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盛

作品数:35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血管
  • 11篇动脉
  • 10篇静脉
  • 5篇动脉狭窄
  • 5篇血栓
  • 5篇手术
  • 5篇细胞
  • 4篇血管生成
  • 4篇腔静脉
  • 4篇下腔静脉
  • 4篇颈动脉
  • 4篇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
  • 3篇动脉内
  • 3篇动脉内膜
  • 3篇血栓形成
  • 3篇肢体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深静脉血栓形...

机构

  • 19篇山西医科大学...
  • 11篇北京协和医院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太原市中心医...
  • 3篇北京医院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路易斯安那州...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阳城县人民医...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34篇闫盛
  • 11篇刁永鹏
  • 10篇李拥军
  • 9篇董红霖
  • 7篇胡杰
  • 6篇陈跃鑫
  • 5篇辛振磊
  • 4篇李海峰
  • 4篇刘昌伟
  • 4篇王平
  • 4篇王玉文
  • 4篇田琴琴
  • 3篇张超
  • 3篇曹文东
  • 3篇刘新奇
  • 3篇续慧民
  • 3篇杨涛
  • 3篇皮兴涛
  • 3篇常文凯
  • 3篇郝斌

传媒

  • 9篇中国药物与临...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血管与腔内血...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位结扎剥脱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对比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比较不保留膝下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剥脱术(HLS)和保留膝下大隐静脉的腔内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7例(217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LS组(n=90,112条患肢)和RFA组(n=87,105条患肢)。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术后两年内复发率、术后并发症、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以及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评分(CIVIQ-14)等情况。结果RFA组的住院时间[(4.67±1.11)d比(9.34±2.24)d,t=17.523,P<0.001]、手术时间[(57.74±8.36)min比(121.46±40.55)min,t=14.361,P<0.001]及术中出血量[(11.90±3.07)ml比(85.06±21.21)ml,t=32.378,P<0.001]均优于HL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方面,RFA组的肢体疼痛(8比18,χ^(2)=4.121,P=0.042)和麻木(6比16,χ^(2)=4.812,P=0.028)发生率低于HL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皮下血肿、感染、皮肤硬结等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77例患者均完成2年的随访。随访期间,HLS组复发2例,RFA组未见复发。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及2年的VCSS评分[HLS组:(5.30±1.07)分、(1.97±1.29)分、(1.87±1.31)分;RFA组:(1.44±0.50)分、(1.11±0.69)分、(1.09±0.68)分]及CIVIQ-14评分[HLS组:(57.32±5.79)分、(61.50±5.17)分、(62.78±4.61)分;RFA组:(65.15±2.69)分、(65.43±2.51)分、(65.72±2.33)分]均较术前[HLS组:(9.20±0.96)分;RFA组:(9.11±0.87)分]表现出持续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VCSS评分:HLS组:t=49.313,48.239,47.867,均P<0.001;RFA组:t=77.739,72.145,71.596,均P<0.001;(2)CIVIQ-14评分:HLS组:t=-12.700,-17.599,-18.922,均P<0.001;RFA组:t=-26.412,-26.814,-27.974,均P<0.001]。相较于HLS组,RFA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及2年的VCSS评分更低(t=31.073,5.469,4.924,均P<0.001),CIVIQ-14评分更高(t
王世材阎军田琴琴闫盛刘龙魏明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射频消融术高位结扎剥脱术
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缺血肢体血管生成和骨骼肌纤维重塑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缺血肢体血管生成和骨骼肌纤维重塑的影响,探讨N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的关系。方法 1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NGF治疗组,每组各6只。建立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术后第7 d对NGF组进行基因转染。术后第21 d时对3组小鼠左后肢缺血进行评估,然后取腓肠肌组织进行HE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SA法检测腓肠肌组织中NGF、VEGF蛋白表达量,肌球蛋白ATP酶染色分析肌纤维类型。结果术后第21 d时,NGF组的左后肢肌肉萎缩程度弱于空白对照组,左后肢缺血评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增殖指数、毛细血管密度、NGF和VEGF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Ⅰ型肌纤维比例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NGF基因转染能够促进缺血肢体NGF、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诱导肌纤维向Ⅰ型重塑,相关分子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刁永鹏郭李龙连利珊闫盛陈厚早李拥军
关键词:肢体缺血血管生成神经生长因子肌纤维类型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延伸至右心房的13例二期手术治疗分析
马力陈作观吴志远闫盛刁永鹏刘昌伟陈跃鑫郑月宏刘暴李拥军
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疗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随着腔内器械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疾病可通过腔内介入的方法治疗。经皮股动脉穿刺的操作的增多,穿刺入路的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iatrogenic femoral pseudoaneurysm,IPA)的发生也随之增加。目前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瘤腔修复术、单纯局部压迫、超声引导下压迫(ultrasound-guided manual compression,UGC)、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ultrasound-guided thrombin injection,UGTI)、弹簧圈封堵、覆膜支架植入等。本文就其发生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系统的综述回顾。
马力闫盛
关键词:介入技术诊疗进展INJECTION修复术凝血酶
合并对侧狭窄或闭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并发症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合并对侧狭窄的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及合并对侧闭塞的2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颈动脉支架植入3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24例。所有手术均成功施行。对侧闭塞组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1个月后死亡。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侧闭塞组9例,对侧狭窄组1例(P=0.03)。6例对侧闭塞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TIA、脑卒中、心肌梗死、低血压、颈动脉再狭窄和高灌注综合征。笔者认为合并对侧闭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由于侧支循环代偿较差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应严格监测患者状态,术后应进行定期随访。
胡杰曹根茂常文凯闫盛王平田琴琴师佩璐董红霖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外科高灌注综合征定期随访
染料木黄酮对兔颈动脉内膜剥脱+自体静脉移植术后血管重塑的影响
目的:1、评价20mg/kg染料木黄酮对兔颈动脉内膜剥脱+自体静脉移植术后血管重塑(VR)的干预作用. 2、探讨兔颈动脉内膜剥脱+自体静脉移植术后20mg/kg染料木黄酮对血管壁MMP-2的表达及血浆NO、ET...
闫盛
关键词:染料木黄酮血管重塑术后再狭窄
文献传递
中介素8—47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AP)模型,观察外源性中介素8-47(IMD8-47)干预前后胰腺内、外分泌部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探讨IMD8-47对AP大鼠胰腺内、外分泌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蛙皮素建立大鼠AP模型:(1)检测各组大鼠胰腺水肿程度及血清淀粉酶含量;(2)光镜下观察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3)透射电镜观察胰腺内、外分泌部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4)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内、外分泌部微循环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1)胰腺组织水肿程度、病理评分及淀粉酶检测:AP组较IMD8-47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2)干预前后胰腺内、外分泌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改变;(3)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干预组及模型组胰腺毛细血管内膜eNOS和VE—eadherin的含量内、外分泌部均有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IMD8-47能够对胰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但对胰腺内、外分泌部的影响存在差异。
辛振磊胡杰闫盛王玉文刘新奇张超李海峰苏磊董红霖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钙黏蛋白
医源性血管损伤29例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2011年
目的:探讨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原因和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总结2005年1月—2010年10月间29例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体会。结果:29例患者受损血管36支,动脉损伤15支,静脉损伤17支,动静脉瘘2例,其中26例行积极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均获得较好的效果,1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造成医源性血管损伤的主要原因,为手术操作粗暴、解剖知识不扎实及缺乏应急措施等。及时正确地处理是挽救患者生命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曹文东郝斌杨涛皮兴涛续慧民张建陶闫盛李笃强
关键词:医源性血管损伤血管重建术
转染CD147干扰质粒肝癌细胞7721的鉴定
2012年
目的构建CD147干扰质粒,对肝癌细胞7721内源性CD147表达的抑制效果进行检测。方法设计及构建3对pGenesil-1-CD147/shRNA及1对阴性对照干扰质粒,通过测序鉴定。将干扰质粒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肝癌细胞,通过瞬时转染获得细胞系,实时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3对干扰质粒、阴性对照质粒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时PCR和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干扰质粒pGenesil-1-CD147/shRNA3对肝癌细胞7721内CD147mRNA及蛋白的抑制效果最显著。结论成功构建了CD147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筛选出有效干扰质粒,为进一步研究低表达CD147的肝癌细胞7721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提供基础。
李海峰董红霖刘继敏闫盛胡杰王玉文王平苏磊辛振磊
关键词:肝细胞RNA干扰转染CD147
游离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DNA在血栓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中性粒细胞在细胞免疫及损伤修复的重要功能往往被低估。因为中性粒细胞富含杀菌蛋白,当被激活时能产生高浓度的活性氧(ROS),所以当中性粒细胞杀死病原体时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一定损伤。事实上,当涉及到中性粒细胞时,其发挥作用往往“过犹不及”。这种“过分”在Brinkmann等发现NETs后更被进一步坐实。
江志虹闫盛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血栓疾病DNA诱捕细胞免疫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