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君 作品数:9 被引量:35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原发性基底节钙化并可逆性后部脑病一例 2013年 1病例报告患者男,15岁,因“智能减退7年,头痛伴视力下降3d,抽搐1d”,于2013-01—09入我院。患者8岁时,家长发现其学习能力较同龄人差,逐渐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差、性格孤僻等。14岁时患者出现跑步时步态显笨拙,偶伴双侧上肢粗大的突发的不自主抖动。 王博 李芳君 朱敏 吴成斯 徐仁伵 洪道俊关键词:高血压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的 MRI 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rs-fMRI )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 VMHC )方法,分析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ALS)患者左右脑之间的同伦功能连接改变,及其与胼胝体微结构、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LS患者( ALS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0例,使用3.0 T MR分别采集rs-fMRI 及DTI数据。使用rs-fMRI数据处理助手( DPARSF)基于Matlab2009a平台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采用rs-fMRI数据分析工具包( REST )中VMHC方法分析数据,比较并计算出2组VMHC相关系数改变的脑区。以VMHC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提取平均时间序列后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并比较2组间差异。最后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LS组差异脑区VMHC值和胼胝体各向异性分数( FA)值、临床参数如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等级量表( ALSFRS-r)、病程、疾病预后比值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S组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下小叶、楔状叶/楔前叶和前扣带回存在VMHC显著下降[P<0.05,错误发现率(FDR)校正],辅助运动区、额上回和枕中回存在VMHC显著升高(P<0.05, FDR校正)。以VMHC改变脑区为种子点进一步的功能连接分析,证实患者组存在双侧运动区、额、颞、枕叶等多个区域功能连接下降和功能连接增强改变( P<0.05,AlphaSim 校正,簇≥228体素)。ALS患者双侧扣带前回VMHC值(0.767±0.043)和胼胝体Ⅰ区FA值(0.360±0.105)、中央前回VMHC值(0.311±0.108)和胼胝体Ⅲ区的 FA值(0.394±0.016)分别呈正相关(r =0.513, P =0.021;r=0.530, P=0.016);双侧中央前回VMHC值(0.311±0.108)和ALSFRS-r值(35.4±2.5)之间呈正相关( r=0.447, P=0.048)。其他存在显著改变的VMHC区域相关系数值与胼胝体FA值、ALSFRS-r、病程及疾病预后比值之间无相关性( P值均>0.05)。结论 ALS患者存在感觉运动区、默认网络区、额上� 周福庆 龚洪翰 吴麟 姜建 庄莹 李芳君 徐仁伵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磁共振成像 ALS患者运动皮层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数低频振幅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分数低频振幅(fALFF)方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运动皮层区基线脑活动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使用Siemens Trio Tim 3.0 T MRI对ALS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2例)分别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静息态fMRI数据处理助手(DPARSF)基于Matlab 2009a平台进行数据预处理并计算fALFF值,使用WFU PickAtlas软件提取运动皮层区[布鲁德曼(BA)4区和BA6区],应用静息态fMRI数据处理助手(REST)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运动皮层区fALFF的改变。并分析运动皮质区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fALFF值与临床参数如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等级量表(ALSFRS-r)、病程、疾病预后比值的相关性。结果相对正常对照组,ALS患者皮质运动区fALFF值降低区域主要位于双侧中央前回、双侧辅助运动区(P<0.05,AlphaSim校正);相对于正常对照组,ALS患者皮质运动区fALFF值升高区域主要位于左侧中央前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旁中央小叶(P<0.05,AlphaSim校正)。其中左侧中央前回和患者的ALSFRS-r呈正相关(r=0.605,P=0.037);左侧旁中央小叶和患者的ALSFRS-r呈负相关(r=-0.633,P=0.027)。差异脑区fALFF值和疾病病程、疾病预后比值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P值范围分别是0.154~0.968,0.303~0.995)。结论 ALS患者存在运动皮质区神经元活动的异常,左侧中央前回fALFF值减低、左侧旁中央小叶fALFF值增高或可作为AL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潜在定量标志之一。表明fALFF是定量观测ALS运动皮质功能改变的一个有用指标。 周福庆 龚洪翰 龚洪翰 李芳君 庄莹 李芳君 徐仁伵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临床表现产生的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12年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多巴胺递质生成障碍,从而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中多巴胺与乙酰胆碱能神经递质平衡失调,产生运动迟缓、肌强直、 李芳君 徐仁伵关键词: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 非运动症状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静态网络的MRI研究 目的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疾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其不仅存在运动功能的损害.本研究拟通过对ALS 患者的静态功能网络的研究,探讨ALS 患者可能存在的静态网络的改变.方法 符合1998年修订E... 周福庆 李芳君 龚洪翰 陈琪 王杏 王博 徐仁伵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 病理诊断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的MRI研究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方法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 周福庆 龚洪翰 吴麟 姜建 庄莹 李芳君 徐仁佃关键词:MRI 中央前回 肌萎缩侧索硬化 基于海马镜像同伦连接影像组学特征识别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器学习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双侧海马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分类器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区分出PD认知功能损害(PD-CI)患者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采集88例PD患者的rs-fMRI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61例)和验证集(27例),经数据预处理后计算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提取双侧海马区VMHC图的组学特征。被提取的特征经Z-score标准化统一度量后,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和筛选得到最优特征。将最优特征集纳入多种机器学习策略构建PD-CI的二分类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模型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最优特征与临床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海马的VMHC组学特征筛选,最终获得22个最优特征。采用11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性能均达到良好以上[曲线下面积(AUC)0.820~1.000]。综合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考虑,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构建的海马VMHC组学特征模型(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0.824、准确率为0.889及AUC为0.941)的整体效能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准确率<0.85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CI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值与最优的小波变换特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506、0.372、0.483,Bonferroni校正,P×7<0.05)。结论基于双侧海马rs-fMRI的VMHC影像组学特征的SVM模型对PD-CI患者具有可行性和良好的诊断效能,有望为临床提供参考。 曾玮 郭嘉丽 梁晓 尹之彪 程卫玲 李芳君 方鑫 洪道俊 周福庆关键词:帕金森病 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