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丽

作品数:33 被引量:221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性状
  • 7篇形态性状
  • 6篇宝石鲈
  • 5篇通径
  • 5篇通径分析
  • 4篇淡水
  • 3篇对虾
  • 3篇盐度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特异性研究
  • 3篇体重
  • 3篇同工酶
  • 3篇线粒体
  • 3篇消化酶
  • 3篇罗非鱼
  • 3篇高体革鯻
  • 3篇奥利亚罗非鱼
  • 3篇16S_RR...
  • 2篇淡水黑鲷

机构

  • 30篇山东省淡水水...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济南市淡水养...

作者

  • 33篇安丽
  • 22篇董学飒
  • 21篇付佩胜
  • 21篇张龙岗
  • 20篇孟庆磊
  • 13篇张志山
  • 12篇杨玲
  • 12篇朱永安
  • 11篇李娴
  • 10篇刘羽清
  • 5篇王成武
  • 4篇张延华
  • 3篇钟君伟
  • 2篇孙栋
  • 2篇刘萍
  • 2篇何玉英
  • 2篇李健
  • 2篇郑玉珍
  • 2篇王玉新
  • 1篇孔晓瑜

传媒

  • 6篇长江大学学报...
  • 3篇齐鲁渔业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淡水渔业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水产学杂志
  • 2篇Agricu...
  • 2篇农学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虫纹鳕鲈外形特征及内部消化系统结构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对15尾2龄虫纹鳕鲈(Macculochella peeli)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消化器官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和描述,并对形态性状参数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其外部形态参数全长(LT)和体长(LB)相关关系为LT=1.088 LB+2.318(R2=0.976),其他性状间相关性较低。虫纹鳕鲈鳍式为D.XI,15~17;A.III,12~13;C.18~19;P.17~20;V.I,5。鳞式为20~30/72~78/35~43-V,第1鳃弓鳃耙数为17~19,脊椎骨数为33。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口咽腔较小,上下颌具齿,食道粗短,胃"Y"型、发达且分化明显,4~5个幽门盲囊,比肠长为0.81,肠道较粗,在腹腔内仅呈现2个弯曲,表明虫纹鳕鲈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安丽董学飒张延华孟庆磊李娴张龙岗钟君伟朱永安
关键词:食性
草鱼MHC class Ⅰ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鱼体抗柱形病能力关系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用1对引物HMC6-S和MHC6-A分别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40尾抗病个体和40尾易染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基因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262bp。在262bp的核苷酸序列中,有50个(19%)多态位点。在其编码的87个氨基酸位点中,有16个多态位点(18.39%),其中有10个位点发生在多肽结合位点上(62.5%)。对核苷酸替代的类型和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多肽结合位点的非同义碱基替代率与同义碱基替代率均大于非多肽结合位点的非同义碱基替代率与同义碱基替代率,表明氨基酸替代替换集中出现在多肽结合位点(PBR)上。分析80个个体的测序结果,发现有17种不同的MHC classⅠ等位基因,编码17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等位基因A、B、C、D是2个群体共有的,其中等位基因A出现的频率最高,占总样本数量的36.25%;等位基因E、F、G、H、I、P只出现在抗病个体中,等位基因J、K、L、M、N、O、Q只出现在易染个体中。
杨玲孟庆磊张龙岗张志山安丽董学飒刘羽清付佩胜
关键词:MHCCLASS
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的形态差异及判别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2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的11个比例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2种虾的形态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共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5.375%,仅主成分1便可将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完全区分开,两者差异很大程度是由头胸甲宽引起的。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的判别准确率均达到100%,综合判别率为100%,判别准确率均达到极高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和红螯螯虾之间形态差异已经远在亚种分类水平以上,与其传统的分类地位相一致,且两者可通过形态差异将其判别区分。
张志山安丽孟庆磊朱永安付佩胜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红螯螯虾
澳洲长鳍鳗不同消化器官中3种消化酶活性的比较
2013年
研究了澳洲长鳍鳗(Anguilla reinhardtii)3种主要消化酶(胃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在消化道不同部位(肝胰脏、胃、肠道)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胃蛋白酶比活力大小为胃>肠>肝胰脏,胃极显著高于肠、肝胰脏(P<0.01);淀粉酶比活力大小为肝胰脏>胃>肠,胃和肠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和肝胰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酶比活力大小为肠>胃>肝胰脏,三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张龙岗安丽杨玲李娴刘羽清朱永安
关键词:消化酶消化器官
Statistic Morphology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ndividuals of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2010年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ompare the morphology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ndividuals of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Method] The comparison of 10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ndividuals of P. dabryanus was conduct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test methods. [Result] The results of t-test indicated that three of 10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and one of 10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vealed four principal components,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which was 31.151%,18.844%,12.324% and 10.169%,respectively. The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had reached 72.487%. The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ndividuals were not significant,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test. [Conclusion] The result in this study had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breeding of P. dabryanus.
安丽朱永安王玉新郑玉珍董学飒刘羽清
关键词:T-TEST
不同生长阶段宝石鲈消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测定了出膜后30 d、70 d、120 d至成鱼4种规格,体重分别为(2.29±0.49)g、(23.16±4.23)g、(88.06±6.73)g、(270.26±9.17)g的宝石鲈(Scorturm barcoo)胃、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的淀粉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宝石鲈的生长,淀粉酶在各生长阶段活力均很小,肝胰脏、前肠和后肠中的淀粉酶活力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胃中的胃蛋白酶活性表现为逐渐增高,至规格3后胃蛋白酶活性趋于稳定;肠道是脂肪消化的主要场所,其中前肠脂肪酶变化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在前肠脂肪酶下降后中肠脂肪酶升高,起到了继续消化脂肪的作用。
安丽张龙岗董学飒杨玲付佩胜
关键词:宝石鲈胃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
“黄海1号”中国明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被引量:67
2008年
随机选取第11代“黄海1号”5月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100尾和6月龄中国明对虾50尾,分别测量全长(X)、头胸甲长%)、第1~6腹节长(X3-X8)、尾节长(X9)、头胸甲宽(X10)、第1腹节宽(X11)、头胸甲高(X12)、第1腹节高(X13)、体长(X14)共14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别计算了这2种月龄对虾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Y)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而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结果表明,5月龄和6月龄对虾的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水平(P〈0.05)。5月龄对虾的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和第1腹节长的通径系数达到了显著的水平;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全长和头胸甲长的决定程度最大。6月龄对虾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6腹节长和第4腹节长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第4腹节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是反向的;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经显著性分析,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对体质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5月龄和6月龄对虾形态学指标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7.429+0.326X2+0.306X3+0.669X0+0.275X4和Y=-38.556+0.668X2-0.583X6+0.605X8+0.785X10+0.931X12两个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安丽刘萍李健何玉英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形态性状通径分析
“黄海1号”中国对虾不同世代间的AFLP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采用AFLP技术对中国对虾野生群体和第9、10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分析,计算了3个群体间的遗传多态度、遗传距离及分化系数。结果显示,5对引物共产生了13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63条,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12.6条多态性条带。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5.99%、40.57%和41.02%;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818,0.1807和0.1774;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及分化都比较大,但选育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和分化都很小分别为0.0031和0.0206。结果表明,选育群体相较于野生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多态度均有所下降,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相邻世代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分化也均有所下降,出现趋同现象,显示出"黄海1号"新品种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
安丽刘萍李健何玉英王清印孔晓瑜
关键词:中国对虾选育群体AFLP
“黄海1号”中国对虾不同世代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本文以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选育群体为材料,采用形态学性状多元分析技术、微卫星DNA(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技术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
安丽
关键词:中国对虾形态性状通径分析SSRAFLP
文献传递
澳洲长鳍鳗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随机选取澳洲长鳍鳗(Anguilla reinhardtii)1龄鱼50尾,分别测量全长、体长、背鳍长、臀鳍长、体高、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口裂宽和体重共11个形态学指标。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结果表明,除眼径和头长以外其他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P<0.01)水平。剔除了通径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的变量,保留了全长、体高和口裂宽3个变量,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P1=0.398)。所选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R2=0.965,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程法建立了回归方程为:Y=-1412.565+1.923X1+13.000X5+15.767X10。式中,X1、X5、X10分别为全长(mm)、体高(mm)和口裂宽(mm),为澳洲长鳍鳗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安丽孟庆磊董学飒李娴杨玲刘羽清张志山朱永安
关键词:形态性状通径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