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克
-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金枪鱼乳化液中脂肪酸提取及组成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金枪鱼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乳化液,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和风味。以脂肪酸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动物蛋白水解酶对乳化液进行处理并对提取脂肪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400 U/g,反应时间4 h,pH7.5,固液比1︰0.5。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所提脂肪酸的组成,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38%,不饱和脂肪酸约为60%。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达32.80%,其中C20:5(EPA)和C22:6(DHA)的含量分别为8.32%和18.46%。该脂肪酸澄清透明呈淡黄色,略带鱼腥味,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SC/T3502-2000标准的鱼油一级要求,是一种潜在的功能性脂肪酸资源。
- 杨小克李晓琳江晓路胡增淼李泽瑶王鹏
- 关键词:金枪鱼乳化液酶解脂肪酸组成
- 鱿鱼内脏油的提取研究被引量:23
- 2011年
- 以新鲜鱿鱼内脏为原料,采用淡碱水解法提取鱿鱼内脏油。分别研究了水解时间、pH、料液比、水解温度、盐析加盐量5个单因素对鱿鱼内脏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的提取条件为:水解时间90 min,pH 9.0,料液比1∶1.5,水解温度80℃,加盐量4%。该条件下鱿鱼内脏油提取率可达69.3%。同时与酶解法提取的鱿鱼内脏油进行了对比,酶解法提取的鱿鱼内脏油色泽较深,酸值过高,品质低。采用淡碱水解法提取的鱿鱼内脏油品质接近SC/T 3502—2000精制鱼油的二级标准,鱿鱼内脏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达50.81%,EPA含量为13.33%,DHA含量为29.91%。
- 刘政坤杨小克江晓路李银塔胡增淼王鹏
- 关键词:鱿鱼内脏脂肪酸组成
- 高酸值鱿鱼油的精制工艺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针对鱿鱼加工废弃物中提取的鱼油酸值高,使其应用受限这一现状,采取先酯化以降低其酸值,后脱酸、脱色、脱臭的方法对其进行精制。研究结果表明,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酯化过程中各因素的最适条件为:醇酸物质的量比20∶1,催化剂用量8%(W/W),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80℃,该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0%左右。精制后鱼油酸值显著下降,澄清透明呈淡黄色,略带鱼腥味,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鱼油的SC/T3502-2000标准的精制鱼油一级要求。应用气相色谱分析精制鱼油的脂肪酸组成,其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达38.34%,其中C20∶5(EPA)和C22∶6(DHA)的含量分别为11.49%和22.14%。
- 杨小克李晓琳步营胡增淼王鹏
- 关键词:硫酸氢钠多不饱和脂肪酸
- 鱿鱼内脏的鱼油提取工艺及综合利用研究
- 鱿鱼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内脏、鱼头、鱼皮等,约占鱿鱼总重量的20%。2009年我国鱿鱼捕捞产量己超过35万吨,且近几年在逐渐增长。为了对鱿鱼下脚料进行高值化加工利用,本文选取了下脚料中所占比重较大(约占鱿鱼总重的...
- 杨小克
- 关键词:鱿鱼内脏营养成分酶解法鱼油综合利用
- 微碱条件生物酶法提取鱿鱼油工艺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以鱿鱼内脏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法提取鱼油,分别从pH、固液比、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等不同因素研究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得出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酶解时间4h、酶量(E/S)900u/g、固液比1:0、pH8、温度为50℃,此工艺的鱼油提取率达到65.68%。鱼油酸值为14.8mg/g,其余理化指标均达到SC/T3502-2000精制鱼油二级标准。鱼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0.97%,EPA和DHA含量分别为15.19%、28.71%。
- 石迪郝剑君杨小克步营胡增淼李钰金王鹏
- 关键词:鱿鱼内脏鱼油碱性蛋白酶脂肪酸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