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3篇厌氧菌
  • 3篇厌氧菌培养
  • 3篇脓肿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梗死
  • 3篇肝脓肿
  • 2篇蛋白原
  • 2篇血清
  • 2篇药代
  • 2篇药代动力学
  • 2篇胰岛素样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中国健康志愿...
  • 2篇凝血
  • 2篇凝血酶原时间
  • 2篇肿瘤

机构

  • 11篇青岛大学医学...
  • 5篇青岛医学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6篇陈升杰
  • 3篇李桂玲
  • 3篇王睿
  • 3篇方翼
  • 3篇初开秋
  • 3篇耿美玉
  • 3篇管华诗
  • 3篇于素清
  • 3篇吕文和
  • 2篇李清美
  • 2篇裴斐
  • 2篇张海平
  • 2篇戚欣
  • 2篇王强
  • 2篇柴栋
  • 2篇于维林
  • 2篇任立晟
  • 2篇丁钰
  • 2篇辛现良
  • 2篇王乃东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蛇志
  • 2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检验...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 1篇199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检测血清CA153,CEA和TSGF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EA和TSGF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测定158例乳腺肿瘤患者5、1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4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A153,CEA水平,光电比色法检测血清TSGF水平。结果初治、治疗无效及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CA153,CEA和TSGF水平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健康体检者和治疗显效组的水平;血清CA153、CEA和TSG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任意二项联合检测及单项检测,而特异性以CA153为最高。结论检测血清CA153,CEA和TSGF水平对乳腺癌的疗效、预后判断及监控复发和转移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联合检测血清CA153,CEA和TSGF水平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张海平赵会元陈升杰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标志物
D-聚甘酯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单次口服D-聚甘酯片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GCP指导原则设计试验方案,选择9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按拉丁方随机分组,依次分别口服400mg,500mg,600mg3个剂量的D-聚甘酯片。应用免疫荧光比浊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据随行测定的aPTT-血浆浓度标准曲线,计算相应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依据aPTT结果计算D-聚甘酯血浆浓度,在0.05~10m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7);最低检测浓度为0.05mg·L-1,回收率在91.48%~105.67%之间,日内日间变异小于13%。受试者分别口服D-聚甘酯片400mg,500mg,600mg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一级消除、二房室模型,各剂量组药代动力学参数α,β,κa,tmax,t1/2α,t1/2β,C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0-∞,AUC0-t,Cmax随剂量增加显著增加。各剂量组归一化AUC0-t/dose与Cmaz/do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名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D-聚甘酯片400mg,500mg,600mg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在此剂量范围内体内过程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
王睿方翼李雪梅王中孝耿美玉李桂玲辛现良戚欣管华诗秦筱梅陈升杰王乃东
关键词: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
宫内发育迟缓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的关系
目的检测宫内发育迟缓(IUGR)儿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程度与胎儿期生长的关系。方法将86例脐血标本分为IUGR(即小于胎龄儿)组和...
于素清初开秋陈升杰
文献传递
临床标本厌氧菌培养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为了提高临床标本中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 ,了解厌氧菌在各种标本中的分布 ,普及厌氧菌检测。方法 采用厌氧培养箱 ,用抽气换气钯粒催化耗氧法造成厌氧环境 ,孵育 72~ 96h观察 ,并对不同可疑菌落 ,经耐氧试验后 ,对专性厌氧菌做生化反应鉴定到种。结果  76 2份临床标本厌氧和需氧培养 ,5 0 2份细菌培养阳性 ,总阳性率 6 5 9%。其中纯厌氧菌和纯需氧菌阳性者各占阳性标本的 2 2 1%和 2 1 1% ,两者混合阳性占 5 6 8%。共检出各种细菌 110 0株 ,其中厌氧菌占5 4 8% ,需氧菌占 4 5 2 %。结论 在临床标本检测中 ,厌氧菌有较高的培养阳性率 。
张璞玉陈升杰姚远陈福香初开秋周梅亭丁钰吕文和
关键词:厌氧菌标本制备
IGF-I与宫内发育迟缓及其结合蛋白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检测宫内发育迟缓(IUGR)儿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程度与胎儿期生长的关系。方法:将86例脐血标本分为IUGR(即小于胎龄儿)组和适于胎龄儿(AGA)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IGF-I水平,免疫放射分析(IR-MA)测定IGFBP-3水平。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两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回归分析。结果:与AGA组相比,IUGR组脐血IGF-I和IGFBP-3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IGF-I、IGFBP-3均随胎龄及出生体重增加而增加(P均<0.01);IGFBP-3与IGF-I呈正相关(P<0.01)。结论:脐血IGF-I和IGFBP-3的含量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生长发育程度的一项客观指标。
于素清初开秋陈升杰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宫内发育迟缓
单次静滴D-聚甘酯注射液在中国男性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男性志愿者单次静滴D-聚甘酯注射液(抗拴塞药)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选27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单次静滴D-聚甘酯注射液100,200,300 mg。用免疫荧光比浊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计算相应的血药浓度,用 3P9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3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β、t1/2β、CL无显著性差异,与给药剂量无关,3组 AUC0-39 h随给药剂量的加大而增加;但300 mg组AUC0-39h/dose和C0/dose 与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100—200 mg内,D-聚甘酯注射液的体内过程,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
王睿方翼柴栋裴斐李桂玲耿美玉谭兰陈升杰管华诗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双盲对照研究
2000年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国产双盲编号的降纤酶静滴治疗发病2 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65例 (治疗组 31例、对照组 34例 ) ,并同时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 ( FG)、凝血酶原时间 ( PT)、凝血酶原活动度 ( PA)。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进步率 ,降纤酶治疗组 74 .2 %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2 9.2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0 1 ) ;治疗组 FG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0 .0 0 1 )。结论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 ,与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相关。
李清美王强谭兰范玉华裴海涛赵仁亮李铁山张勇诸文政陈升杰
关键词:降纤酶脑梗死双盲对照试验
FIB、PT、PA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2005年
于2002年10月至2004年7月应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对应用纤溶酶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I,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A)测定结果的变化进行比较.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陈升杰丁钰任立晟李青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纤溶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EBV感染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于维林李慧陈升杰张炜王海滨罗兵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EBV感染自身抗体EDTA抗凝SLE患者静脉血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为评价国产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以低分子右旋糖酐、钙离子拮抗剂、银杏制剂为对照药 ,从 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1月共观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 (发病 7天内 )病人 30例 ,对照组 1 4例。 结果 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第 1天 ,临床症状即出现明显改善 ,其疗效在治疗后第 1天、第 7天、第 1 4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认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是肯定的。从实验室检查发现 ,降纤酶可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 ,并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完全一致 ,表明降纤酶是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而改善临床症状的。本组研究资料提示 ,降纤酶可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对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因此 ,我们认为在有凝血指标监护下使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李清美王强王雁李铁山宋玉强李晨范玉华曹秋云李江陈升杰
关键词:脑梗死降纤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