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凯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血
  • 3篇小肠移植
  • 2篇血管
  • 2篇术后
  • 2篇外科
  • 2篇系膜
  • 2篇急性肠系膜
  • 2篇急性肠系膜缺...
  • 2篇病人
  • 2篇肠系膜
  • 2篇肠系膜缺血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短肠综合征
  • 1篇血管新生
  • 1篇血性
  • 1篇移植并发症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胰腺

机构

  • 5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南京大学

作者

  • 9篇王凯
  • 7篇王剑
  • 6篇李幼生
  • 5篇黎介寿
  • 5篇李元新
  • 5篇郭明晓
  • 2篇李刚
  • 2篇赵振国
  • 2篇范磊
  • 1篇李宁
  • 1篇范欣鑫
  • 1篇汪志明
  • 1篇吴波
  • 1篇吴性江
  • 1篇张少一
  • 1篇胥子玮
  • 1篇倪小冬
  • 1篇赵丙超
  • 1篇丁威威
  • 1篇刘凯

传媒

  • 4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肠移植中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阿来佐单抗)与抗CD25单克隆抗体(达利珠单抗)在小肠移植诱导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2年间11例小肠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在小肠移植时使用了阿来佐单抗(阿来佐单抗组),5例应用了达利珠单抗(达利珠单抗组)。观察术前和术后12周内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变化情况,术后3个月内排斥反应、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受者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阿来佐单抗组受者中,1例因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于术后13d死亡,余5例术后8周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显著下降,8周后开始缓慢上升,外周血CD3+、CIN+及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下降至给药前的5%,并在给药后8周内维持在稳定的低水平。达利珠单抗组受者中,1例因曲霉感染于术后25d死亡,余4例受者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在给药后1d明显增加,1周后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内,阿来佐单抗组检出轻度排斥反应1例,达利珠单抗组检出轻、中、重度排斥反应各1例,经及时抗排斥反应治疗后成功好转。11例受者术后3个月时血肌酐、尿素氮、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总量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阿来佐单抗或达利珠单抗均可成功进行小肠移植免疫诱导,但阿来佐单抗诱导后的感染发生率更低。
姚丹华李幼生王剑郭明晓王凯赵丙超张少一
关键词:小肠移植达利珠单抗免疫诱导
损伤控制外科在闭合性胰腺创伤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总结闭合性胰腺创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2例闭合性胰腺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4例;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31岁。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脏器损伤委员会(AAST)的器官损伤分级:Ⅰ级3例,Ⅱ级12例,Ⅲ级9例,Ⅳ级13例,Ⅴ级5例。创伤严重程度评分:(27±21)分。AAST分级Ⅱ级及以上患者均采取损伤控制的胰周外引流加三造口(胃造口、空肠造口、胆囊造口)术。结果术前cT诊断阳性率79.9%(30/38);手术治疗40例,非手术治疗2例。损伤控制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单纯腹腔引流术及三造口术32例,胰腺修补或胰尾切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尾空肠吻合术2例。治愈40例(95.2%),死亡2例(4.8%),共有16例(38.1%)出现胰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部CT检查有助于闭合性胰腺创伤患者的术前诊断;以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处理闭合性胰腺创伤有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很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外科治疗措施。
赵振国李幼生王剑李刚王凯胥子玮郑磊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腹部损伤创伤非贯通性胰腺
外科治疗慢性缺血性结肠炎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缺血性结肠炎是肠缺血的最常见形式,其中少部分病例需要外科干预,这一群体的最普遍症状是结肠梗阻。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慢性缺血性结肠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9例进行外科治疗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表现为缺血性结肠炎的慢性并发症接受外科治疗,包括5例男性和4例女性,年龄分布为39~78岁。所有患者有外伤或心血管疾病的病史,诊断依靠腹部CT扫描、结肠气钡双重造影、肠镜检查过和血管造影,手术为一期或分期的病变肠段切除,所有诊断为病理所证实,随访最长至33个月,患者状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对慢性缺血性结肠炎并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确切。
王剑李幼生王凯李刚黎介寿
关键词:结肠炎肠梗阻结肠切除术
小肠移植并发症的诊治被引量:3
2011年
随着外科技术、免疫抑制方案以及术后处理等关键技术的进步,小肠移植患者的1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达到70%和50%。一直以来,小肠移植术后的死亡原因变化不大,感染仍然是最主要原因,高达51%,其次为排斥反应(8%)、淋巴瘤(3%)、技术失败(3%)。
王凯李元新
关键词:小肠移植移植并发症诊治免疫抑制方案5年存活率术后处理
神经导向因子在缺血肠道及缺氧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在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病人肠道组织及低氧条件下人结直肠腺癌(Caco-2)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肠道功能恢复和微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4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病人缺血肠道Netrin-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量与病人主要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培养Caco-2细胞,应用免疫印迹、Real-time 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低氧时间下Caco-2细胞Netrin-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预后较好的病人肠道局部Netrin-1表达量明显高于有严重并发症(30 d内死亡、二次手术探查、全肠外营养(TPN)时间<14 d、脓毒症、需机械通气的ARDS、MODS、SBS)的病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aco-2细胞低氧时间与细胞Nertin-1存在一定相关性,且随着低氧时间逐渐延长,Netrin-1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AMI病人肠道局部的Netrin-1可能参与微血管新生及血管网络的构建而保护已缺血肠道,进而减少肠坏死等并发症,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王凯刘凯刘宝晨范欣鑫丁威威吴性江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缺血
小肠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的随访与监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小肠移植免疫抑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随访和监测,评估监测指标、方法和频率的合理性,总结治疗效果。方法对1994年3月至2009年11月间15例小肠移植受者的资料进行为期1年的回顾性分析,根据免疫抑制方案不同分为3个阶段(1994—1995年、2003—2006年和2007—2009年)。记录受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1年内的生存状况,监测第3阶段受者术后1年内排斥反应、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观察受者淋巴细胞计数及比例、血他克莫司(Tac)浓度、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和血压等指标的变化,评价监测方法及频率的合理性。结果第1、2阶段移植肠存活未超过1年,第3阶段5例受者(移植物)6个月和1年的存活率分别为100%和83.33%。第3阶段术后7~12个月间受者共发生9次排斥反应,较术后1~6个月间(6次)有所增加。第3阶段造口还纳时间由过去的术后6个月调整至术后1年。此术后监测方法及频率检测出76.92%(10/13)的无症状轻度排斥反应。受者术后146个月淋巴细胞水平低下,感染风险较高。结论小肠移植术后1年内采用的监测方法、指标及频率是合理的,能够基本反映出受者的病情变化和监测重大事件。
王凯李元新李宁李幼生倪小冬王剑赵振国郭明晓黎介寿
关键词:小肠移植免疫抑制法随访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早期确定性手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AMI)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后营养支持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6例,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2例。9例病人均急诊手术,并于术后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其中7例联合溶栓治疗。结果: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早期确定性手术,其中4例吻合口瘘病人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3.67±3.35)d行肠外营养(PN)治疗,持续(14.44±15.33)d,术后(8.11±6.17)d行肠内营养(EN)治疗,持续(13.67±10.62)d,肠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出院。随访6个月9,例病人均逐渐摆脱营养支持恢复经口饮食,体重和营养状况较前改善。结论:早期确定性手术和营养支持治疗能提高AMI病人的治愈率,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临床效果好。
王凯李幼生王剑郭明晓范磊李元新黎介寿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缺血营养支持
肠康复治疗对短肠综合征病人残余小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谷氨酰胺(Gln)和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EN)对短肠综合征病人小肠黏膜形态、肠黏膜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的改变,以评价对短肠综合征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短肠综合征病人联合应用rhGH 0.05 mg/(kg.d)、Gln 30 g/d和膳食纤维的EN进行3周的肠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病人残余小肠黏膜形态以及细胞增殖、凋亡水平。结果:10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均完成肠康复治疗。治疗后病人残余小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轻度增加(P>0.05)。治疗后小肠黏膜隐窝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肠上皮细胞Caspas-3的活性轻度降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rhGH、Gln和膳食纤维的EN,可有效地促进短肠综合征病人残余肠道黏膜形态学代偿反应。
郭明晓李幼生李元新吴波汪志明王剑王凯黎介寿
关键词:生长激素谷氨酰胺营养短肠综合征
改良腹腔多器官簇移植器官联合切取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总结和建立猪改良多器官簇移植(包括胃、十二指肠、胰腺和小肠)器官联合切取和修整的方法。方法:先游离多器官簇器官,原位低温灌注后整块切取移植物,将其置于0~4℃高渗枸橼酸盐嘌呤(HCA)液中修整和保存。结果:器官联合切取时间为(133.38±10.25)min,无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为(198±13.66)min,器官修整时间为(32.75±4.9)min。结论:本动物实验器官联合切取方法,无热缺血时间,可获取高质量的移植器官。
范磊李元新郭明晓王凯王剑黎介寿
关键词:猪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