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建
- 作品数:61 被引量:35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瑞芬太尼心肌保护作用和在临床心内直视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 顾尔伟张野李元海陈立建张雷李锐刘训芹翟明玉程新琦赵庆李云芳王纯辉方卫平张健
- 瑞芬太尼为一种新型超短效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快、持续输注半衰期短等优点,符合快通道心脏麻醉的要求。该项目建立了瑞芬太尼预处理和后处理方法、将心肌保护与“快通道”心脏手术麻醉紧密结合,成功地应用于先天性和风湿性心脏病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瑞芬太尼阿片受体激动剂心脏手术
- 环泊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比较被引量:14
- 2023年
- 目的探讨环泊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对梦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18~75岁,BMI 20~30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环泊酚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P组静注丙泊酚2.5 mg/kg和瑞芬太尼1μg/kg;C组静注环泊酚0.4 mg/kg和瑞芬太尼1μg/kg。麻醉维持:P组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C组泵注环泊酚0.8~1.2 mg·kg^(-1)·h^(-1)。记录低血压的发生情况、麻黄碱用量,麻醉诱导前5 min(T 0)、插入喉罩即刻(T_(1))、纤维支气管镜进至隆突时(T_(2))、镜检完毕(T_(3))及拔除喉罩时(T_(4))的HR、MAP和SpO_(2)。记录呛咳评分、利多卡因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梦境的发生情况和状态、静脉注射痛、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呛咳及恶心呕吐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 0时比较,T_(1)时两组MAP均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C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麻黄碱用量明显减少(P<0.05),T_(1)和T_(3)时MAP明显升高(P<0.05),梦境的情绪评分明显升高(P<0.05),静脉注射痛及呼吸暂停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呛咳评分、利多卡因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梦境发生率、心动过缓、呛咳及恶心呕吐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比较,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对循环呼吸影响小,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同时可产生更优情绪的梦境状态。
- 王悠笛陈亮孙盈盈陈立建
- 关键词:丙泊酚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梦境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气管插管和转流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评价不同效应室浓度(Ce)的舒芬太尼复合相同Ce的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气管插管和心肺转流(CPB)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8例,根据舒芬太尼Ce,随机均分为四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Ce1.8μg/mlTCI,罗库溴铵0.9mg/kg,舒芬太尼靶控浓度分别为0.6ng/ml(Ⅰ组)、0.8ng/ml(Ⅱ组)、1.0ng/ml(Ⅲ组)、1.2ng/ml(Ⅳ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切皮前(T5)、切皮时(T6)、劈胸时(T7)及CPB前5min(T8)的HR、MAP、中心静脉压(CV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并统计气管插管和CPB前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Ⅰ组比较,T1时Ⅲ组、T1~T3时Ⅳ组的HR明显减慢(P<0.05);T1、T2时Ⅳ组的MAP明显降低(P<0.05)。在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上,Ⅲ组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的病例少于Ⅰ组(P<0.05),Ⅳ组使用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病例少于Ⅰ组(P<0.05)。结论不同Ce的舒芬太尼复合Ce为1.8μg/ml的丙泊酚TCI均能抑制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气管插管和CPB前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其中1.0ng/ml的舒芬太尼复合1.8μg/ml的丙泊酚TCI能更有效维护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气管插管和CPB前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 李锐顾尔伟吴云陈立建
- 关键词:舒芬太尼丙泊酚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
- 与14-3-3ζ相互作用的蛋白Polo样激酶1的筛选与鉴定
- 2012年
-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14-3-3ζ相互作用的蛋白,进一步鉴定其与Polo样激酶1(Plk1)相互作用。方法:构建pGBKT7-14-3-3ζ诱饵表达载体,筛选HeLa细胞cDNA文库中与14-3-3ζ相互作用蛋白,进一步通过共转酵母、免疫荧光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两者的相互作用。结果: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的阳性相互作用蛋白中包括Plk1,进一步通过共转酵母,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两者的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实验证实两者共定位于有丝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期的中体。结论:Plk1是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中体的成熟,有丝分裂期染色体的分离,胞质分裂以及DNA的损伤应答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其与14-3-3ζ的相互作用为14-3-3蛋白家族参与有丝分裂(M期)的调控提供了直接证据。
- 都建程里陈立建陈滢安然
- 关键词:POLO样激酶1酵母双杂交蛋白质相互作用有丝分裂
- 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兔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观察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7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心脏30min缺血/180min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0组:缺血对照组(CON,n=8)、缺血后处理组(IPO,n=8)、1.0MAC吸入异氟醚后处理组(ISO,n=8)、1.0MAC乳化异氟醚后处理组(EPO,n=8)、脂肪乳组(INT,n=7)、Glibenclamide组(GLI,非选择性KATP通道阻滞剂,0.3mg.kg-1,n=7)、5-hydroxy-decanoate组(5-HD,线粒体KATP通道阻滞剂,5mg.kg-1,n=8)、0.3mg.kg-1GLI+1.0MAC EPO组(GLI+EPO,n=8)、5mg.kg-15-HD+1.0MAC EPO组(5-HD+EPO,n=7)、Dimethylsulfoxide组(DMSO,GLI的溶剂,n=7)。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缺血区(AAR)重、梗死区(IS)重,心肌梗死面积(以IS/AAR表示),再灌注180min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与CON组比较,IPO组、ISO组和EPO组IS/AAR及血清CK、LDH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EPO组比较,EPO+GLI组、EPO+5-HD组IS/AAR明显增加,血清CK、LDH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可模拟缺血后处理减轻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线粒体KATP通道的激活有关。
- 张雷顾尔伟刘训芹吴云朱燕陈立建张野
- 关键词:乳化异氟醚缺血后处理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
- 阿片类药物预处理及其分子机制
- 不少报道清楚地表明阿片样物质通过激活特定阿片受体对心脏和其他器官产生保护作用。
然而,直到1995年,人们才认识到IPC现象与阿片样物质及受体有关。本文探讨了阿片类药物预处理及其分子机制。
- 陈立建顾尔伟张野
- 关键词:分子机制阿片类药物预处理
- 文献传递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气管插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30例,随机分为3组(n=10):芬太尼组(Ⅰ组)、小剂量瑞芬太尼组(Ⅱ组)和大剂量瑞芬太尼组(Ⅲ组)。麻醉诱导:Ⅰ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然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10μg·kg^-1·h^-1;Ⅱ组和Ⅲ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然后分别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5、1.0μg·kg^-1·min^-1。3组静脉注射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后3 min开始TCI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1.0μg/ml,逐渐递增至2.0μg/mJ。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 kg后气管插管。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期间血压最低值时(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min (T3)、插管后2min(T4)及插管后5min(T5)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及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并于上述时点测定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记录诱导期间低血压及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间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及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各组T1,2时HR和MAP均降低,Ⅱ组T_3时HR和MAP升高,Ⅲ组T4时MAP降低,Ⅰ组和Ⅱ组T2~4时SV^-O2升高(P〈0.05);3组间各时点CVP、PCWP、CI、LVSWI和S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0μg/ml)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负荷剂量后,持续静脉输注0.5μg·kg^-1·min^-1麻醉诱导时血压和HR下降适度,可较好地抑制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反应。
- 顾尔伟张野陈立建张健
- 关键词:哌啶类血液动力学现象药物释放系统
- 尼卡地平、艾司洛尔联合诱导期容量填充对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七氟醚用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艾司洛尔联合诱导期容量填充对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七氟醚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诱导期以羟乙基淀粉10 ml/kg快速静滴行容量填充,诱导后插管前1 min时分别静注艾司洛尔1 mg/kg(E组)、尼卡地平20μg/kg(N组)、艾司洛尔1 mg/kg复合尼卡地平20μg/kg(EN组)或生理盐水(C组),于切皮前1 min追加1/2首量药物或生理盐水。记录各组七氟醚用量、清醒、拔管时间及HR、MAP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E组、N组及EN组术中所需七氟醚维持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清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E组HR较慢(P<0.05),但不能完全控制MAP的升高;N组MAP较低(P<0.05);EN组能明显抑制诱导插管及切皮引起的HR、MAP升高(P<0.05)。结论艾司洛尔、尼卡地平联合诱导期容量填充不仅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而且能够明显减少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七氟醚用量、缩短拔管时间。
- 张雷顾尔伟张颖徐光红陈立建张健
- 关键词:尼卡地平艾司洛尔七氟醚
- CBL联合GasMan软件在麻醉学本科生吸入麻醉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索CBL联合GasMan软件在麻醉学本科生吸入麻醉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06/2019-06期间我院30名麻醉学5年制本科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教学改革组(n=15)。在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评估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CBL联合GasMan软件在学生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及教学效果评价表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联合GasMan软件能够取得良好的实习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张雷曹袁媛陈立建方卫萍
- 关键词:吸入麻醉药代动力学实习教学
- 基于视觉分析脑电图的镇静管理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评价基于视觉分析脑电图的镇静管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0例,年龄≥18岁,ASA分级Ⅲ或Ⅳ级,NYHA分级Ⅱ-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视觉分析脑电图指导镇静管理组(A组)和BIS指导镇静管理组(B组)。A组通过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麻醉深度于C或D级;B组通过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BIS值40~60。记录CPB期间丙泊酚用量及术中总用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和动脉血气指标。术后第1-7天采用CAM-ICU量表评定术后谵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谵妄发生率较低(P<0.05),动脉血气指标、丙泊酚用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气管拔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基于视觉分析脑电图的镇静管理有助于降低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 刘伟张雷吴昊顾尔伟陈立建
-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心肺转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