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丽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社区人群颈动脉斑块影响的临床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分析影响多社区人群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常见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选取大庆市5个区域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68422例,首先对颈总动脉的内膜一中层厚度(IMT)行多重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再将资料进行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因素分析,进一步筛选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因素。结果:颈总动脉的IMT受血脂、血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结论:血脂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相对次要危险因素。
- 周典贵惠凯李春双伍丽红杨巍郭柳彩蔡振丽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血脂
- 多社区颈动脉斑块人群干预治疗对斑块逆转及缺血事件发生的评价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通过长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人群采取控制斑块、改善高危因素等综合干预,观察斑块面积、颈部动脉血管内至中层厚度(IMT)、斑块性质的改变及对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影响。方法:将3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干预组在饮食控制基础上,口服阿托洛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12个月;同时给予控制血糖、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结果:综合干预治疗12个月后,(1)颈动脉IMT、硬化斑块面积、性质与自身前和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均P<0.05)。(2)干预组总体卒中发生减少,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3)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0%),干预治疗后与对照组同等患者在缺血事件发生上,无显著差异(P>0.05);且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对该类患者卒中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关联(P>0.05)。结论:(1)对颈动脉硬化斑块人群长期给予调酯、降糖、控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等治疗,可稳定甚至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达到斑块逆转,在二级预防中有助于预防卒中的发生。(2)而对于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重度狭窄,狭窄率>90%的患者,综合干预不能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
- 惠凯李春双周典贵历国艳伍丽红杨巍郭柳彩蔡振丽
-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 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多社区颈动脉硬化斑块人群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多个社区人群常规行颈部彩超检查,选择有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病例300例.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mg/d)和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mg/d),共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治疗后6个月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2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各种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6个月后。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6个月后,IMT下降均无显著性。2组之间比较,40mg/d阿托伐他汀较10mg/d更能显著性降低IMT(P<0.05),高剂量组中有3例患者于4个月时出现肝脏转氨酶轻度增高,复查后达到正常。结论:10mg/d的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强度是不够的;而长期服用40mg/d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在安全及有效基础上,稳定并消退颈动脉硬化斑块。
- 周典贵惠凯李春双杨巍郭柳彩蔡振丽
-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