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日材
- 作品数:49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贺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作为公共生活的民间节庆探析——以水岩坝正月十九节庆为考察对象被引量:1
- 2014年
- 民间节庆是乡民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在共同生活空间里的人们表达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性的交流媒体。以贺州市水岩坝正月十九为例的民间节庆有诸多象征意义:庙宇祭祀仪式是地域认同的隐喻;神像出游展演是地域信仰空间的建构;节庆民俗活动是地域群体凝聚力的展示;节庆相关传说是村落公共伦理的表达。
- 蒲日材
- 关键词:公共生活
- 行善的资本与利润——话本小说善恶叙事的经济考察被引量:1
- 2015年
- 善恶叙事是话本小说常见的内容,从经济学角度看善恶报应是一种付出(资本)与回报(利润)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义利相生观念影响下,行善和做恶的结果有天壤之别,行善本小利大,做恶本大利小甚而无利。话本小说这一账簿式叙事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构建道德秩序、维护社会公平之功效。
- 蒲日材杨宗红
- 关键词:话本小说资本利润
- 庙会文化对民族地区的促进作用——以贺州西湾镇盘古大王庙庙会为例
- 2013年
- 贺州市西湾镇盘古大王庙为当地民众自行修建。大王庙庙会对促进民族和谐具有独特的作用,由此形成的庙会文化,对民间交流及地方消费也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 刘昊蒲日材
- 关键词:庙会民族和谐教育
-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文学观念的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魏晋是一个极富艺术精神的时代,各种艺术都悄然发生着变化,文学也不例外。《世说新语》蕴含有一些新的文学思想,诸如文学的含蓄美、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正是魏晋士人的时代追求。
- 蒲日材侯艳
- 关键词:《世说新语》文学观念含蓄美形象美情感美
-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的善恶报应与吏治思想被引量:1
- 2010年
- 明清话本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报应思想,一些报应故事凝聚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小说家以报应的形式表达他们尚贤德、尚忠良、崇廉明、崇公仆而斥贪暴、斥奸佞、贬猾吏、贬糊涂的吏治观。选择报应的形式来表达这些吏治思想,与当时社会政治状况与思想状况有关。
- 杨宗红蒲日材
- 关键词:话本小说善恶报应吏治思想
- 民间节庆与社区秩序建构——基于贺州市浮山歌节的考察
- 2017年
-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贺州市浮山歌节"是广西歌圩文化的典型代表,其相关传说和对歌仪式反映了当地民众对族群内部和族际之间人际关系的思考,是地方族群对村落社区秩序理解与建构的隐喻。当地政府介入歌节是出于社区文化建构与施政理念宣传的需要,有助于提升节庆品质和影响力。民间节庆对地方社区秩序建构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适度的国家在场是保护民间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卓有成效的措施与策略。
- 蒲日材
- 关键词:政府介入
- 乡村庙会:民族融合的印记--以西湾盘古大王庙为例
- 盘古大王庙是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西湾镇的一座庙宇,其庙会是西湾地区最大的民间节庆。当地民众对大王庙所供奉祭祀的神灵说法不一,或日为汉族之盘古,或日为瑶族之盘瓠。本文通过对此现象的调查,结果显示,这表现了在南岭走廊一带,汉...
- 蒲日材古贤明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和谐社会
- 文献传递
- 寺观:一个具有文学意蕴的地理空间--以拟话本'三言二拍'为例
- 文章选取拟话本小说中的经典代表作“三言二拍”作为研究对象,以寺观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从寺观的概念以及拟话本一词的由来开篇,先后描述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及《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拟话本中寺观的...
- 蒲日材
- 关键词:拟话本小说寺观地理空间
- 文献传递
- 寺观空间的文学意蕴——以“三言二拍”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寺观是佛道两教的宗教场所,一直是小说题材内容之一。至明清时,已成为拟话本小说重要的书写对象,不仅是宗教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活动场所,而且经常被非宗教题材作品用来构思故事情节。然而,一直以来学界对宗教与小说关系的研究都是着重于宗教思想、人物形象、神异叙事等方面,鲜有文章把寺观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视角。基此,本文选取“三言二拍”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以寺观作为切入点做相关论述。
- 蒲日材杨宗红
- 关键词:寺观文学意蕴拟话本小说宗教场所题材内容
- 从文学视角考察西南地区端公跳神习俗——以《啖影集·跳神》为例
- 2018年
- 考察《啖影集·跳神》可知,贵州盘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端公跳神一方面是萨满教文化遗习,具有巫师主持且神灵附体、击铁环单面鼓、有神秘巫技等萨满教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服饰简单化、仪式道教化、功能世俗化等自成一家的形态结构特点。端公跳神的文学书写,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西南地区跳神习俗原生态文化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 蒲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