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米彩红

作品数:16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土壤
  • 5篇养分
  • 5篇土壤极化
  • 3篇生物炭
  • 3篇棕壤
  • 3篇黄土高原
  • 3篇降雨
  • 2篇冻融
  • 2篇冻融期
  • 2篇冻融作用
  • 2篇养分循环
  • 2篇樟子松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林
  • 2篇融雪
  • 2篇森林土
  • 2篇森林土壤
  • 2篇土壤性质
  • 2篇坡面
  • 2篇丘陵区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6篇米彩红
  • 7篇刘增文
  • 6篇周丽丽
  • 5篇许秀泉
  • 4篇李茜
  • 3篇李婧楠
  • 2篇张晓曦
  • 2篇范昊明
  • 2篇郭成久
  • 2篇石昊
  • 1篇袁娜
  • 1篇马仁明
  • 1篇朱博超
  • 1篇王瑄
  • 1篇祝振华
  • 1篇张晶玲
  • 1篇杨森浩
  • 1篇曹湘英
  • 1篇李卓青
  • 1篇罗伟

传媒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土壤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冻融条件下土壤水分和速效磷垂直迁移规律被引量:7
2017年
中国东北地区土壤普遍受到的季节性冻融作用会影响土壤中速效磷和水分的垂直分配。通过室内模拟冻融环境,分析了冻融循环条件下黑土速效磷和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多次冻融循环作用使土壤速效磷随着土壤水分由下层向表层迁移,经3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土壤最大含水率和土壤最大速效磷含量均出现在3cm层;土壤初始含水率越高,冻融作用后向土壤表层迁移的速效磷含量越大,但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土壤各层速效磷含量都有所下降,1次冻融作用后,土壤速效磷的最高含量为50.63mg/kg,30次后最高含量为43.81mg/kg,减少了13.5%;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得出了冻融循环后土壤含水率和速效磷与初始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和土层深度的关系函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0.578。上述研究成果为季节性冻融区非点源污染及土壤盐碱化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周丽丽马世伟米彩红李婧楠
关键词:冻融作用含水率黑土
东北半干旱区不同耕作方式下的侵蚀性降雨标准比较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侵蚀性降雨标准是计算土壤流失的关键指标,侵蚀性降雨标准的拟定与耕作方式密切相关,比较同一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的侵蚀性降雨标准差异,对于提高区域土壤侵蚀预报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东北半干旱区径流小区2013~2019年共7年的降雨径流观测资料,采用频率分析法,拟定几种典型耕作方式下的侵蚀性降雨雨量标准,并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结果表明:(1)横垄(9.6 mm)、顺垄(11.65 mm)、地埂植物带(21.15 mm)的7年侵蚀性雨量标准的平均值相比裸地(4.45 mm)分别提高了2.16倍、2.62倍、4.75倍。(2)随着年限的增加,侵蚀性雨量标准的相对误差减小,变差系数减小,合格率升高。选取裸地小区、横垄小区、顺垄小区、地埂植物带小区5年资料序列时的侵蚀性雨量标准的合格率均达到100%。(3)侵蚀性降雨标准越小,径流系数越大,产流次数越多。【结论】不同耕作方式的对比表明:横垄、顺垄、地埂植物带3种耕作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侵蚀性降雨标准,其中以地埂植物带最为显著;5年的降雨数据可以满足侵蚀性降雨标准的确定条件;地埂植物带的减沙减流效益最优,其次是横垄,再次是顺垄。研究成果可为东北半干旱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包昂范昊明许秀泉李刚米彩红石昊
关键词:径流小区侵蚀性降雨水土保持措施耕作方式
人工林土壤养分极化动态理论模型
2013年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林土壤养分循环和枯落物分解的土壤极化模型,旨在为深入认识土壤养分极化成因和预测土壤养分极化趋势提供参考。【方法】从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的角度出发,建立人工林土壤养分极化推理和动态模型,通过实验室分解法和野外调查,对模型中主要参数的确定进行分析。【结果】分别建立了基于养分循环和枯落物分解的人工林土壤养分极化度推理模型及动态模型,并针对油松、落叶松、侧柏、刺槐、小叶杨、白桦和辽东栎等人工林,确定了模型中的主要参数。【结论】由于人工林土壤养分极化受林木对养分的选择吸收利用、枯落物分解等的综合影响,所以从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的角度来建立土壤养分极化动态理论模型是可行的。
米彩红刘增文张晓曦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养分土壤极化
生物炭还田对融雪期棕壤有效养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以辽宁地区典型土壤棕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布置小区进行田间原位观测试验,分析融雪期秸秆生物炭不同施加量处理土壤主要有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探讨生物炭还田对融雪期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试验设置4个处理,生物炭用量分别为0(CK)、6(B1)、12(B2)、24(B3)t/hm2,每个处理3个重复,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加量对融雪期有效养分质量分数有极显著性影响,融雪持续期对NH_4^+-N、NO_3^--N有极显著性影响,对速效钾有显著性影响。施加生物炭处理在融雪各阶段有效养分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处理,且融雪前后养分流失量较少,其中B3处理NH_4^+-N、NO_3^--N和有效磷融雪前后流失量最小,分别为1.16mg/kg、4.24mg/kg和5.23mg/kg,说明生物炭对融雪期土壤有效养分有很好的固持作用。分析相关指标得出,融雪前期生物炭主要通过影响积雪融化速度和土壤水分状况,增加土壤持水能力,来减少土壤有效养分损失;但是,融雪后期土壤水分不再是养分损失的主要制约因素。
刘菁华米彩红周丽丽许秀泉师澜峰曹湘英
关键词:生物炭有效养分融雪期
引入阔叶树种枯落叶对陕北风沙区针叶林土壤极化的防治效应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针、阔叶树种的种间关系,为通过针、阔混交或枯落叶客置来防治人工针叶纯林土壤的极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半干旱风沙区的靖边县,选择覆盖度达到90%~100%的22年生油松和25年生樟子松纯林,建立20 m×20 m的标准地,以5样方(1 m×1 m)混合采样法采集0~10 cm土层腐殖质土壤和附近不同针、阔叶树种的当年枯落叶后,进行室内混合培养试验。【结果】油松纯林会导致土壤养分含量、部分酶活性降低及真菌、放线菌数量明显减少的负向极化发展趋势,樟子松纯林会导致土壤部分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和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的负向极化发展趋势。引入阔叶树种枯落叶防治油松纯林土壤极化的优先顺序为:引入白榆、沙棘和旱柳最好,其次为紫穗槐,而小叶杨、刺槐和柠条则均不适宜引入;引入阔叶树种枯落叶防治樟子松纯林土壤极化的优先顺序为:引入沙棘最好,其次为柠条,引入小叶杨和白榆效果不明显,而刺槐、紫穗槐和旱柳则均不适宜引入。【结论】不同阔叶树种枯落叶对针叶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效应有明显差异;筛选出了防治陕北风沙区针叶林土壤极化的阔叶树种。
刘增文米彩红潘岱立杨森浩李卓青罗伟
关键词:半干旱风沙区樟子松土壤退化土壤极化
春季解冻期棕壤坡面磷素迁移过程研究
2017年
春季解冻期土壤季节性冻融发生最为强烈,极易发生土壤侵蚀,也是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探究春季解冻期不同磷素背景值坡面产流产沙及磷素流失动态过程。结果表明:产流后14min内径流量和泥沙量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分布,径流相关系数为0.969,泥沙相关系数为0.936;14~18min内径流量缓慢增加,从18min开始一直到产流结束径流量基本保持在3 100ml/min,而泥沙则总体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土壤背景值(APb)越高,径流、泥沙中磷浓度越高;径流中磷素流失比率均值APb20坡面最大,且随着背景值的增大呈减小趋势;而泥沙中磷素流失比率均值变化则与径流不同,APb40的坡面其流失比率最小,其他坡面差异较小;径流中磷素流失量与泥沙中磷素流失量呈线性关系,y=6.751x-0.628(R2=0.958)。
李婧楠周丽丽米彩红马世伟邵婧宇
关键词:人工降雨
秸秆生物炭输入对冻融期黑土表层无机氮磷垂直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为研究秸秆生物炭输入对冻融期黑土表层无机氮磷垂直迁移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冻融循环试验,设置冻融与不冻融、冻融循环次数和生物炭施加量3个影响因素,分析冻融作用下不同秸秆生物炭输入量土壤表层无机氮磷垂直迁移特征。结果表明:(1)冻融与不冻融、冻融循环次数及生物炭施加量对黑土表层NO3-—N、NH4+—N和PO43-—P垂直迁移液总体积、迁移液总浓度及迁移总量均有极显著影响。(2)淋溶时间随冻融作用增强而缩短,随生物炭施加量增加而延长。所有处理迁移液总体积均随生物炭输入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未冻融组迁移液总体积随培养期增加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冻融组处理迁移液总体积在第5次冻融循环试验出现急剧增加,而后趋于平稳。(3)分析冻融作用下秸秆生物炭施入对无机氮磷垂直迁移累积影响,同一控制时间内生物炭对冻融组无机氮磷垂直迁移量的抑制作用大于不冻融组,且随生物炭施入量增加对无机氮磷垂直迁移的抑制作用增强。由于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冻融组NO3-—N、NH4+—N和PO43-—P累积迁移量均在第5次冻融循环左右发生急剧变化。综上可知,生物炭在冻融期可以有效的固持养分,研究结果可为寒冷地区解冻期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师澜峰米彩红郭成久王瑄周丽丽许秀泉刘菁华
关键词:冻融期无机养分
黄土高原樟子松和落叶松与其他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采集树木枯落叶与土壤进行室内混合分解培养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常见的樟子松和落叶松与其他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存在的相互作用,从而为不同树木种间关系的探索和该地区人工纯林的混交改造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12种枯落叶单一分解均明显提高了土壤脲酶(54%—110%)、脱氢酶(85%—288%)和磷酸酶(81%—301%)活性以及有机质(29%—55%)和碱解N(12%—49%)含量,但对土壤速效P含量和CEC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综合而言,樟子松分别与白桦、刺槐、白榆、柠条和落叶松枯落叶混合分解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中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分别与小叶杨、沙棘、紫穗槐、侧柏和辽东栎枯落叶混合分解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中存在相互抑制作用;落叶松分别与刺槐、白桦、小叶杨和紫穗槐枯落叶混合分解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中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分别与柠条、侧柏、辽东栎、沙棘、油松和白榆枯落叶混合分解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中存在相互抑制作用。
李茜刘增文米彩红
关键词:樟子松落叶松森林土壤
黄土丘陵区针叶纯林养分循环和枯落物分解导致土壤极化风险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3种针叶人工纯林发生土壤极化的风险。【方法】2011-2012年,在黄土丘陵区,选择侧柏、油松和落叶松3种针叶人工纯林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了3种针叶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生产力和养分循环量;此外,将采集的土壤分别与枯落物(枯落叶和根系)混合,进行分解培养试验,研究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不同针叶人工纯林中,N、P、K积累量在不同器官中存在差异。侧柏纯林中,N、P、K主要积累在干中;落叶松纯林中,N、P、K主要积累在根和干中;在油松纯林中,N、P、K主要积累在根中。在生长季节短期内,侧柏和油松纯林的养分循环特征导致土壤存在K负向极化风险,落叶松纯林土壤存在N负向极化风险,而长期生长季节内3种纯林土壤都存在P负向极化风险。枯落物混土分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侧柏和落叶松枯落叶分解会引起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发生负向极化,侧柏根系分解会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发生明显负向极化;油松枯落叶分解会引起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发生负向极化。【结论】侧柏和油松纯林土壤生物学性质发生负向极化的风险高于落叶松纯林;在生长季节应向侧柏和油松纯林土壤补充K肥,向落叶松纯林土壤补充N肥,并长期向3种纯林土壤补充P肥。
张晓曦刘增文邴塬皓朱博超米彩红
关键词:土壤极化针叶林养分循环
压实与融化情景下表层积雪性质反演的可行性研究
2021年
探究积雪光谱反演不同情景下表层积雪性质,可为利用遥感反演技术和加快大面积监测积雪的物理特性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参考。积雪的雪水当量与密度是积雪出流、产流的关键指标,对其研究对东北地区春季融雪产流及融雪型土壤侵蚀具有现实意义。选择东北地区自然降雪,通过人工模拟压实、融化试验,得到不同压实程度与不同融化时间的雪样。观测表层积雪的光谱及雪水当量、积雪密度等特征,分析表层积雪光谱发射率与两种积雪性质的关系,探讨利用表层积雪光谱特征反演雪水当量及雪密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压实和融化两种处理导致雪密度与雪水当量发生改变,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融化条件下积雪性质变化幅度更大。利用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反演压实条件下积雪的雪水当量与融化条件下积雪的雪水当量精度较高,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50和0.809;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反演压实条件下积雪密度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为0.784,精度较高。但融化组积雪密度未能利用光谱特征得到有效反演。两种试验处理下,特征波段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融化较压实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导致雪的粒径及孔隙度降低。
郭成久战明兴许秀泉孙雨桐石昊米彩红
关键词:光谱反射率融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