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苏荣
- 作品数:39 被引量:195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具备作业治疗功能的直立架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具备作业治疗功能的直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架、侧支架、中支架、桌面、胸托、背托、膝托、矫正板和作业治疗箱;所述底部支架上端两侧设有所述侧支架;所述侧支架上设有所述膝托,上端设有...
- 高雅新钱苏荣吴淼
- 应用Toth水解剖技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经侧裂-岛叶入路应用Toth水解剖技术显微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复查头颅CT示:血肿清除大于90%者41例,其余9例血肿清除小于80%.术后存活41例,死亡9例.存活的41例中,术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9例,中残13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 经侧裂-岛叶入路应用Toth水解剖技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对脑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彻底、神经功能恢复好.
- 吴建东林荔清钱苏荣傅西安肖其华王晨秋王剑韧王晨惠国桢
- 关键词:颅内出血高血压性壳核出血
- 小檗碱减轻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损伤的实验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BR)对鱼藤酮(rotenone,Rot)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on)、Rot组、Rot+BBR组和Con+BBR组,对各组分别进行行为学评估,观察各组大鼠中脑纹状体脑组织的多巴胺含量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同时纹状体脑组织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体(DAT)、囊泡单胺转运蛋白2(VMAT2)蛋白表达情况;进一步对Rot+BBR组进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dorsomorphin(Dor)干预,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Rot+BBR组和Rot+BBR+Dor组,通过检测Rot+BBR组大鼠经Dor干预后的APMK、p-AMPK、LC3-Ⅰ、LC3-Ⅱ以及α-synuclein表达水平变化来验证BBR对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ot组大鼠存在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损伤、纹状体脑组织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以及TH、DAT、VMAT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Rot组相比,予以BBR干预可显著改善Rot+BBR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并且呈剂量依赖性;予以20 mg/kg的BBR干预后,Rot+BBR组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减轻、脑组织多巴胺含量增加,同时TH、DAT、VMAT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采用Dor药物干预后BBR+Rot组大鼠的p-AMPK/AMPK和LC3-Ⅱ/LC3-Ⅰ比例下降,α-synucle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同时TH阳性荧光强度也明显降低。结论:BBR可改善Rot诱导的PD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BBR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有关。
- 龚艳钱文君巴艳秋吴淼龙现明钱苏荣
- 关键词:帕金森病鱼藤酮小檗碱自噬
- 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康复训练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气管组件及呼吸训练组件,所述气管组件和呼吸训练组件之间通过转接管连接,所述转接管包括硬质管及连接所述硬质管两端的第一弹性管和第二弹性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
- 钱文君 叶阗芬 耿灿茹 曾刚钱苏荣 李童悦
- 一种气道误吸的监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道误吸的监测方法,包括:向包含气道组织的喉部区域连续超声探查,获得气道超声图像数据;根据气道超声图像数据,生成气道超声图像;利用异物识别模型对所述气道超声图像进行异物识别,若识别出气道内的异物,则发出第...
- 颜慰安钱苏荣侯莹
-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表面肌电信号与咽期活动的量化关系研究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通过观察吞咽过程中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和吞咽造影(VFSS)时吞咽器官的结构性位移,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器官形态学变化与电生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床旁筛查证实存在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21例,设为病例组,另选取健康受试者9例设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VFSS检查,同时在同一次吞咽动作中采集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的sEMG信号。使用吞咽功能影像数字化采集与分析系统记录吞咽过程,对吞咽时吞咽器官活动进行量化分析。对两组受试者的肌电活动持续时间、平均振幅、激活顺序、肌电活动潜伏期以及舌骨运动潜伏期进行比较,并对病例组患者sEMG信号与舌骨喉复合体位移、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幅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吞咽时程大于对照组,平均振幅小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者sEMG颏下肌群平均振幅与舌骨位移以及UES开放幅度均未见明显相关。病例组患者中有14例表现为反向激活序列模式,有7例表现为正向激活序列模式。反向激活序列模式的患者与正向激活序列模式的患者相比,舌骨位移以及UES开放幅度均显著下降(P<0.05)。病例组患者肌电活动潜伏期以及舌骨运动潜伏期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sEMG同步VFSS检测方法评估吞咽功能,可作为一种精确、全面的定量评估吞咽功能的方法。
- 吴淼钱苏荣张翎侯莹钱文君张英王颖高雅新
- 关键词:吞咽障碍表面肌电脑卒中
- 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开放组(n=40,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与微创组(n=50,行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记录两组围术期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开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创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创组围术期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但其中仅出血、皮下气肿、甲状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均P〈0.05);且微创组术后3个月各并发症发生率均略低于开放组,但其中仅气管狭窄、内芽/瘢痕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7、5.235,均P〈0.05)。【结论】采用导丝扩张钳技术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可畅通重症脑卒中患者呼吸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林荔青傅西安吴敏娅钱苏荣
-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
- 成人脑积水术后脑室-腹腔分流管连接中断的处理策略
- 目的:分析了引流管系统连接中断的相关因素,并且试着找出针对引流功能正常、异常的相应随访策略.方法:通过二例成人患者因外伤性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术后出现分流管连接中断(连接脱落或断裂)现象,分析分流管系统连接中...
- 吴建东王剑刃钱苏荣林荔青林泽西
- 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研究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以下)分为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n=22)、亚低温治疗组(n=24)、常温常规治疗组(n=22),比较三组间动态颅内压、脑损伤指标(细胞骨架)、免疫功能(IL-6、β2微球蛋白),结合并发症(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癫痫、糖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GOS评分.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常温常规治疗组在颅内压、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脑损伤指标、远期临床疗效方面针药联合亚低温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温常规治疗组相比,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在脑损伤指标、远期临床疗效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在降低颅内压力、改善免疫功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单纯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常规治疗组,有较乐观的应用前景.
- 王剑刃傅西安钱苏荣林荔青何新俊王国华高国一
- 关键词:颅脑损伤手术后并发症亚低温针药治疗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后疼痛立即完全缓解25例,5例延迟缓解,其中2例明显减轻。术后3-6个月5例获得延迟缓解,2例术后1.5年复发,再次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1例治愈,1例疼痛未缓解,予以微球囊压迫治疗而治愈。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近期有较高的疼痛消除率,远期疗效有待于更长时间观察。
- 钱苏荣吴建东林荔青王剑刃王晨林泽西惠国桢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