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惠芳

作品数:25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博士后基金上海市现代生物与新药产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细胞
  • 17篇基因
  • 15篇肝癌
  • 7篇基因治疗
  • 7篇白细胞
  • 7篇白细胞介素
  • 6篇肿瘤
  • 6篇白细胞介素1...
  • 5篇逆转
  • 5篇逆转录
  • 5篇逆转录病毒
  • 5篇转录
  • 4篇注射
  • 4篇白细胞介素2
  • 3篇凋亡
  • 3篇治疗肝癌
  • 3篇鼠肝
  • 3篇内注射
  • 3篇逆转录病毒载...
  • 3篇转染

机构

  • 2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深圳市福田区...

作者

  • 25篇曹惠芳
  • 24篇吴孟超
  • 15篇钱其军
  • 8篇薛惠斌
  • 8篇崔贞福
  • 7篇卫立辛
  • 7篇杨家和
  • 6篇王红阳
  • 6篇邱秀华
  • 6篇郭亚军
  • 5篇石文芳
  • 5篇唐亮
  • 4篇刘淑琴
  • 4篇王华菁
  • 4篇曲增强
  • 3篇满晓波
  • 3篇苏长青
  • 3篇方石岗
  • 3篇范瑞芳
  • 3篇尤天庚

传媒

  • 8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The Ch...

年份

  • 2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12对肝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研究携带白细胞介素12(IL12)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对体内肝癌生长抑制作用,探索基因治疗肝癌新途径。方法构建携带IL12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系PA317,应用该包装细胞对实验性肝癌大鼠进行治疗,观察抗肿瘤作用,免疫功能变化。结果将包装细胞PA317IL12肝癌局部或脾内注射后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系CBRH3的生长,接种CBRH3第1、3天注射PA317IL12者能长期生存,第5、7天注射者生存期明显延长。而空白对照组及携带空载体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系均可见肿瘤生长(P<001)。结论肝癌局部及脾内注射携带IL12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细胞株均能产生有效抗肝癌作用。
杨家和钱其军薛惠斌曹惠芳崔贞福石文芳杨广顺吴孟超
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癌基因治疗白细胞介素12
超声消融术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探索超声消融术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兔异种门静脉癌栓模型 ,观察超声消融术体内消融效果和对体外Walker 2 5 6和SMMC 772 1细胞杀伤作用。结果 消融前后 ,门静脉通畅度由 0恢复到 10 0 % ,门静脉压力由 2 3 2cmH2 O降至 14 3cmH2 O。兔存活时间由 1 8h延至 8 0h。体外实验发现超声消融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很强。经超声消融后的Walker 2 5 6细胞接种到大鼠皮下癌生长明显延缓。接种至门静脉 ,肝内癌发生率为 2 8%~ 5 7%。结论 超声消融术能有效消融癌栓 ,同时也能有效杀伤癌细胞 ,但杀伤作用不完全。
程树群吴孟超崔贞福曹惠芳钱德初
关键词:肝肿瘤门静脉癌栓射频消融术
白细胞介素12及白细胞介素2对大鼠肝癌的联合基因治疗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研究利用小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和人白细胞介素2(hIL-2)基因对大鼠肝癌进行联合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构建携带mIL-12和hIL-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包装细胞后对实验性肝癌大鼠进行肝癌局部注射,观察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大鼠的免疫功能变化、毒性反应。结果:携带mIL-12/hIL-2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在肿瘤内局部注射明显抑制了肝肿瘤的生长。肝癌接种后第1,3,5,7天治疗组大鼠35d生存率分别为100%,100%,30%,10%。IL-12+IL-2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逆转录病毒空载体对照组(P<0.01)、IL-2治疗组(P<0.01)和IL-12治疗组(P<0.05)。治疗后肝癌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结论:肝癌局部注射携带mIL-12和hIL-2基因的逆转录包装细胞株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早期治疗优于晚期治疗。
杨家和范瑞芳钱其军尤天庚薛惠斌苏长青曹惠芳吴孟超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2基因治疗肝内注射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反义白介素1β转换酶(ICE)部分阻断激活诱导的T细胞凋亡被引量:1
1998年
激活T细胞在机体清除肿瘤细胞起主要作用,然而激活T细胞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伴有自身凋亡,在肿瘤治疗中难以达到足够数量激活的T细胞来杀灭肿瘤细胞,因此,阻断激活T细胞凋亡,增加激活T细胞数量,有望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本研究应用CD3诱导Jurkat细胞系凋亡作为激活T细胞凋亡模型,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反义ICE转染Ju-rkat,观察反义ICE对CD3及抗Fas单抗诱发Jurkat细胞的凋亡影响.为此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反义ICE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PS-3-neo-反义ICE),并转染Jurkat细胞系,发现Jurkat细胞ICE蛋白表达量下降,并部分阻断CD3及抗Fas单抗诱导Jurkat凋亡.这些结果表明应用反义技术可阻断ICE基因表达,并部分阻断CD3及抗Fas单抗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因此,应用反义ICE进行基因治疗可望阻断激活T细胞凋亡,提高肿瘤的免疫治疗疗效.
钱其军曹惠芳贾随旺卫立辛曲增强黄洪莲方石岗郭亚军吴孟超
关键词:T细胞基因疗法细胞凋亡
食管癌中AKT和PTE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3
2003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AKT和PTEN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AKT,FF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癌组织中,AKT蛋白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PTEN蛋白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1),二者呈负线形相关(r=-0.583,P<0.01)。AKT蛋白表达在Ⅲ_b-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的表达高于Ⅱ-Ⅲ_a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P<0.01),而PTEN则完全相反(P<0.01)。二者的表达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AKT蛋白的高表达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而PTEN则抑制这一作用过程。
蒋虹徐志飞邱秀华曹惠芳唐亮
关键词:食管癌AKT蛋白PTEN蛋白
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分离培养和体外分化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肝卵圆细胞的活化,为进一步研究肝卵圆细胞特征建立简单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利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建立肝卵圆细胞活化的大鼠模型,采用选择性消化法从该模型中分离纯化肝卵圆细胞,并做免疫细胞荧光鉴定。用丁酸钠诱导其分化。结果成功地建立了肝卵圆细胞活化模型,并从中分离培养了表达OV6、CK19、AFP、白蛋白、ckit、Thy1、CD45和CD34的卵圆细胞。在丁酸钠刺激下它可向肝细胞分化。结论利用选择性消化法可以分离到肝卵圆细胞,并且其具有肝干细胞的特征。
单云峰周伟平杨文刘淑琴曹惠芳邱秀华吴孟超王红阳
关键词:肝卵圆细胞细胞分离体外分化丁酸钠
超声消融术对癌细胞超微结构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探讨超声消融术对癌细胞超微结构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体外超声消融 ( 42kHz, 0. 22W)Walker-256细胞,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细胞变化。 结果 超声消融Walker-256细胞后,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膜破裂、细胞器紊乱不清、核染色质碎裂,提示细胞已受到严重的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查发现,随着超声剂量的增大,细胞S期下降,G2 +M期增加,说明细胞合成抑制,放射敏感性增加。 结论 在细胞水平验证了超声消融术对癌细胞具有杀伤效应。
程树群吴孟超钱德初曹惠芳崔贞福
关键词:超声消融术癌细胞细胞周期超微结构体外超声细胞变化
一组肝癌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与功能研究
王红阳曾锦章傅骁勇王征旭万兴旺洪毅刘淑琴邱秀华曹惠芳唐亮吴孟超
该研究进行了大规模肝癌相关基因的筛选,获得一批经临床样品验证的、有重要功能意义的新基因。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3个新的肝癌相关基因HCCA1、HCCA2和HCCA3,研究了这些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病理学意义,这些基因在肝...
关键词: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基因克隆鉴定信号转导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PKC Isoforms and Their Tumoricidal Activity in Two Macrophage Cell Lines: Involvement of Nitric Oxide-dependent Mechanisms被引量:2
2004年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KC isoforms in the regulation of LPS-triggered tumoricidal activity in macrophages and further elucidate its signal mechanisms. Methods: Two macrophage cell lines (P388D1 and RAW264.7) were stimulated by LPS alone, or with long-term of PMA pretreatment. Then cytotoxicities to P815 cells (by MTT assay) and IL-1, TNF- (by ELISA) and nitric oxide (NO) production (by Griess reagent) in supernatants were measured. Western blot for PKC isoforms after long-term PMA pretreatment was analyzed. Results: RAW264.7 cells were stimulated with LPS to kill target tumor cells P815, whereas P388D1 cells failed to develop such an ability. Down-regulation of PKC isoforms by chronic treatment with PMA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LPS-induced cytotoxicity in RAW264.7 cells. In unstimulated state, Western blotting with rabbit antiserum specific for the PKC, 1, 2, or showed all 5 isoforms were detected in P388D1 cells, while only PKC, PKC1 and PKC were detected in RAW264.7 cells. Exposure of the cells to long-term of PMA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PKC, PKC1 and PKC in RAW264.7 cells. But in P388D1 cells, although PKC, PKC and PKC were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PKC1 and PKC2 could not be regulated. Comparing with LPS-induced IL-1, TNF- and NO production by the two macrophage cell lines, P388D1 failed to produce NO. In RAW264.7 cells, LPS-induced NO production and antitumor activity was attenuated by the addition of L-NAME, an iNOS inhibitor.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critical role of PKC in LPS-induced antitumor activity and this cytotoxicity is mainly due to PKC- mediated NO production by RAW264.7 cells, but not a direct cytotoxic activity.
刘辉曹惠芳孙为民徐仁宝吴孟超王红阳
关键词:MACROPHAGESCYTOTOXICITY
原发性肝癌基因治疗目的基因筛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初步筛选对肝癌有明确疗效的目的基因。方法 应用携带对肿瘤有明确疗效的目的基因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ukin 2 ,IL 2 )、白细胞介素 12 (interleukin 12 ,IL 12 )、共刺激因子B7 1(costimulatorB7 1,B7 1)、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herpessimplex 1thymidinekinase ,HSV TK)、抑癌基因p5 3及白细胞介素 1β转换酶 (interleukin 1βconvertingenzyme,ICE)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系PA317,将该包装细胞系与肝癌细胞CBRH3 混合接种于大鼠腹腔中。结果 生理盐水及病毒载体对照组大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8 2± 0 8)及 (8 3± 1 1)d ,IL 2、B7 1、HSV TK、p5 3及ICE治疗组大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 (15 8± 2 4)、(10 6± 1 8)、(15 5± 2 5 )、(15 1± 2 5 )、(16 3± 2 0 )d ,生存期明显延长。IL 12治疗组的大鼠均存活超过 2个月。携带IL 12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与CBRH3 的比例超过 1∶10时可使大鼠长期生存 (2个月观察期 ) ,而低于 1∶10 0时大鼠平均生存时间为(14 6± 2 1)d。结论 应用IL 12目的基因对肝癌的疗效最为显著。携带IL 12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细胞可完全杀灭超过其 10倍的肝癌细胞。
薛惠斌钱其军杨家和曹惠芳崔贞福卫立辛石文芳吴孟超
关键词:肝细胞癌逆转录病毒基因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