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成林

作品数:185 被引量:77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5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静脉
  • 23篇缺血
  • 23篇颅内
  • 21篇动脉
  • 21篇血管
  • 21篇梗死
  • 20篇血性
  • 18篇静脉窦
  • 17篇脑梗
  • 17篇脑梗死
  • 17篇静脉窦血栓
  • 17篇磁共振
  • 16篇窦血栓形成
  • 15篇成像
  • 14篇颅内静脉
  • 14篇脑脊液
  • 14篇内静脉
  • 13篇脑静脉
  • 12篇脑膜
  • 11篇血栓

机构

  • 154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武警总医院
  • 4篇安阳市肿瘤医...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佛山市第一人...
  • 2篇中华医学会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西安医学院附...

作者

  • 160篇田成林
  • 71篇蒲传强
  • 33篇于生元
  • 29篇黄旭升
  • 21篇吴卫平
  • 19篇张家堂
  • 16篇石强
  • 15篇杨雅文
  • 14篇吕斌
  • 13篇郎森阳
  • 12篇李倩
  • 11篇黄德晖
  • 10篇曹向宇
  • 9篇赵娜
  • 9篇杨飞
  • 7篇刘若卓
  • 7篇尹西
  • 7篇李正军
  • 6篇刘新峰
  • 6篇王君

传媒

  • 8篇中华神经医学...
  • 8篇中国卒中杂志
  • 7篇中华神经科杂...
  • 7篇中华老年心脑...
  • 6篇解放军医学院...
  • 5篇中风与神经疾...
  • 5篇第七届中华医...
  • 4篇中国神经免疫...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华脑血管病...
  • 3篇第九次全国神...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河南肿瘤学杂...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1篇2017
  • 9篇2016
  • 32篇2015
  • 16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11篇2006
  • 5篇2005
1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核磁共振T2成像发现脑动脉严重狭窄及闭塞
田成林蒲传强
可移动式CT扫描仪CereTom对神经科重症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床旁头颅CT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收录261例(共扫描325次)进行分析。入组患者中成功259例,仅有2例失败,成功率达99.23%。218...
吕斌刘静田成林刘若卓于生元黄德晖
文献传递
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评价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连续收治、应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61例(共62个靶病变血管),所有患者术前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术后1、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术后6、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和影像随访,主要观察靶病变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情况及有无新发临床事件。结果62个靶病变血管中,6个位于颈动脉C5~C7;31个位于颈动脉远端(C7以远),9个位于V3~V4段,16个位于V4段以远。Mori分型:A型12个,B型31个,C型19个。靶病变血管已累及穿支30个(48.4%),未累及穿支32个(51.6%)。61例患者共使用62枚支架,技术成功率100%。40例完成了首次临床随访及影像学随访,1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发生了靶病变血管支架内血栓形成及该部位的新发脑梗死。术后6、12个月随访,40例患者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其中21例患者经全脑DSA进行影像随访,19例应用CT血管成像随访,结果显示2例(3.3%)分别在随访9.3个月和13.5个月时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取得很好的影像及临床效果,但仍需长期随访来验证。
苏慧杜志华王君田成林曹向宇刘新峰吕斌张荣举于生元
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EZ有效性
我国李斯特菌脑膜脑炎临床特点分析
<正>目的李斯特菌脑膜脑炎国内报道较少,本文就我国近年来报道的李斯特菌脑膜脑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好的认识此病,并在脑膜脑炎中加以鉴别,尽早诊断治疗。结果本文11例李斯特菌脑膜脑炎患者的平均起病年龄31岁,性...
杨扬崔芳黄德晖武雷田成林吴卫平
文献传递
纤维蛋白原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1例,分为溶栓后未出血(non-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non-HT)组49例、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s,HI)组8例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s,PH)组4例,分别检测3组溶栓前、溶栓后2 h及24 h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分析其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 HI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non-HT组及HI组(P<0.05)。3组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2 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溶栓前,溶栓后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但仍低于溶栓前水平(P<0.05);non-HT组与HI组在2和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2和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non-HT组与HI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24 h内降低是颅内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马国重崔芳鲁向辉石强刘若卓田成林张家堂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纤维蛋白原
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10年得与失
2024年
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ESUS)是一个国际工作组在2014年提出的概念,旨在以此界定一类卒中患者,并探索在这类卒中人群中应用抗凝治疗进行二级预防的合理性。概念提出10年以来,研究者们针对ESUS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结果与概念提出当时的一些推测和设想并不十分一致。本文在回顾10年来有关ESUS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对ESUS概念中的内在缺陷、研究发现的解读、如何重新认识ESUS的意义以及未来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田成林
关键词:卒中抗凝药栓塞动脉粥样硬化
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癫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索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癫发作特点。方法结合脑电图、头颅MRI检查结果,对9例明确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癫发作特征、发作类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例患者累计癫发作17次,其中70.6%(12/17)为频繁发作。性发作表现为多种形式,其中视觉症状多见,占29.4%(5/17)。结合脑电图结果分析,局灶性癫发作78.6%(11/14),全面性癫发作14.3%(2/14),持续性癫发作占7.1%(1/14);枕叶癫占41.2%(12/17),颞叶癫占11.8%(2/17),额叶或顶叶癫17.6%(3/17),与MRI显示的颅内病灶相一致。结论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癫发作,较为频繁,以视觉症状为突出表现;以局灶性发作,枕叶癫多见,与头颅MRI结果相一致。
邢广羽蒲传强田成林汪茜刘鹏段枫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癫痫脑电图磁共振成像
分水岭梗死部位分布特点及与脑动脉狭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分水岭梗死在ACA与MCA交界区、MCA与PCA交界区,MCA皮层支与深穿支交界区三个部位的分布规律,以及分水岭梗死患者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且诊断均经MRI(T1、T2、DWI)证实,共68...
田成林蒲传强
关键词:脑梗死脑动脉狭窄发病机制
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应归于心源性卒中被引量:2
2011年
缺血性卒中不是一个病,而是不同原因导致的综合征,因此,对每一个缺血性卒中患者都应该寻找病因。国际上多将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为以下几类:心源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小动脉闭塞、其他病因和病因不明。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中小动脉闭塞这一型称之为“穿支动脉疾病”。除了需要诊断导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还要判断发病机制,在CISS中我们将大功脉粥样硬化性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分为:载体动脉堵塞穿支、动脉到动脉栓塞、单纯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和混合型。在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中存在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因此,在2010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论坛,邀请了《卒中规范治疗国际学院》多位学员参与了某些有争议问题的辩论,其中“主动脉弓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卒中归类到哪个病因分类更合适?”就是其中的一个辩题。辩论赛后邀请了参与辩论的辩手将内容整理并完善后写成文稿,刊登在这期专刊上。因此,文中的观点并非一定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目的是使更多医生认识到主动脉弓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田成林郝咏刚
关键词:脑梗死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全身性低灌注后的结局被引量:1
2011年
1病例简介 例1,患者,男,58岁,汉族。主因“右上肢无力37d,加重伴意识障碍27d”于2010年明5日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37d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上肢无力,伴言语不清,尚能行走,发病当日就诊于当地医院,发病初右侧上肢血压为200/100mmHg,行颅脑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示左侧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死,给予抗血小板等治疗,具体用药方法和剂量不详,症状基本缓解。
白婧田成林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再灌注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