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萍
- 作品数:51 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十六计与中医学》
- 张介眉李伟付源业薛沙时昭红冯子忠张晨张耕吴家顺单萍严峻户菲菲
- 《三十六计与中医学》一书,是受清代名医徐大椿《用药如用兵》指导思想的启发,采用“类比法”以兵论医,详尽地阐述了三十六计与中医学的内在联系,及其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旨在推动祖国中医学的发展。“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作为...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医谋略
- 三十六计与中医学
- 张介眉李伟付源业薛沙时昭红冯子忠张晨张耕吴家顺单萍严峻户菲菲
- 《三十六计与中医学》一书,是受清代名医徐大椿《用药如用兵》指导思想的启发,采用“类比法”以兵论医,详尽地阐述了三十六计与中医学的内在联系,及其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旨在推动祖国中医学的发展。“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作为...
- 关键词:
- 关键词:三十六计中医学辩证论治医学著作
- 黄角颗粒对大脑中动脉栓塞老年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英文)被引量:6
- 2006年
- 背景:黄角颗粒为纯中药制剂,具有通腑泄热、开窍熄风、活血化淤等功效。目的:观察黄角颗粒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黄角颗粒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可能机制。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3-09/2003-12在湖北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鼠龄为22个月的老年Wistar大鼠60只。大鼠适应性喂养3d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黄角颗粒10g/kg组、黄角颗粒5g/kg组、黄角颗粒2.5g/kg组,每组10只。方法:①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将大鼠造成脑缺血模型。黄角颗粒(主要成分为生大黄、水牛角等,武汉市第一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号:021120)10,5,2.5g/kg组于造模前30min分别给予含生药1,0.5,0.25kg/L的黄角颗粒水溶液按10,5,2.5g/kg灌胃,每只灌胃1次;尼莫地平组于造模前30min给予含生药1g/L的尼莫地平水溶液按10mg/kg灌胃,每只灌胃1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只结扎颈外动脉)于造模前30min给予生理盐水按10mL/kg灌胃,每只灌胃1次。②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原位细胞凋亡染色切片,在高倍镜(20×10)下观察5个视野,观察每个高倍视野平均阳性细胞数,并计算细胞凋亡率。普通光镜下观察皮质缺血局部及周围组织学变化。电镜下观察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F检验及Q检验。主要观察指标:黄角颗粒对大脑中动脉栓塞老年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及大脑皮质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结果:Wistar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数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黄角颗粒各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组织凋亡阳性细胞数及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黄角颗粒10g/kg组大鼠脑组织凋亡阳
- 陈国华单萍吴家顺
- 关键词:疾病模型
- P-糖蛋白在戊四氮点燃小鼠大脑皮质内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戊四氮(PTZ)点燃小鼠大脑皮质内P-糖蛋白(PGP)的表达变化。方法:C57BL/6小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周组、2周组、1月组各16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其它各组腹腔注射40 mg/(kg.d)PTZ制备小鼠癫痫模型,分别于点燃后1周、2周、1月处死,采用RT-PCR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比较各组小鼠大脑皮质PGP mRNA及PGP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的PGP mRNA与内参照光密度相对值为(0.68±0.05),1周组为(0.97±0.06),2周组为(1.25±0.09),1月组为(2.18±0.1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GP阳性细胞数为(8.79±1.83)个,1周组为(14.83±1.45)个,2周组为(20.98±1.92)个,1月组为(39.84±2.07)个,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注射PTZ导致小鼠出现癫痫发作,反复癫痫发作可引起小鼠大脑皮质PGP表达增加。
- 单萍康慧聪刘志广李巷朱遂强
- 关键词:P-糖蛋白慢性癫痫多药耐药
- 用药如用兵论今释(八)
- 2003年
- 11 一病分治用寡胜众
[原文]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
- 张介眉单萍
- 关键词:用药如用兵论释义病案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火闭窍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痰火闭窍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程14d。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中风计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痰火闭窍型具有良好疗效。
- 单萍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 柴胡皂苷a抑制PTZ诱导的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a(SSa)对戊四氮(PTZ)诱导的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PTZ组、PTZ+0.625 mg/L SSa组和PTZ+1.25 mg/L SSa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来鉴定细胞;用MTT检测评估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FAP和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体外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贴壁生长,细胞突起明显。免疫荧光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呈GFAP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TZ组细胞活力和G_2/M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GFAP和Cx43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P<0.05);与PTZ组比较,PTZ+0.625 mg/L SSa组和PTZ+1.25 mg/L SSa组细胞活力和G_2/M期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GFAP和Cx43的表达水平也降低,但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SSa能够显著抑制PTZ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 单萍张继龙笱玉兰罗利俊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柴胡皂苷A戊四氮
- 腺苷A1受体敲除小鼠在戊四氮点燃过程中的癫癇病间发作情况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腺苷A1受体与癫癇病间发作及神经保护的关系。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敲除鼠组(腺苷A1受体基因敲除小鼠,20只)、野生型组(C57BL/6型普通小鼠,20只)和对照组(未接受PTZ点燃的野生型小鼠,10只),采用PCR法对实验小鼠进行基因鉴定并据此分组,观察3组小鼠在PTZ点燃过程中的癫癇病间发作情况(病死率、点燃率、点燃潜伏时间、发作开始时间、发作持续时间、癫癇病间发作级别的数量等),并在PTZ点燃后2个时间点(24 h,30 d)处死小鼠,对其冰冻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皮层和海马的形态结构。结果:敲除鼠组病死率和点燃率均显著高于野生型组(均P<0.05);敲除鼠组点燃潜伏时间、发作开始时间明显短于野生型组,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野生型组(均P<0.05);敲除鼠组癫癇病间发作程度明显重于野生型组。点燃后不同时间点动物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敲除鼠组损伤较野生型组出现更早、范围更广泛、损伤程度更重。主要表现为早期反应性小胶质细胞增生、细胞肿胀,晚期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异常增多的畸形胶质细胞。结论:腺苷A1受体敲除鼠具有特殊的癫癇病间易感性,腺苷A1受体具有极强的脑保护作用,可减轻PTZ点燃过程中的脑组织形态结构损伤。
- 张继龙单萍康慧聪刘志广李巷朱遂强
- 关键词:腺苷A1受体戊四氮神经保护
- 戊四氮点燃腺苷A1受体敲除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的动态表达变化
- 2015年
- 目的观察戊四氮(PTZ)点燃腺苷A1受体敲除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动态表达变化,评价腺苷系统在耐药性癫痫治疗中的作用,探索耐药性癫痫治疗新思路。方法采用实验小鼠腹腔注射PTZ制备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动物先分为野生型组(n=40)和敲除鼠组(n=40),2组实验动物再根据有无接受点燃及点燃后不同时间点又各自分为点燃前、点燃后24 h、7 d、30 d 4个亚组,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亚组)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MRP1表达情况。结果 PTZ点燃后24 h时,野生型组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MRP1表达与点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敲除鼠组小鼠MRP1表达显著高于点燃前(P<0.05),2组小鼠点燃后7、30 d时MRP1表达均显著高于点燃前(P<0.05);2组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MRP1表达点燃后30 d时显著高于点燃后7 d时,点燃后7 d时显著高于点燃后24 h时(P<0.05),PTZ点燃后MRP1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高;PTZ点燃后同一时间点(点燃后24 h、7 d、30 d)敲除鼠组MRP1表达均显著高于野生型组(P<0.05)。结论腺苷A1受体激活可下调MRP1表达,调控腺苷系统功能紊乱可能成为治疗耐药性癫痫新的方法。
- 张继龙笱玉兰罗利俊单萍康慧聪朱遂强
- 关键词:腺苷A1受体戊四氮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耐药性癫痫
- 脑出血后早发癫癎患者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测定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早发癫癎的发病机制。方法:将50例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相匹配的脑出血患者分为脑出血后早发癫癎(A)组和脑出血(B)组各25例,A组再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分为皮质亚组18例与非皮质亚组7例,均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Glu、Asp)及抑制性氨基酸递质(GABA、Gly、Ala)水平。结果:A组血清Glu、Asp、GABA浓度升高,Gly、Ala浓度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亚组血清Glu、Asp浓度较非皮质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ABA、Gly、Ala浓度与非皮质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后早发癫癎的机制可能与癎性发作时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性导致神经细胞损伤,致使机体自我调节机制改变,GABA代偿性释放增加有关。脑出血的部位位于皮质时更容易发生癫癎,且皮质部位脑出血癎性发作与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毒性作用的关系更加密切。
- 单萍陈国华罗利俊
- 关键词:脑出血氨基酸类神经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