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富
- 作品数:447 被引量:2,486H指数:23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哲学宗教更多>>
- 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3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 ,体脂分布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 30 9例志愿受试者在腰椎 4~ 5间隙水平进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 (SA)及腹腔内脏器脂肪面积 (VA)的测量 ,并计算 VA与 SA的比值 (VSR) ,同时测量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 ,空腹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 ,血尿酸 (UA ) ,体质量 (W)、身高 (H) ,并计算体重指数 (BMI)。结果 1无论男女 ,其 VSR均高于欧美肥胖人群 ;内脏型肥胖 (VFO)的年龄、TG及 L DL- c均显著的高于腹壁皮下型肥胖 (SFO) ;在男性 ,VFO的 TC、UA高于 SFO。 2以 VSR在男女两组配对分析 ,发现男性 U A、TG水平均高于女性受试者。3偏相关分析 ,在校正年龄和 BMI后 ,无论男女 ,VSR与 TG、L DL- c呈正相关 ,SA与 L DL- c呈负相关 ;在男性 ,VA与 SBP呈正相关 ,SA与 TG呈负相关 ;在女性 ,VA与 TG、L DL- c呈正相关 ,SA与 L DL- c负相关 ,与 HDL- c、UA呈正相关。 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在男性受试者 ,SA、VA和 VSR分别是 TG和 L DL - c、SBP以及 TC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女性受试者 ,BMI和 SA是影响 SBP、U A和 HDL - c的重要因素 ,VSR是 TG、L DL -
- 冉兴无李晓松童南伟李启富汤保德李秀钧
- 关键词:肥胖心血管危险因素
- 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 (RSGMaleate)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 ,并与盐酸二甲双胍 (格华止 )比较。方法 5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经 2周平衡期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分别给马来酸罗格列酮、格华止治疗 8周。结果 无论是A组还是B组 ,试验结束时空腹血糖 (FPG)、餐后 2h血糖 (PPG)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FPG下降值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但PPG下降值B组明显优于A组 (P <0 .0 5 ) ;试验结束时两组空腹及餐后 2h胰岛素及C肽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血脂、肾功等无明显变化 ;A组、B组患者均无低血糖发生 ,无肝功异常。结论 马来酸罗格列酮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降糖新药。
- 罗蓉李启富李蓉
- 关键词:马来酸罗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 LR3057位基因多态性与2型DM和肥胖及血脂的关系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R)基因第20外显子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d iabetes m ellitus,DM)和肥胖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34例血标本检测了瘦素受体基因第20外显子+3 057位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2型DM及肥胖的关系。结果对75例2型DM病人和59例血糖正常者检测LR基因+3 057位核苷酸G→A的变异频率,总变异频率为82.09%,其中DM组为87.33%,正常对照组为75.42%(P<0.05),OR=2.25。DM患者中AA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GA型频率低于对照组,病例组中未见GG型频率(趋势χ2=6.77,P<0.01),按BM I及WHR划分,未见其基因变异与肥胖的关系。AA基因型组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高于GA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GA型组(P<0.05)。结论重庆地区存在LR基因第20外显子+3 057位核苷酸基因变异,它可能是该地区人群2型DM的遗传易感标记,A等位基因与2型DM及高血压、高血脂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 唐晓君卢仙娥张素华李启富李萍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
- 重庆地区汉族人群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 葡萄糖激酶(GCK)是糖代谢过程的关键酶,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CKR)通过对GCK的调节影响葡萄糖代谢及胰岛素分泌.近年来多篇大样本研究均提示,中国汉族人群中GCKR基因多态性与糖脂代谢紊乱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
- 王越杨淑敏林川周恍高茹菲李启富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s)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PCOS患者( 39例)分为肥胖组( 11例)和非肥胖组( 2 8例) ,对照组为年龄匹配的健康妇女( 2 1例)。测定血清FFAs、游离睾酮、雄烯二酮、睾酮、性激素结合球蛋白、TC、TG、HDL -c、LDL -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M值,两步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结果:血清FFAs水平在肥胖PCOS组和非肥胖PCOS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但均高于对照组(P <0 .0 5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FFAs进行相关分析表明FFAs分别与游离睾酮(r =0 .4 6 4 ,P =0 .0 0 1) ,睾酮(r =0 .36 8,P =0 .0 1) ,雄烯二酮(r =0 .4 18,P =0 .0 0 3)和PPG(r =0 .334,P =0 .0 14 )呈正相关,与M值(r =- 0 .392 ,P =0 .0 0 3)呈负相关。进一步做回归分析表明,FFAs与游离睾酮显著相关( β=0 .2 19,P <0 .0 5 )。结论:与年龄相当的健康妇女比较,PCOS妇女血清FFAs水平显著增高。
- 高虹李启富丘彦程庆丰刘秀蓉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游离脂肪酸游离睾酮
- 新型磺脲药格列美脲被引量:4
- 2000年
- 李启富
- 关键词:格列美脲化学结构药物动力学
- 重庆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调查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了解重庆市住院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病及相关大血管病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1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 2月 31日期间在重庆市住院的 2型糖尿病患者 96 0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近 1 0年重庆市住院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病变患病率分别为 :高血压 4 9.1 % ;脑血管并发症 1 6 .9% ;心血管并发症 1 2 .3% ;下肢血管并发症 4 .7% ;眼部并发症 4 0 .0 % ;肾脏并发症 36 .3% ;神经病变 4 1 .9% ,总患病率为 78.8%。其中高血压、眼部并发症和神经并发症患病率男女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 重庆市住院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较高 ,其中高血压。
- 高虹刘新翱刘隆田李启富舒昌达张学亮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回顾性分析
- 不同基因突变的醛固酮瘤患者的临床生化及免疫组化特征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突变的醛固酮瘤(APA)患者的临床生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特征。方法纳入接受单侧肾上腺切除的APA患者206例,搜集其临床和生化资料。通过Sanger测序对其术后标本行KCNJ5等基因的突变检测,以及对标本进行11β-羟化酶(CYP11B1)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染色,并进行H-score定量评分。结果206例APA患者中,166例(80.6%)检出基因突变,其中158例为KCNJ5突变,2例ATP1A1突变,5例ATP2B3突变,1例CTNNB1突变。突变组APA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程、血钾均显著低于无突变组(P<0.05);其女性患者比例、收缩压、舒张压、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和盐水负荷试验(SIT)后血浆醛固酮水平(PAC)均显著高于无突变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ATP酶(ATP1A1和ATP2B3)突变APA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和左心室肥厚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KCNJ5突变组(P<0.05);其SIT后PAC和肿瘤直径均显著低于KCNJ5突变组(P<0.05)。在免疫组化水平,不同突变的APA中CYP11B2染色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H-score分析显示KCNJ5突变APA的CYP11B1的H-score评分显著高于ATP酶突变组[160.0(127.5,193.5)对80.0(27.5,152.3),P=0.020],而CYP11B2的H-score评分显著低于ATP酶突变组[155.0(123.0,190.0)对240.0(140.0,270.0),P<0.01]。结论APA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与其临床生化表型和分子病理表型有密切的关系。
- 陈亮宋颖肖明何文雯梅玫程庆丰汪志红李佳渝杨淑敏胡金波李启富杨溢
- 关键词:醛固酮瘤基因突变醛固酮合成酶
- 国产新药西布曲明、格列美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与肥胖、2型糖尿病研究
- 李启富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格列美脲肥胖西布曲明
- 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在未经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中国亚组结果被引量:34
- 2017年
- 目的 比较德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为期26周、随机、开放标签、平行分组、治疗达标试验,中国亚组共纳入了560例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56岁,平均病程7年).受试者以2∶1比例随机接受德谷胰岛素(德谷组,373例)或甘精胰岛素(甘精组,187例)治疗,均联合应用二甲双胍.主要终点指标为治疗26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对于基线的改变.结果 平均HbA1c分别从8.2%下降到6.9%(德谷组)和8.2%下降到7.0%(甘精组).治疗差异(德谷组-甘精组)为-0.10%(95%CI-0.24 ~0.05).德谷组和甘精组HbA1c <7.0%达标的受试者百分比分别为56.3%和49.7%[比值比1.26(95% CI0.88~ 1.82)].德谷组总体确证低血糖的发生率在数值上低予甘精组,确证的夜间低血糖显著低于甘精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率的比值分别为0.69(95% CI0.46~ 1.03)/0.43(95% CI 0.19 ~0.97)].其他安全性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德谷胰岛素治疗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非劣于甘精胰岛素;并且,其夜间确证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甘精胰岛素.对于口服药控制不佳需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德谷胰岛素是一种合适的选择.临床试验注册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NCT01849289.
- 母义明郭立新李玲李益明徐向进李全民徐明彤朱旅云袁国跃刘煜徐春王战建沈飞霞罗涌刘建英李启富王文汇赖晓阳徐洪菲潘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