复正常时间为(11.98±4.21)d,短于对照组的(18.35±5.4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26.69±5.13)min以及手术出血量(52.31±14.35)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42.59±6.46)min及手术出血量(123.55±14.25)ml(均P<0.05)。研究组患者子宫穿孔、大出血以及膀胱损伤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9.4%(5/53)低于对照组的45.2%(24/53)(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β-HGG恢复状况更理想,临床效果较好,且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可推广应用。
- 郭文玲马建林陈雪梅杨宝霞王赛
- 关键词:宫腔镜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并发症Β-HCG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再孕引产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再孕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有剖宫产史的中期妊娠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对照组41例仅采用利凡诺引产。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相近(P>0.05);观察组宫缩时间、流产时间及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胎盘胎膜滞留率和清宫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再孕引产临床效果良好。
- 张洪星李宁陈雪梅
- 关键词:米非司酮利凡诺剖宫产术引产术
- 止血带配合宫颈缝合术治疗完全性前置胎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0.5%,国内报道为0.24%~1.5%[1]。由于超声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对前置胎盘的诊断及处理比较明确,剖宫产是临床处理前置胎盘的唯一手段。剖宫产时胎盘剥离面收缩差,血窦不易关闭,出血较凶猛,有时无法控制,是产科急症切除子宫的主要指征。
- 陈建华郭文玲陈雪梅
- 关键词: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止血带
- 妊娠期孕妇步态特征的分析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孕妇在行走状态下的步态特征,为预防跌倒提供建议。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产科共选取2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怀孕前(妊娠前期)、妊娠期6个月(妊娠期)及产后6个月(生产后期)测试其正常行走状态下的步态参数,分析不同阶段孕妇的步态特征。结果妊娠前期、妊娠期、生产后期的步速分别为(1.87±0.63)、(1.45±0.77)、(1.89±0.49)m/s,步频分别为(131.64±8.71)、(116.28±10.41)、(133.45±9.23)步/分,妊娠期与妊娠前期、生产后期的步速和步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前期与生产后期的步速和步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足支撑持续时间妊娠前期、妊娠期、生产后期妇女分别为(0.18±0.09)、(0.24±0.13)、(0.17±0.07)s,双足支撑持续时间在妊娠妇女的步态周期中增加了约0.06 s,与妊娠前期和生产后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腿站立时间妊娠前期、妊娠期、生产后期妇女分别为(0.41±0.19)、(0.38±0.17)、(0.42±0.21)s,妊娠期明显下降,与妊娠前和生产后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前期与生产后期双足支撑持续时间及单腿站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主要是通过减慢步速、降低步幅来维持在怀孕期间的步态稳定性。
- 陈雪梅陈雪梅张平于红郄淑燕李伟
- 关键词:步态分析孕妇妊娠前期妊娠期
- 不同孕期孕妇的步态特征被引量:3
- 2019年
- 背景:怀孕女性由于身体结构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其摔倒和摔伤的风险会明显高于未怀孕的同龄妇女。目前的研究显示步态特征的变化与跌倒的发生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关于不同孕期步态稳定性的研究对孕妇跌倒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孕期孕妇的步态特征,探讨孕妇在不同妊娠阶段维持步态稳定性的侧重点,为预防孕妇跌倒的发生提供参考建议。方法:研究经过滨州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2018-039)。采集20名妊娠妇女(妊娠组)和20名未妊娠的同龄妇女(对照组)步态运动学数据,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妊娠组采集时间分为3个阶段进行,即孕12周内(早期妊娠),>12-28周(中期妊娠)和>28-40周(晚期妊娠)。使用便携式步态分析系统测试受试者的步态参数。结果与结论:①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患者的部分步态参数与妊娠前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②早期妊娠妇女与健康对照组的步态数据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05);③孕中期妇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步速明显降低,跨步长明显变短,左下肢步长变短,右下肢步长变短,双腿支撑时间明显延长;孕晚期妇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步速同样明显降低,跨步长明显变短,左下肢步长变短,右下肢步长变短,步态周期时间明显延长,双腿支撑时间明显延长;而这些变化则是为了更好维持孕妇的稳定性,防止孕妇的跌倒发生。
- 陈雪梅王从笑郭文玲马建林李伟
- 关键词:孕妇不同孕期晚期妊娠步态分析步态稳定性
- 产时相关因素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产时相关因素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对127例血糖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95例低血糖和32例高血糖患儿。结果:血糖异常产时因素主要为早产,禁食,宫内窘迫和母亲糖尿病史;两组相关因素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前全面检查,产中规范操作,产后对症治疗,对于减少各种相关因素,改善和降低新生儿血糖异常是很有意义的。
- 张英马光银郭文玲陈雪梅
- 关键词:分娩新生儿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