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云鹤
- 作品数:18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保定市科技局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MuSK抗体阳性的重症肌无力合并Graves病一例被引量:2
- 2019年
- 患者男性,24岁,因视物成双伴双眼上睑下垂22个月、加重6周,于2017年7月7日至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22个月前(2015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成双,自觉左眼不能外展,习惯性单眼视物,继而出现双眼上睑下垂,眼睑抬举费力,伴多汗、皮肤潮湿和手抖,无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无头痛、言语不清、张口困难、颈肌无力、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肌肉疼痛和肌肉跳动,休息和睡眠后上睑下垂减轻,外院行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仅予维生素B1和B12(维生素B1 100 mg和维生素B12500 μg肌肉注射1次后改为维生素B1 10 mg/次、3次/d和维生素B12 500μg/次、3次/d口服)治疗1个月后无明显改善;16个月前(2016年3月)于外院行新斯的明试验呈阳性,甲状腺功能试验显示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疑诊“重症肌无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泼尼松(具体剂量不详)和甲巯咪唑20 mg/d口服,治疗3~4个月症状好转后自行停药;于6周前(2017年5月)双眼上睑下垂症状加重,伴视物成双,无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构音障碍、肢体无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 曹姗郝洪军刘永刚任翠剑许云鹤赵小妹赵静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格雷夫斯病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
- 脆性X相关震颤/共济失调综合征
- 2024年
- 脆性X相关震颤/共济失调综合征(FXTAS)是一种由于X染色体智能低下1型(FMR1)基因前突变(PM)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往往导致误诊漏诊的情况出现,因此,广大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本文旨在综述FXTA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要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张泽浩刘晨曦商佳彭海龙马诗芳(综述)王佩许云鹤侯岚
- 关键词:FMR1基因
- 丁苯酞序贯治疗并用支架成形术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疗效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观察脑梗死合并严重狭窄的颈内动脉患者给予丁苯酞序贯疗法和支架成形术后神经功能及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情况。方法选取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序贯治疗及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住院后行头颅CT、头颅磁共振明确脑梗死,头颈部MRA和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筛查颅内外血管,头部CT灌注检查明确脑灌注。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术(DSA)确定颈内动脉狭窄的情况,比较入院时和治疗2周、4周和3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脑灌注指标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 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的变化。结果成功地完成了100例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其中50例成功完成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2周、4周和3个月的患者神经症状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治疗4周和3个月的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在治疗前,两组r CBV和r 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观察组较对照组患侧r CBV、r CB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MTT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可减少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显著改善残疾程度,丁苯酞序贯治疗并用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观察组比对照组显�
- 赵小妹刘永刚任翠剑王宁赵静齐伟静许云鹤曹姗高爱民周炜孙海川
- 关键词:丁苯酞序贯治疗支架成形术脑梗死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sTRAIL OPG TNF-α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sTRAIL)、骨保护素(OP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3—2015-03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sTRAIL、OPG和TNF-α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并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sTRAIL、OPG和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TRAIL、OPG和TNF-α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血清sTRAIL、OPG和TNF-α水平。
- 许云鹤刘永刚赵小妹董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骨保护素肿瘤坏死因子-Α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静常文龙赵小妹许云鹤邢震宇刘永刚
- 课题的创造性在于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基础上行弥散张量成像及相应的纤维束成像,不仅可以早期观察梗死病灶,并通过梗死灶处弥散张量的各项参数数值变化情况及信号改变特点,早期推断缺血半暗带,指导临床早期治疗,且通过病灶侧及健侧相...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成像
- 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年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影响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年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120例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及神经缺损程度等资料,检测入院时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 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根据1年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结果 12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78例,预后不良42例。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高脂血症和卒中史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分布、各项炎性因子(IL-6、TNF-α、CRP、s ICAM-1、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炎性因子水平、NIHSS评分、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年龄是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增高是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一年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建议联合检测以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 高爱民刘永刚任翠剑许云鹤王宁齐伟静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狭窄急性缺血性卒中炎性因子预后
- 丁苯酞序贯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评价丁苯酞序贯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序贯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全部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调控血压,控制血糖、血脂,积极治疗并发症;病情稳定后行早期神经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100 ml、2次/ 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 d,以后口服丁苯酞0.2 g,3次/ d,疗程90 d。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并详细观察记录各种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 NIHSS 评分[治疗组(4.36±3.11)分、对照组(6.12±2.67)分]均较治疗前[治疗组(11.42±3.20)分、对照组(11.64±3.43)分]降低(P 均<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F组内=2.125,P <0.01;F组间=18.63,P <0.01;F交互=25.34,P <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BI 评分[治疗组(86.72±8.44)分、对照组(75.96±9.86)分]均较治疗前[治疗组(26.54±13.36)分、对照组(26.38±13.02)分]增高;丁苯酞治疗后 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F组内=29.27,P <0.01;F组间=32.48,P <0.01;F交互=42.41,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能显著改善分支动脉硬化病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显著改善预后、安全性好。
- 许云鹤刘永刚赵静任翠剑曹姗
-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序贯治疗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演变规律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析DTI图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面弥散系数(ADC)的变化,并比较病例组不同部位脑梗死与对照组相应部位脑组织FA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患者不同梗死部位与对照组平均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在超急性期梗死部位FA值与对照组相应部位比较无明显变化,随后(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逐渐降低,2组患者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的ADC图表现为低信号,FA图表现为高信号;亚急性期病变区的ADC图为低、等信号;FA图为混杂或低信号;慢性期病变区的ADC图为高信号,FA图为低信号。结论 DTI对脑梗死超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 赵静刘永刚赵小妹许云鹤
- 关键词:脑梗死弥散张量成像
- 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估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28例SS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前及术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颈部血管彩超(CDU)及脑血管造影(DSA)检查。随访至2014年1月,观察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TCD、CDU和DSA检查显示,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均为正向血流,临床表现为显著改善,仅3例出现相关并发症,至随访结束时,仅2例出现症状复发。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SSS有效、安全,且TCD、CDU可作为随诊常规手段。
- 赵小妹刘永刚赵静许云鹤曹姗任翠剑
- 关键词:支架植入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疗效
- 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探讨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观察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CST)的位置关系,从而早期判断患者预后.方法 将40例由于皮质脊髓束受损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及30名健康对照组行DTT检查,进行CST三维重建,了解CST受损情况,同时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2个月的ADL进行相关评分,从而了解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作DTT成像,健康对照组双侧皮质脊髓束重建,解剖形态与正常人大致相吻合,自中央前回下行至内囊并延续至脑桥和延髓,每条连续形态一致性良好.研究组患者健侧皮质脊髓束形态与对照组一致,连续性好;患侧皮质脊髓束因受梗死区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连续性中断及解剖结构形态一致性的丧失.根据CST受累程度,1级9例、2级20例、3级11例.DTT所示CST的损伤程度与治疗后2个月ADL评分呈负相关(r=-0.914,P<0.05).结论 DTT图像可无创性的显示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空间位置关系,分析病灶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作为早期判断运动功能受损和评估预后的客观依据.
- 赵静常文龙许云鹤赵小妹邢震宇刘永刚
- 关键词:皮质脊髓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