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忠泉 作品数:44 被引量:399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大别造山带片麻岩区隧道燃烧现象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009年 大别造山带和合肥盆地是紧密相连的2个构造单元,在形成和时空演化上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大别造山带内发现的可燃天然气和发生燃烧的隧道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分布于磨子潭断裂以南的北大别杂岩带和舒城断裂附近的早石炭世变质石英片岩中,断裂是连通深部气源的通道;推覆体之下的寒武系凤台组和北淮阳型石炭系2套海相烃源岩是隧道可燃天然气的主力气源岩,其中下寒武统凤台组烃源岩具有有机碳含量高、镜质体反射率高、最高热解峰温高、氯仿沥青"A"含量低的特点,已进入热演化的过成熟阶段;北淮阳型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热演化程度很高,已生成大量油气,在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中,这种油气就可能保存下来,可作为有效烃源。大别造山带隧道可燃天然气的发现展示了合肥盆地深部海相层系良好的勘探前景,下步勘探重心应从"中新生代盆地系统"转移到深部海相层系,以寻找"古生古储"或"古生新储"类型油气藏为主。 柳忠泉关键词:海相层系 烃源岩 推覆体 大别造山带 合肥盆地 合肥盆地古近系烃源岩地化特征及资源潜力 2004年 在深入研究古近系定远组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分布规律及沉积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与相似盆地对比,认为古近系烃源岩主要为成水湖相沉积,受控于盆内近 EW 向的次级断层,尢以南部保存较好,具有低碳、高"A"、高 S_1的特点,与我国的江汉、柴达木等古近系含盐盆地具有相似的有机地化特征,其成烃转化率高,热演化程度适中,资源潜力较大。古近系是区内油气勘探突破的重要目的层系。 柳忠泉 徐佑德 朱光 郑桂琴 雷敏 许世红 周桂芹关键词:合肥盆地 烃源岩 古近系 地化特征 资源潜力 华北板块东南缘海相层系演化特征及油气远景 2009年 在大别造山带内发现的可燃天然气和发生燃烧的隧道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分布于磨子潭-晓天断裂以南的北大别杂岩带和信阳-舒城断裂附近的早石炭世变质石英片岩中,磨子潭-晓天断裂和信阳-舒城断裂是连通深部的气源通道断裂;推覆体之下的下寒武统凤台组和北淮阳型石炭系两套海相烃源岩是隧道可燃天然气的主力气源岩,其中下寒武统凤台组属大陆边缘沉积,其发育的海相泥质烃源岩具有高碳,高"Ro",高Tm ax和低氯仿"A"的特点,已进入热演化的过成熟阶段;北淮阳型石炭系处于前陆盆地的沉积中心,地层序列齐全,其煤系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热演化程度很高,大量的油气已经生成,最重要的是研究其成烃过程与圈闭配套史的关系。大别造山带隧道可燃天然气的发现展示了合肥盆地区深部海相层系可能潜在良好的勘探前景。因此,进一步勘探重心应从"中新生代盆地系统"转移到"深部海相层系",以寻找"古生古储"或"古生新储"类型油气藏为主。 柳忠泉关键词:海相层系 烃源岩 推覆体 合肥盆地 南美奥连特盆地16区块构造沉积特征及石油地质评价 被引量:4 2010年 以该盆地中心16区块为例,分析了其构造—沉积发育史及石油地质要素。研究表明该区前白垩系为断陷—裂陷盆地,白垩系为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新生界为前陆盆地。将主要目的层白垩系划分析5个层序,主要是河流—受潮汐控制的河口湾、三角洲—大陆架沉积,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决定了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进而决定生储盖配置。含油气系统主力烃源岩为白垩系浅海相泥页及灰岩。产层为白垩系的河流相、海陆交替相和海相砂岩(NAPO组和HOLLIN组),其中,HOLLIN组和M段为低位期底积层,分布广泛,为主要侧向运移输导层。海陆交替相的潮汐水道砂—滨岸砂坝—障壁砂坝为主要储层,断层控制水道砂岩分布,来自断层的烃类与厚层优质砂岩及浅海泥岩、泥灰岩形成良好生储盖配置,斜坡带走滑断层和山前带逆冲断层为垂向输导层。盖层(亦为烃源岩层)为白垩系各旋回海侵期页岩或(泥)灰岩,稳定,封盖性好。晚白垩纪—渐新世(早安第斯期)为生排烃高峰期,中新世以后形成的圈闭不利于捕集油气。 任凤楼 柳忠泉 王大华 张交东 刘汝强关键词:白垩系 层序 油气 鲁西隆起茌平构造带构造演化史及古生界原生油气成藏条件 1999年 茌平构造带处于鲁西隆起西北倾伏区的中部,是被多期级断层复杂化的呈北北东向展布的断裂背斜带。文章系统分析了该带构造演化特征及原生油气成藏条件后认为:早、中三叠世地层广遭剥蚀,三叠纪末挤压隆起,同时产生了兰聊断层,在兰聊断层控制下,茌平构造带定型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以整体抬升为主,次级断层基本停止活动,对古生界烃源岩二次成烃并在圈闭内聚集成藏较为有利。 逄建东 柳忠泉关键词:鲁西隆起 古生界 油气藏 成藏条件 油气地质异常与非传统油气资源勘探研究 被引量:16 2002年 针对资源勘查难度增加的实际问题 ,提出了油气地质异常的新概念 ,阐述了各类油气地质异常及其成因 ,认为油气地质异常主要包括 4类 :沉积异常、构造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和地层压力异常 ;油气地质异常的分布范围分 4级 :区带油气地质异常、圈闭油气地质异常、小型油气地质异常和微型油气地质异常 ;并阐述了非传统油气异常定量研究思路和方法。 赵鹏大 汤军 陈建平 厉青 柳忠泉关键词:致矿地质异常 油气资源 地球化学异常 运用流体包裹体计算流体势并预测油气聚集区带 被引量:5 2003年 含烃流体流体势预测油气聚集区带在油气勘探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一般利用压力资料或从地震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流体势计算。本次工作中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资料来进行流体势计算,从而预测出临清坳陷德南洼陷油气聚集有利区带。 逄建东 柳忠泉 吕新彪 项希勇 刘华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流体势 油气聚集区 德南洼陷 德南洼陷下第三系油气运移通道 被引量:1 2001年 孙义梅 宋国奇 柳忠泉 熊运斌 何会强关键词:下第三系 油气运移通道 断层 德南洼陷 合肥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与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8 2004年 中—新生代合肥盆地受EW向特提斯构造和NNE向滨西太平洋构造等多元构造动力的控制,具有成盆期次多、构造运动频繁、沉降量和伸展量小、卷入构造层次浅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有机质的转化是不利的。而古生界应为今后勘探的重点。 曹高社 柳忠泉 刘德良 周松兴 高一军关键词:烃源岩 合肥盆地 安徽北淮阳复向斜形成时间及其构造意义 2006年 本文运用盆-山耦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北淮阳复向斜的形成。石炭纪以后、晚三叠世以前,华北南部的淮南地区和北淮阳地区的沉积特征和构造特征是可以对比的。北淮阳构造带叠加复式向斜和淮南复向斜及“徐宿弧”具有相似的褶皱构造形态、轴迹展布方向和矿物拉伸线理方向,并在统一的应力体制下产生,系北西西向左行走滑作用的强制性褶皱。据此,间接地确定了北淮阳复向斜的形成时间为中—晚三叠世。大别地块的隆升可能是大陆折返过程中“构造挤出”的结果,导致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变质岩共存在一起,形成构造加积杂岩。 柳忠泉 曹高社 黄开权 张建军关键词:北淮阳 复向斜 盆-山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