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凤楼

作品数:22 被引量:31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2篇盆地
  • 5篇胶莱盆地
  • 4篇新生代
  • 4篇油气
  • 4篇走滑
  • 4篇合肥盆地
  • 4篇白垩纪
  • 3篇断层
  • 3篇断裂带
  • 3篇郯庐断裂
  • 3篇郯庐断裂带
  • 3篇裂带
  • 3篇古地温
  • 3篇层序
  • 2篇地层
  • 2篇油气成藏
  • 2篇原型盆地
  • 2篇烃源
  • 2篇热演化
  • 2篇中生代

机构

  • 20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南京大学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22篇任凤楼
  • 7篇柳忠泉
  • 6篇张岳桥
  • 6篇张交东
  • 5篇邱连贵
  • 4篇徐佑德
  • 4篇张勇
  • 4篇韩立国
  • 3篇李金良
  • 3篇周丽
  • 3篇姜慧超
  • 3篇曹忠祥
  • 3篇柳宗泉
  • 3篇张勇
  • 2篇黄松
  • 2篇袁嘉音
  • 2篇修安鹏
  • 2篇刘德良
  • 2篇许世红
  • 2篇王大华

传媒

  • 5篇海洋石油
  • 3篇沉积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1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朗Kashan地区库姆盆地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布被引量:1
2009年
中伊朗库姆盆地Kashan(卡山)地区是中国石化海外重要的勘探区块,并首钻ARN-1井成功。该区是始新世中期—中新世中期形成的一个弧后边缘海盆地,其库姆组以浅海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为主。依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建立了库姆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1和SS2)和5个三级层序即S1—S5。并通过层序地层的划分对比分析了该区各层序的沉积体系的演化及展布特征,主要为三次海侵形成三期沉积体系:即S1层序为初次海侵期(A,B段,C1亚段),S2层序为沉降充填期(C2,C3,C4亚段),S3—S5为再次海侵期(D—E段)。最后探讨了油气勘探意义。
姜慧超任凤楼张勇张勇宋来亮
关键词:层序地层体系域
南美奥连特盆地16区块构造沉积特征及石油地质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以该盆地中心16区块为例,分析了其构造—沉积发育史及石油地质要素。研究表明该区前白垩系为断陷—裂陷盆地,白垩系为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新生界为前陆盆地。将主要目的层白垩系划分析5个层序,主要是河流—受潮汐控制的河口湾、三角洲—大陆架沉积,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决定了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进而决定生储盖配置。含油气系统主力烃源岩为白垩系浅海相泥页及灰岩。产层为白垩系的河流相、海陆交替相和海相砂岩(NAPO组和HOLLIN组),其中,HOLLIN组和M段为低位期底积层,分布广泛,为主要侧向运移输导层。海陆交替相的潮汐水道砂—滨岸砂坝—障壁砂坝为主要储层,断层控制水道砂岩分布,来自断层的烃类与厚层优质砂岩及浅海泥岩、泥灰岩形成良好生储盖配置,斜坡带走滑断层和山前带逆冲断层为垂向输导层。盖层(亦为烃源岩层)为白垩系各旋回海侵期页岩或(泥)灰岩,稳定,封盖性好。晚白垩纪—渐新世(早安第斯期)为生排烃高峰期,中新世以后形成的圈闭不利于捕集油气。
任凤楼柳忠泉王大华张交东刘汝强
关键词:白垩系层序油气
济阳坳陷新生代地温场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找出济阳坳陷内各凹陷成烃演化与古热场间的关系,综合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法恢复了济阳坳陷新生代地温演化历史,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古地温梯度在新生代是逐渐降低的,其中古近纪比新近纪下降的幅度大;同时济阳坳陷内各凹陷的古地温梯度演化也存在差异,特别是古近纪末期的东营构造运动后,各凹陷的地温梯度演化差异更加明显;根据各凹陷的古热场恢复,新近纪以来东营凹陷的古地温最高,其次是沾化凹陷、惠民凹陷和车镇凹陷;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历史与其经历的古热场密切相关,古热场越高的地区,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的深度就越浅、时间越早。
韩立国柳忠泉徐佑德许世红任凤楼周丽
关键词:古地温磷灰石裂变径迹镜质体反射率
合肥盆地中生界沉积物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应用砂岩端元组分、重矿物成分变化等方法对合肥盆地及其南缘的中生界沉积物物源研究表明:合肥盆地大致以六安断裂为界分为南带和北带,其物源有显著差异。北带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华北板块,特别是早、中侏罗世,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大别造山带大规模的剥露开始,其母岩物质已经完全参与了盆地主体区的沉积;南带中、晚侏罗世沉积的物源来自北淮阳带,但大别造山带也有相当程度的贡献,凤凰台组沉积时期是大别造山带隆升最快、幅度最大的时期。早白垩世盆地的充填物质主要来自大别高压变质岩带,指示其俯冲、折返已经到达地表并持续遭受剥蚀,自中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早期剥蚀程度逐渐加大。从源区看,北带侏罗系样品的源区更接近于被动大陆边缘,南带多为主动大陆边缘。而白垩系样品无论北带还是南带多落入或靠近主动大陆边缘,说明早白垩世滨太平洋构造域已经占主导作用,南北差异减弱,早白垩世早期是南北向区域挤压特提斯构造域向北东向伸展的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关键时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生界少数样品反映了岛弧区背景,许多样品具有混合源区的明显特征。
任凤楼
关键词:合肥盆地中生界大别造山带
胶东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对大地构造的制约被引量:79
2008年
应用近十几年来胶东地区及其周边岩浆岩体的同位素测年资料,结合几个岩体的新的SHRIMP测年数据(牙山岩体117.7Ma,院格庄岩体113.4Ma,正长斑岩脉115.7Ma),系统研究了该区晚中生代以来的岩浆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可分为4个岩浆活动期;(1)晚侏罗世构造-岩浆热事件(150-160Ma),以玲珑-滦家河型岩体为代表,是在区域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下侵入的,属同构造或同造山时期的岩浆作用。(2)早白垩世早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35-125Ma),以郭家岭岩体为典型,该时期的岩浆活动均具有双峰式岩浆作用特征,反映了伸展动力学背景。(3)早白垩世中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25-105Ma),以崂山花岗岩为特征,该阶段对应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的减薄时期,是大陆裂谷作用的高峰期。(4)晚白垩世-古新世基性-超基性火山作用。本文还探讨了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因素及其对大地构造的制约。
邱连贵任凤楼曹忠祥张岳桥
关键词:同位素测年晚中生代
郯庐断裂带南段巨型正花状构造的发现及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03年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郯庐断裂带(与合肥盆地接触的部分)平面上是一个破碎带,宽度约22km,断裂带内地层与两侧的下扬子陆块、华北陆块的地震反射特征和电性特征均存在较大差异,郯庐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界特征.在横剖面上郯庐断裂带显示正花状构造,由一条走滑主断裂和几条平行的伴生断裂组成,其中主断裂断面直立,一直延伸到地下15km深处,仍未见消失或变缓的趋势,是压扭性断裂的典型特征.
张交东刘德良林会喜邱连贵徐佑德任凤楼裴磊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走滑断层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与沂沭断裂带衔接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以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和沂沭断裂带的衔接点潍北凹陷为切入点,依据高精度大地电磁和地震剖面,解析了潍北凹陷的多条断裂,并结合地层发育等特征,研究渤海段中生代断裂活动及其与沂沭断裂带的构造关系。研究认为这些断裂可能属于不同的断裂体系。在潍北凹陷解析出的郯西(Fa)和郯东(Fb)两条断裂为古近纪正断裂系,呈现上陡下缓的勺状形态,消失在中地壳,切割部位较浅,主要控制新生界沉积。新生代正断裂系下部发育有6条显著的中生代断裂(F1—F6),为中生代伸展断裂系,其中东(F6)、西(F1)两条断裂的断裂面整体近直立,切穿深部的下地壳,并向下继续延伸,与中间4条断裂共同控制中生界沉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重磁延拓等资料,推断其向南分别与沂沭断裂带西支鄌郚—葛沟断裂和东支昌邑—大店断裂相衔接,向北伸入渤海湾盆地深部,并对浅部古近纪正断裂系的形成演化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徐盛林张交东周新桂丁伟翠李冰毕彩芹王玉芳任凤楼黄松胡卫剑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中生代
济阳、临清坳陷及鲁西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比分析被引量:22
2008年
通过对横跨济阳、临清坳陷及鲁西地区的6条地震平衡剖面或正演构造模型的分析表明:该区古近纪伸展速率大大快于中生代,尤其表现在古近纪早期(E1-2k+E2-3s4),济阳坳陷大于临清坳陷,鲁西地区最小。济阳坳陷的东营与惠民凹陷原型盆地的发育可大致分为5个阶段,中生代时期东部伸展量明显大于西部,东部在白垩纪末期有过强烈的剥蚀,推测这与中生代沿郯庐断裂裂谷较发育有关,东部裂陷剧烈,白垩纪末构造反转亦强烈。沙河街组四段—孔店组时期东营与惠民凹陷伸展量相近,属于走滑拉分的沉积盆地,沙河街组三段以后,东西部再次差异发展,西部伸展明显大于东部。整个中新生代垂向上表现为裂陷强,反转亦强;平面上表现为类似翘翘板运动。临清凹陷由于处在强裂陷的过度部位而使其变换构造发育,断陷湖盆不能持续稳定的发育,因此成烃条件较差。
姜慧超张勇张勇任凤楼
关键词:平衡剖面中新生代临清坳陷
开鲁盆地茫汉断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茫汉断陷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隆起区,属于后期改造型盆地。由于对其构造演化过程认识不清制约了研究区勘探工作的进展。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厘清了各时期的构造特征,明确了研究区构造格局,进而指出了构造演化对研究区烃源、储层、圈闭以及成藏主控因素的影响。
修安鹏车燕许世红陈云锋姜颖周红建任凤楼
关键词:烃源储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
营口-潍坊断裂带对辽东湾坳陷东部凸起的形成及构造分段的控制作用--来自物理模拟实验和断层几何学特征的证据被引量:17
2008年
辽东湾坳陷是渤海湾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受营口—潍坊断裂带控制。其东支的两条分支断层大体沿其次级构造单元辽东湾东部凸起的两侧延伸。本文应用大量地震测线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分析,结合构造物理模拟试验,认为辽东湾坳陷东部凸起是在先期存在的低凸起的基础上,在渐新世东营组沉积期因营口—潍坊断裂带的右行走滑形成的。以Lz205测线和Lz185测线之间为界可分为类似的两段,各自经历了一个自南而北的右旋走滑伸展—剪切走滑—右旋走滑挤压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由北东向的基底断裂与由之派生的新生代内的北北东内断裂间的关系造成,在两者的交汇点(如Lz151)或走向发生转折处(如Lz255)右旋走滑作用发生变换,其南侧拉张下沉,正断层发育,表现为右旋走滑伸展,北侧则挤压隆升,表现为右旋走滑挤压。南、北两侧相反的力学性质是走滑活动派生的局部差异应力场造成的。构造物理模拟试验证实了右旋走滑伸展—剪切走滑—右旋走滑挤压的变化过程。
曹忠祥任凤楼宋国奇漆家福
关键词:右旋走滑物理模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