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文静 作品数:50 被引量:301 H指数:8 供职机构: 青岛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卒中后受损脑同侧肢体偏瘫的经颅磁刺激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脑卒中后受损脑同侧肢体偏瘫现象在脑卒中患者中罕见,我们对3例此类患者进行了观察,并且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李铁山 阎文静 刘晓光 顾华丽关键词:脑卒中后 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患者 重症肌无力伴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8例分析 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合并Lambert Eaton肌无力综合征 (LEM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MG合并LEMS患者的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 8例患者均慢性或亚急性起病 ,首发症状表现为双下肢无力 4例 (5 0 % ) ,四肢无力 4例 (5 0 % ) ,经过症状有球麻痹 1例 ,睑下垂 1例 ,面肌受累及呼吸困难各 1例 ;8例患者伴癌 6例 (75 % ) ,其中 5例 (6 2 .5 % )为肺癌 ;所有患者新斯的明试验 (+) ,重复神经电刺激均示低频 (2Hz、3Hz、5Hz)衰减 (17%~ 4 0 % ) ,高频 (2 0Hz、30Hz)递增 (2 0 0 %~ 881% )。结论 对以双下肢无力首发的MG ,均应考虑到LEMS或合并LEMS的可能 ,常规行重复神经电刺激 ,确诊为LEMS后 ,应常规行胸部CT和 /或腹部B超检查以早期发现肿瘤。 王海萍 阎文静 丛志强 李海峰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 并发症 首发症状 连续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连续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的疗效。方法26例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波组和对照组,两组在给予腓肠肌牵张治疗的基础上,超声波组采用超声治疗仪对患侧腓肠肌进行连续超声波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分、胫神经H反射的最大H波和M波比值(Hmax/Mmax)、腓肠肌肌束长度。结果超声波组治疗后mAS评分及Hmax/Mmax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超声波组治疗后Hmax/Mmax值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腓肠肌肌束长度无明显变化。结论连续超声波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但不能改变肌肉的机械特性。 李铁山 李培媛 阎文静 刘艳林关键词:腓肠肌痉挛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脑灰质体积异常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索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前庭性偏头痛患者20例为病例组,另选取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良好的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VBM)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全脑灰质体积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灰质体积减小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上回和右侧中央后回( t =3.817、4.049, P <0.001);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灰质体积增大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中回、右侧缘上回、右侧补充运动区( t =-4.627^-3.907, P <0.001)。结论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相关脑区和涉及多感觉前庭处理脑区均发现灰质体积异常,这应该是前庭性偏头痛的神经生物学因素之一。 王淑青 李滢 王明慧 阎文静 刘学军 王海萍关键词:前庭疾病 偏头痛 灰质 以咽喉麻痹为首发症状的重症肌无力1例报告 2004年 女性,15岁.因声音嘶哑伴饮水呛咳9月余入院.9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声音嘶哑伴轻微饮水呛咳,饮水多口后呛咳加重,咯痰费力不净.无明显晨轻暮重现象,吞咽无困难,咀嚼也无疲劳现象.逐渐加重,但2月后不再进展.查体见双侧闭目力弱,双侧软腭上抬稍差,咽反射迟钝. 阎文静 李海峰关键词:声音嘶哑 喉麻痹 饮水呛咳 重症肌无力 首发症状 孤立性眼肌麻痹病因分析(附2660例报告) 被引量:3 2003年 王海萍 阎文静 刘风林 丛志强 谢琰臣关键词:眼肌麻痹 痹病 病因分析 眼睑下垂 神经系统异常 瞳孔改变 胡黄连苷Ⅱ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iNOS的表达 被引量:5 2009年 阎文静 李震 王海萍 沈卫 杜芳关键词: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卒中后肩痛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观察卒中后肩痛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卒中住院患者40例,根据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Pain Rating Scale,NPRS)分为肩痛组(26例)与无肩痛组(14例)。分别进行双侧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针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结果肩痛组患侧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较无肩痛组患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1,0.000);无肩痛组患侧尺神经CMAP波幅较同组健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肩痛组患侧尺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较无肩痛组患侧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三角肌、肱二头肌自发电位出现率,肩痛组较无肩痛组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4,0.044)。结论卒中后肩痛患者伴有上肢周围神经的损伤,且肩痛的发生可能与运动神经损伤有关。 王青青 李铁山 阎文静 王琳 高正玉关键词:卒中 肩痛 周围神经 电生理学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胰岛素受体基因第17外显子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方法:选择2004-06/10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5例,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30例)及原发性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45例),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相当的68名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分析胰岛素受体基因17外显子变异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143名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显示两病例组与对照组均出现3种不同的DNA带型,分别称为Ⅰ,Ⅱ,Ⅲ带型。②带型分布频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中带型Ⅱ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64.35%,55.56%,31.35%,P<0.05);带型Ⅰ出现频率低于对照组(26.67%,26.68%,61.76%,P<0.05);带型Ⅲ3组间无差异。结论:①提示带型Ⅱ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易感基因标志,而带型Ⅰ可能是抗性基因标志。②胰岛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 王海萍 阎文静 张晨关键词:脑缺血发作 受体 多态性现象 单链构象 ANRIL基因rs4977574、rs153737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联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ANRIL基因rs4977574、rs153737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联。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其中自建库至2020年9月公开发表的关于ANRIL基因rs4977574、rs153737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其中的资料,采用Stata15.1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关于ANRIL基因rs4977574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联,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病例组12553例、对照组15547例;关于ANRIL基因rs153737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联,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病例组6166例、对照组6129例。Meta分析显示:ANRIL基因rs4977574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在等位基因模型(G vs.A:OR=1.110,95%CI:1.020~1.210,P=0.010)、显性模型[(GG+GA)vs.AA:OR=1.170,95%CI:1.070~1.280,P=0.001]、隐性模型[GG vs.(GA+AA):OR=1.160,95%CI:1.050~1.280,P=0.020]、纯合子模型(GG vs.AA:OR=1.260,95%CI:1.130~1.420,P=0.000)及杂合子模型(GA vs.AA:OR=1.130,95%CI:1.030~1.240,P=0.010)下均具有关联;ANRIL基因rs153737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减小在等位基因模型(T vs.C:OR=0.800,95%CI:0.700~0.920,P=0.001)、显性模型[(TT+TC)vs.CC:OR=0.790,95%CI:0.680~0.920,P=0.002]、隐性模型[TT vs.(TC+CC):OR=0.830,95%CI:0.740~0.930,P=0.001]、纯合子模型(TT vs.CC:OR=0.780,95%CI:0.690~0.880,P=0.000)及杂合子模型(TC vs.CC:OR=0.870,95%CI:0.810~0.940,P=0.001)下均具有关联。结论ANRIL基因rs4977574、rs1537378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均存在关联,其中rs4977574位点的等位基因G会显著增加罹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rs1537378位点的等位基因T会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陈文贤 阎文静 阳勇 王雁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