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关东

作品数:6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4篇肿瘤
  • 4篇黏膜
  • 4篇黏膜下
  • 4篇膜下
  • 3篇黏膜下剥离术
  • 3篇内镜黏膜
  • 3篇内镜黏膜下
  • 3篇内镜黏膜下剥...
  • 3篇内镜黏膜下剥...
  • 3篇剥离术
  • 2篇食管
  • 2篇内窥镜
  • 2篇窥镜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胰胆管造影术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篇徐关东
  • 5篇周平红
  • 5篇姚礼庆
  • 4篇钟芸诗
  • 3篇马丽黎
  • 3篇陈巍峰
  • 2篇张轶群
  • 1篇刘靖正
  • 1篇时强
  • 1篇练晶晶
  • 1篇陈世耀
  • 1篇任重
  • 1篇秦新裕
  • 1篇秦文政
  • 1篇朱俊宇
  • 1篇李亮
  • 1篇王小云
  • 1篇齐志鹏
  • 1篇刘祖强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脂肪瘤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脂肪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采用ESD方法切除的32例消化道巨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脂肪瘤中位于食管1例、胃6例、十二指肠2例、回盲瓣7例、结肠15例、直肠1例。术前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为93.8%(30/32)。肿瘤最大径为3.o至8.0cm,平均4.2cm。结果32例脂肪瘤均在内镜下成功剥除,成功率为100%(32/32)。ESD手术时间为25至110min,平均3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40m1,未出现穿孔和术后出血。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脂肪瘤。随访率为90.6%(29/32),随访时间为6至36个月,无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巨大脂肪瘤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徐关东李亮王小云陈巍峰张轶群周平红马丽黎钟芸诗姚礼庆
关键词:胃黏膜肠黏膜胃肠肿瘤脂肪瘤
隧道内镜技术在食管胃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3
2012年
隧道内镜技术是在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NOTES)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内镜治疗技术。经过短暂5年的发展和完善.隧道内镜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本文就隧道内镜技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以及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SMTs)等食管胃疾病的指征、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
徐关东姚礼庆
关键词:食管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治疗老龄壶腹周围憩室伴发胆总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ERCP取石治疗老龄壶腹周围憩室伴发胆总管结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颐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97例年龄〉70岁壶腹周围憩室伴发胆总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后,行ERCP取石治疗,术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观察指标:(1)治疗结果: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取石成功率。(2)手术并发症:出血、穿孔、胰腺炎。(3)随访结果。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迟发性穿孔、患者生存情况、胆管炎再次急性发作、再次取石等内容。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贾±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肘(范围)表示。结果(1)治疗结果:29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ERCP取石治疗,插管时间为(5+4)min,插管成功率为100.00%(297/297)。297例患者中,292例一次取石成功,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8.32%(292/297);5例因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发作,仅能完成部分取石。(2)手术并发症:4例患者术中行EST发生即刻出血,1例予热活组织检查钳烧灼止血成功,3例单纯应用取石球囊压迫乳头切开出血处止血成功。2例患者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行急诊十二指肠镜检查,应用热活组织检查钳结合金属夹内镜下止血成功。1例患者术中穿孔,经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术后发生急性重症胰腺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维持治疗,胰腺周围假性囊肿采用内镜下超声引导穿刺引流,4周后患者胰腺炎症状稳定。(3)随访结果:29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随访期间292例患者健康生存,无胆管炎、胆道结石等复发:5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3个月再次行ERCP取石。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迟发性穿孔及死�
刘靖正任重秦文政朱俊宇刘祖强钟芸诗徐关东周平红
关键词:憩室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胃镜发现的食管早癌和上皮内瘤变、深度未超越黏膜下层者15例进行ESD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沿病变下方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病变。结果15例食管早癌和上皮内瘤变病变,最大直径2.5~4.5cm(平均3.2cm)。14例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成功率93.3%(14/15)。所有剥离病变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ESD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45~15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ml,均经电凝、氩离子凝固术和止血夹成功止血,未出现需再次内镜下治疗的出血;ESD穿孔发生率0(0/15)。术后随访14例,随访期6~18个月(平均11.5个月),创面完全愈合,无一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新方法,不仅能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周平红姚礼庆马丽黎陈巍峰徐关东钟芸诗张轶群秦新裕
关键词:食管肿瘤内窥镜检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初步评价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入选标准对于年龄≥60岁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ESD治疗,观察疗效及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予禁食、抑酸补液治疗,并定期随访评价病灶有无残留和复发。结果共有55例患者入组,男性44例,女性11例。完整大块切除率100%,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为92.7%(51/55)。术中少量出血率16.4%,贲门胃底部发生率(5/13,35.5%)高于其他部位(P=0.02)。穿孔发生率(1/55,1.8%),位于胃角,予金属夹夹闭。术后迟发出血3例(3/55,5.5%),其中2例病变位于胃窦,24h内发生,均经急诊胃镜下治疗成功止血,1例胃角,术后1周发生,1月反复,内科保守治疗有效。总随访时间2月-38月,中位随访时间7月,共随访51例,失访率7.2%,无病灶残留,1例患者于ESD治疗后8月随访时发现复发,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ESD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一种有效且安拿的治疗方法。
练晶晶马丽黎陈世耀陈巍峰徐关东周平红姚礼庆
关键词:胃肿瘤老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上消化道不同部位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34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下诊疗,经病理确诊为上消化道SMTs,且资料记录完整的1743例患者(1775例次诊疗)纳入回顾性研究,分析上消化道各部位SM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1)食管SMTs702例次,其中平滑肌瘤占92.59%(650/702)。(2)胃SMTs1045例次:胃底405例次,其中胃肠间质瘤占61.48%(249/405)、平滑肌瘤占35.56%(144/405);胃体307例次,其中胃肠间质瘤占46.58%(143/307)、平滑肌瘤占29.32%(90/307);胃窦191例次,其中异位胰腺占43.46%(83/191)、错构瘤占23.56%(45/191)、脂肪瘤占14.66%(28/191)、胃肠间质瘤占10.47%(20/191);贲门142例次,其中平滑肌瘤占77.46%(110/142)。(3)十二指肠SMTs28例次:球部19例次,其中异位胰腺10例次、Brunner瘤4例次、胃肠间质瘤3例次;降部9例次,其中脂肪瘤4例次、异位胰腺2例次、胃肠间质瘤1例次、其他2例次。结论食管内多为平滑肌瘤。胃底及胃体部多见胃肠间质瘤及平滑肌瘤,胃窦部多见异位胰腺及错构瘤,贲门部多见平滑肌瘤。十二指肠球部多见异位胰腺、Brunner瘤及胃肠间质瘤,降部则多见脂肪瘤。
齐志鹏钟芸诗周平红徐关东时强蔡世伦姚礼庆
关键词: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病理类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