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家声

作品数:35 被引量:49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地震
  • 5篇断层
  • 5篇造山带
  • 5篇拆离
  • 4篇地震带
  • 4篇地震构造
  • 4篇地质
  • 3篇地壳
  • 3篇震源
  • 3篇抬升
  • 3篇南北地震带
  • 3篇假玄武玻璃
  • 3篇剪切带
  • 3篇航磁
  • 3篇航磁异常
  • 3篇磁异常
  • 3篇大别造山带
  • 2篇地体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动力学

机构

  • 29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国家地震局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4篇张家声
  • 11篇黄雄南
  • 4篇刘峰
  • 3篇陈柏林
  • 3篇刘晓春
  • 3篇董树文
  • 3篇张剑玺
  • 3篇刘建民
  • 3篇牛向龙
  • 2篇单新建
  • 2篇李建华
  • 2篇徐杰
  • 2篇李燕
  • 1篇张明华
  • 1篇徐备
  • 1篇马宗晋
  • 1篇冉勇康
  • 1篇江来利
  • 1篇杨桂枝
  • 1篇蔡永恩

传媒

  • 6篇地学前缘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质科学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壳构造与地...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震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抬升过程中伸展拆离和岩浆底辟联合作用的证据被引量:29
2007年
北京地区云蒙山变质核杂岩在白垩纪阶段抬升的早期,伴随着沿四合堂剪切带由北向南的拆离滑脱和大型花岗闪长岩的垂向侵位,晚期变形发生在花岗闪长岩岩基周边及其邻近围岩中,形成云蒙山剪切带,并伴随大量同构造的花岗岩和伟晶岩岩脉灌入。剪切带中所有的岩脉都随时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较老的岩脉形成紧闭的圆柱状褶皱,枢纽与剪切带的线理和面理接近平行。岩脉与剪切带中L-S组构的平行化作用主要是由于这种转动的结果。岩脉的成分和长英指数随它们的变形程度发生变化,说明持续的岩浆分异作用与韧性剪切变形是同时发生的。云蒙山剪切带由岩浆底辟引起的上盘岩石重力所驱动,并不断得到同构造侵位岩脉的补充,起到存储和不断改造侵位岩脉的作用。早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四合堂剪切带局部遭受云蒙山剪切带的改造或复合。该地区的岩石、构造和同构造岩脉的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证据表明,太古宙结晶基底的抬升是下部岩浆底辟与上部地壳伸展拆离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家声C.W.PasschierJ.Konopasek牛向龙黄雄南
关键词:岩脉韧性剪切带拆离
本世纪以来山西地区地震活动及其构造应力场
1996年
本世纪以来,华北东部平原地区一直是整个华北地震区的主要地震活动区,而华北西部的山西地区与东部平原地区的地震活动明显表现出随时间进程相互交替的特征.本文利用震源机制和宏观地震断裂资料分析结果认为,在华北统一应力场控制下,山西地区地震活动图象显示的特殊性反映出特殊构造条件形成的局部应力场可能是控制地震活动的主要因素,而太行山山前断裂则起到了关键性的阻隔作用.
苏怡之张家声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华北地震区图象显示SHANXISTRIKEFAULTING
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成因被引量:4
2003年
最近,在大别造山带东部广泛发现了假玄武玻璃出露点,这些假玄武玻璃主要沿NE-SW向断裂带或剪切带发育。某些假玄武玻璃内发育糜棱质条带。本文主要讨论了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显微构造、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发育在该地区的假玄武玻璃的成因。
刘建民董树文张家声刘晓春陈柏林
关键词:显微构造地球化学假玄武玻璃大别造山带岩石
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及其围岩的K-Ar和^(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04年
发育在大别造山带东部的假玄武玻璃是区域内 NE— SW向断裂带快速滑移形成的构造岩。地质产状、显微构造及岩石化学研究表明 ,这些假玄武玻璃主要由超碎裂岩化作用所形成。假玄武玻璃及围岩的全岩(包括部分单矿物 ) K- Ar年龄测定表明 ,大别造山带的假玄武玻璃形成于 81~ 93Ma之间。本文同时测定了叠加在假玄武玻璃基质之上的多硅白云母的激光 4 0 Ar/39Ar年龄为 78.9Ma。显微构造及所获得的年龄数据显示 ,这些沿NE— SW向断裂发育的假玄武玻璃是在晚白垩世 (80~ 90 Ma)时期伴随着大别造山带整体隆升过程形成的 ,而与早期板块俯冲过程无关。同时 ,不同定年方法在数据上的一致性还表明 ,全岩 K- Ar方法在确定某些假玄武玻璃及含假玄武玻璃的断裂构造年代时 。
刘建民董树文张家声刘晓春陈文陈柏林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假玄武玻璃^40AR/^39AR年龄
贺兰山北段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变形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被引量:10
2013年
贺兰山北段结晶基底中保留有不同程度的韧性变形剪切带。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和室内显微构造研究,明确贺兰山北段的古元古代基底经历了4期韧性剪切变形:(1)早期顺层剪切带表现出中下部地壳层次的变形样式,运动学特征一致反映了近南北向的伸展;(2)麻粒岩相变质的糜棱片麻岩剪切带为南北向挤压的产物,导致经历高温高压变质的孔兹岩系从下地壳向中部地壳抬升;(3)高级糜棱岩(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剪切带涉及的2次伸展运动(北西-南东向伸展和北东-南西向伸展)使得基底进一步向中部地壳抬升,可能发生在形成孔兹岩系的同一造山运动的晚期伸展垮塌过程中;(4)北东-近东西向左行逆冲绿片岩相糜棱岩剪切带则将结晶基底抬升到中上部地壳层次,其运动学特征与高级糜棱岩剪切带明显不同,可能是另一造山运动的产物。贺兰山北段与大青山-乌拉山地区有相似的韧性剪切带和构造变形,表明华北克拉通西部北缘存在一致的近东西走向的古元古代碰撞造山运动以及随后另一造山运动的改造。
黄雄南张家声彭澎李天斌
关键词:古元古代孔兹岩系
面向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1995年
本文概述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的特点,及与传统数据库的区别.结合面向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库的设计,具体描述了定义地震事件对象、地震震相和地震台站对象,确定属性、操作和类的方法.最后,讨论了用Foxpro2.5forWindows实现面向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库的一些特征.
毕亚新张家声
关键词:面向对象数据库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库
临汾盆地现代地震活动特征及其与深部构造关系初探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分析了临汾盆地现代地震在时序分布上的阶段性,平面分布上的丛集性,及其震源三维分布与盆地深部构造的关系,指出盆地北部的临汾—洪洞凹陷为该区未来若干年内的主要发震区,而20—30km深度则是主要发震层次。
苏怡之王进英张家声
关键词:临汾盆地震源地震活动性
攀西地区地震活动与多震层构造
<正>本文根据地质构造、地球物理深部地震测深剖面及重力均衡异常资料,分析了攀西地区地震活动三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地壳深表构选的关系。认为该区地震震中平面分布具有典型的裂谷地震活动特征,地震震中范围所反映的地震断层与该区主...
苏怡之张家声
文献传递
大同—怀安麻粒岩地体的伸展抬升被引量:11
1997年
大同—怀安地区TTG片麻岩和孔兹岩系早期具有互不相同的、但又彼此相关的构造和温压历史。它们之间的低角度高应变带以正韧性剪切和非共轴变形为特征,体现了构造接触的性质。构造和岩石学数据表明,该地体至少在2.5Ga和1.8Ga前后分别受到两个麻粒岩相变质事件(M_1,M_2)的影响,其主要的构造是在M_1事件中形成的。早期构造-热事件表现为区域地壳挤压加厚和随后发生的伸展拆离。其峰期变质温度达800—900℃,压力达1.2-1.4GPa;在异地变质沉积岩中,早期构造-热事件的峰值温度大致为800℃,压力为0.8GPa左右,形成了与岩性层平行的面理,井发育大量S型花岗岩。基底和异地盖层中的早期构造代表M_1变质事件在不同地壳层次上的产物。两者沿大型拆离带的位移调整发生在M_1的晚期(D_3):拆离带上盘的盖层岩石表现为侧向位移滑脱,其中D_3期构造记录了比减压更为显著的冷却过程;相反,拆离带下盘的基底岩石则表现为与卸载有关的垂向运动,因而记录了0.4—0.6GPa的减压抬升。M_2期间发育了同时切过基底和盖层的北东向走滑带,同时伴随着某些抬升。M_2的峰期压力为0.4—0.6GPa,温度为650-700℃。上述低角度拆离带和所得到的P-T轨迹,意味着紧随地壳加厚之后的均衡调整过程发生了伸展拆离。
张家声
关键词:麻粒岩拆离带地体
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被引量:118
1998年
青藏高原形成至今经历了4个互有叠接的构造期。α期以南北缩短和向北推移为主,主要发生在45~35 Ma期间,β期表现为长周期缓慢隆升,在35~5.3 Ma期间占主导地位;γ期为短周期快速隆升阶段,自5.3Ma开始,3.0 Ma以后逐渐达到高峰;δ期以东西向伸展变形为特征,3.0 Ma以前出现在喜马拉雅地区,3.0 Ma以后遍及整个高原.第四纪以后表现为占主导地位的变形运动形式。根据γ期和δ期构造变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把青藏高原划分为西藏、羌塘和柴达木3个构造域。
马宗晋张家声汪一鹏
关键词:青藏高原位移速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