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生
-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粉尘自动沉降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尘自动沉降装置,用于化工厂粉尘浓度监测并加以吸附沉降,主要安装在粉尘排放量大的大小型厂房里面。厂房顶部安装有燃油喷头,通过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对厂房内部粉尘浓度的检测,并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检测电路和远程...
- 代建武李厚罘张黎骅秦文伍志军陈文生
- 文献传递
- 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玉米后代的出苗率和大斑病抗性被引量:2
- 2011年
- 在以08-641(R08)为轮回亲本的BC2F2材料中,以种子形状和颜色是否类似R08为标准,选出供体不同的两个典型材料,一个种子形状和颜色类似R08(编号为A,供体为CN962);另一个种子形状和颜色不类似R08(编号为B,供体为8065)。分别自交两代得到79个不同株系(BC2F4),A材料自交分离得到的株系群体称A株系群,B材料自交分离得到的株系群体称B株系群。把A、B株系群分别按上述标准进行双向分类,得到AR、ANR和BR、BNR共4个次级分类株系群。通过对这些不同分类群回交后代株系的田间出苗率与大斑病抗性鉴定和配合力分析,探讨不同选择方向对轮回亲本R08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79个回交后代株系中,26个株系的出苗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R08,29个高抗大斑病。不同选择方向的回交后代比较显示,对R08田间出苗率和大斑病抗性的改良,以种子形状和颜色不似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系优于以种子形状和颜色类似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系。因此,回交过程中在加强改良目标性状的基础上,采取多向选择策略可能有利于提高回交改良的育种效率。
- 熊尧宇李芦江文水清陈文生杨克诚高世斌潘光堂荣廷昭
- 关键词:玉米出苗率
- 玉米自交系08-641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后代主要性状的配合力被引量:8
- 2012年
- 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玉米自交系08-641(R08)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后代主要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选择方向的回交后代均能在相当程度上保持轮回亲本R08的一般配合力(GCA),以种子形状和颜色不似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系GCA有所提高的性状相对略多于以种子形状和颜色似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系,部分回交后代部分性状GCA显著降低。改良系BCML50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高,且与测验种RP125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是优良的改良系。
- 熊尧宇李芦江文水清陈文生杨克诚高世斌潘光堂荣廷昭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回交配合力
- 玉米纹枯病抗性资源筛选及抗性QTL元分析
- 玉米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目前已成为阻碍我国玉米高产、稳产、持续增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生产上主要采取化学防治和人工防治等基础的防治措施,成本较高,收效甚微。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是有效控制该病最经济有...
- 陈文生
- 关键词:玉米纹枯病过氧化物酶活性
- 文献传递
- 240份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14
- 2014年
-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连续3年对240份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分析了玉米纹枯病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抗性资源较为缺乏,240份自交系中无免疫或高抗的材料,有中抗自交系4份、感病自交系18份、高感自交系218份。旅大红骨、Reid、PA和塘四平头类群自交系中未发现玉米纹枯病抗源,PB类群和Lancaster类群自交系纹枯病抗性相对较好,今后应主要从这两类种质中寻找玉米纹枯病抗源。玉米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株高、穗位高、穗位高/株高、穗下节间数和穗下平均节间长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些表型可以作为非接种条件下筛选抗玉米纹枯病种质的参考指标。
- 李芦江陈文生张敏兰海潘光堂杨克诚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
- 不同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窄基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为了研究不同轮回选择方法对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基础群体P4C0及其经过不同轮回选择方法改良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P4C0经过5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MS)后,在群体改良的低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持,而多代的改良导致群体遗传多样性下降。P4C0经过1轮半同胞-S2∶3(HS-S2∶3)选择后,遗传多样性比P4C0有较大幅度的下降。P4HSC1经过1轮开放改良后,遗传多样性有较大幅度的增加。P4HSC1经过3轮MS改良后,群体遗传多样性呈增大的趋势,但每轮增加的幅度均较小;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轮回选择方法改良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仍远远小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群体内个体的分布发生了定向变化,且不同选择方法改良后,群体内个体偏移的方向和程度不一致。研究结果为这些轮回选择方法的利用和完善提供了依据。
- 李芦江陈文生兰海潘光堂杨克诚
- 关键词:玉米轮回选择SSR
- 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控制双亲混合选择改良玉米窄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2014年
- 以玉米群体P4C0及其经过5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的改良群体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经2-3轮选择后,从总体上看,群体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比例、群体内单株间遗传距离、基因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等遗传多样性参数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进行5轮改良后,虽然每轮减小幅度较小,但累计减少较多。群体基因型数总体上是减小的趋势,但不同地点改良群体基因型数表现减少与增加交替出现的现象。以上结果表明,在改良低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持,而多代改良则可能会导致群体遗传多样性的下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穿梭式群体改良,对加快改良进程,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和提高选择效率都有一定的作用。
- 李芦江陈文生兰海潘光堂杨克诚
- 关键词:玉米SSR
- 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2个玉米窄基群体主要性状的改良效果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5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2个玉米人工合成窄基群体P3C0和P4C0的改良效果,为玉米群体的有效改良及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群体主要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型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群体单株产量和主要构成性状及其一般配合力(GCA)改良效果明显,但对群体与测验种的特殊配合力(SCA)却没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基础群体P3C0及其改良后代,粒深和穗行数均以C0为最小,C5为最大,其GCA分别以C2和C5为最大;单株产量及其GCA都以C0为最小,分别以C4和C2为最大。基础群体P4C0及其改良群体,粒深和穗行数均以C0为最小,分别以C5和C4为最大,其GCA都以C4为最大,单株产量及其GCA都以C0为最小,分别以C2和C4为最大。改良群体其它多数性状及其GCA也都大于C0,不同群体的同一性状及同一群体的不同性状,在不同的改良轮次,其改良效果不尽相同。总体趋势表现为,控制双亲混合选择进行到一定世代后,群体一些性状及其GCA能得到同步有效改良,有些性状自身及其GCA的改良效果却不同步。当选择响应到达最大以后,持续的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则会导致窄基群体的选择增益下降,甚至出现负增益。此外,在群体容量为600株,入选率为10%的情况下,经5轮选择后,群体仍保持了较丰富的遗传变异。【结论】在改良窄基群体时,除应适当控制改良轮次外,还应处理好各性状的关系,做到有主有从,主从结合,并定期研究群体改良效果,针对群体存在问题,适当调整改良方案。对于产量和相关性状及其GCA已得到较好改良的群体,可根据杂优模式将群体配对,采用群体间相互轮回选择,在改良群体GCA和SCA同时,使种质改良与杂交种选育紧密结合,以提高群体改良利用效率。
- 李芦江陈文生杨克诚潘光堂荣廷昭
- 关键词:玉米性状配合力
- 玉米自交系08-641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后代的遗传变异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玉米自交系08-641(R08)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得到的79个BC2F4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44对具有清晰多态性的引物共检测到272个多态性等位基因位点,其中有123个位点在回交后代株系中被检测到而在轮回亲本中缺失;以种子形状和颜色不像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系,基因型与R08的相似程度总体低于以种子形状和颜色类似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且其变异范围更广。可见不同选择方向所得回交后代选系的遗传变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回交过程中采用多向选择的策略,可能有利于提高回交改良的育种效率。
- 李芦江熊尧宇陈文生兰海林海建杨克诚高世斌潘光堂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回交SSR
- 不同轮回选择改良轮次玉米群体选系的育种潜势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18个从不同轮回选择改良轮次玉米群体中选育自交系的育种潜势,为玉米群体的有效改良及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群体3个不同轮次改良后代中选育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农艺性状表型鉴定、配合力测定和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群体高代选系的育种潜势进行研究。【结果】改良群体高代选系产量和主要构成性状及其GCA表现优于基础群体高代选系,但多数改良群体高代选系株高、穗位高及其GCA都较各自的基础群体高代选系有所增加。不同群体高代选系之间,表型及配合力差异较大,来自同一群体不同基本株的选系之间差异也较大。SSR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群体高代选系在自交代数少1代的情况下,其纯合的位点比例与基础群体高代选系相当,与基础群体高代选系相比,改良群体高代选系间遗传差异虽有减小的趋势,但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改良群体高代选系P4MSC2-1、P4MSC2-2、P5MSC2-2和P5MSC2-3以及基础群体高代选系P5C0-3,自身产量和主要性状及其GCA表现较好,与测验种所配组合产量较高,有较大的育种利用价值。【结论】群体高代选系的表型和配合力差异来源于不同群体及基本株的差异,从经过改良的群体中选育出的自交系表现更好,用改良群体选系纯合速度较快。
- 李芦江陈文生杨克诚兰海潘光堂荣廷昭
- 关键词:玉米轮回选择自交系配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