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 作品数:15 被引量:51 H指数:4 供职机构: 遵义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炎症反应和凝溶异常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炎症反应与凝溶异常在急性脑血管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中的作用,为CVD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方法:140例受试者分为4组。63例急性CVD病人,其中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组21例,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组42例;同期入院非脑血管病(non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Non-CVD)组36例,门诊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sham组)。免疫比浊增强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对各组hs-CRP与Fib均数进行比较,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各组血清hs-CRP含量比较,CI组hs-CRP含量明显增高[(7.72±3.32)mg/L],与sham组[(2.17±1.33)mg/L]、ICH组[(2.45±1.31)mg/L]及Non-CVD组[(2.73±2.43)mg/L]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H组与CI组及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Non-CVD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血清Fib含量比较,ICH组Fib含量增高明显[(3.68±0.84)g/L],与sham组[(2.55±0.56)g/L]、CI组[(3.27±0.85)g/L]及Non-CVD组[(2.98±0.57)g/L]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组与ICH组、sham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on-CV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hs-CRP与Fib相关性比较,CI组hs-CRP与Fib含量呈正相关(r=0.376,P=0.014),ICH组hs-CRP与Fib含量不相关(r=0.155,P=0.502),Non-CVD组hs-CRP与Fib含量呈正相关(r=0.446,P=0.006),sham组hs-CRP与Fib含量呈正相关(r=0.574,P=0.000)。结论:血浆hs-CRP及Fib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急性CVD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评价机体损伤的总体量化指标,炎症反应与凝溶异常在急性脑血管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之间动态平衡破坏可间接提示机体损伤严重,因此检测两者之间的动态变化可为临床早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刘庆 李永光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脑血管病 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时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及其与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6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病例共50例,检测患者SUA水平,并测定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 C)、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结果:50例ACI患者SUA总体水平为(310.18±100.56)μmol/L,10例为高尿酸血症患者。SUA≥360μmol/L时ACI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HSC升高,与ACI不伴高尿酸血症患者HS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两者间TG(P=0.907)、TC(P=0.194)、HDL C(P=0.411)、LDL C(P=0.396)、FiB(P=0.159)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ACI患者SUA水平[(348.41±98.78)μmol/L]明显高于女性患者[(280.14±92.93)μmol/L;P=0.016]。50例ACI患者合并高血压者47例,合并2型糖尿病者19例,合并冠心病者36例,与未合并上述疾病患者S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ACI患者中与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相当。男性ACI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于女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ACI危险因素对患者SUA水平影响不显著。SUA可能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参与并加重ACI的炎症过程,并可能参与多个致病环节,通过多个途径影响疾病的发生、进展及其预后。 刘庆 李永光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血尿酸 高敏C反应蛋白 低血糖脑病1例 2010年 刘庆 韩亚军关键词:糖尿病 单次地塞米松治疗对实验性脑出血后肺、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单次地塞米松(Dex)治疗对脑出血(ICH)后肺、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备SD大鼠ICH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CH模型组和Dex治疗组。采用HE染色观察血肿周围组织与肺组织的炎症反应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采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NF-κB p65 mRNA及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mRNA在脑与肺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ICH模型组脑水肿明显,血肿周围炎症反应重,肺组织损伤以间质性肺炎表现为主,肺泡结构破坏;Dex治疗组脑水肿较ICH模型组明显减轻,肺组织炎性反应减少。(2)NF-κB p65 mRNA表达,ICH模型组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0.44±0.08)和肺组织(0.69±0.16)均较假手术组(分别为0.27±0.05和0.26±0.04)增高(P<0.01),Dex治疗组脑(0.1 7±0.14)及肺(0.17±0.03)组织中NF-κB p65 mRNA均明显低于ICH模型组和假手术组(P<0.01);ICH模型组GRα mRNA表达水平,无论在脑组织(0.47±0.07)还是在肺组织(0.49±0.07)均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0.64±0.03和0.65±0.13)(P<0.01),Dex治疗组脑组织(1.01±0.09)和肺组织(0.89±0.08)GRαmRNA表达较ICH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强(P<0.01)。结论 ICH后早期、单次给予Dex治疗可减轻脑组织损害,亦可明显改善继发肺损害,其可能作用机制为Dex提高了GRα mRNA水平并抑制NF-κB p65 mRNA表达。 刘庆 吴珊关键词:脑出血 核转录因子-ΚB 糖皮质激素受体Α 脑出血后抑制NF-κBp65mRNA表达对脑和肺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p65mRNA表达是否影响肺和脑组织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mRNA的表达,以及能否减轻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所致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制备ICH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ICH组、二硫氨基甲酸酯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nocarbamate,PDTC)组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组,每组12只,另设假手术(sham-operative,Sham)组12只作对照。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ICH周围脑组织与肺组织的炎症反应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F-κBp65mRNA、TFmRNA在脑与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Sham组:术后脑、肺组织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无炎症细胞浸润,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相对正常。(2)ICH组:ICH后24~48 h脑水肿明显,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血肿周围炎症明显。肺组织损伤以间质性肺炎表现为主,肺泡结构破坏明显,血肿周围脑组织和肺组织中NF-κBp65mRNA表达较Sham组增高(P<0.05)。(3)PDTC组:与ICH组比较,脑水肿明显减轻,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但仍可见红细胞漏出现象。ICH后24、48 h脑组织及肺组织中NF-κBp65mRNA和TFmRNA表达均较ICH组明显降低(P<0.05)。(4)Dex组:与ICH组比较,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及炎症反应减轻,ICH后24、48 h NF-κBp65mRNA明显降低(P<0.05);TFmRNA表达在ICH后24 h脑、肺组织内表达下调,而ICH后48 h表达上调。结论 NF-κBp65mRNA表达可有效减轻ICH所致ALI,PDTC可使TFmRNA在肺和脑组织的表达下调,而Dex则使TFmRNA在肺和脑组织的表达呈先下调后上调的趋势。 刘庆 吴珊关键词:脑出血 核因子-ΚB 急性肺损伤 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CRP)及血脂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对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thiekness,IMT)和血清hs-CRP及血脂[总胆固醇(cholesterol tota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s-CRP、TG与双侧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6、0.502、0.339和0.331,P<0.05);TC与双侧颈动脉IMT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38和0.124,P>0.05)。结论脂质代谢紊乱及炎症反应均参与了急性脑梗死患者AS的形成及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危险因素(如脂代谢紊乱),hs-CRP是一项独立的AS发展预测指标。 孟艳梅 刘庆关键词: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高敏C-反应蛋白 血脂 脑出血后急性肺损伤的药物干预研究 目的①研究脑出血后急性肺损伤的炎性机制,探讨核转录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B,NF-kB)与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脑出血继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 刘庆 吴珊关键词:急性肺损伤 干预研究 纤维蛋白原在急性脑出血时的变化及作用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急性脑血管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CVD)中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急性CVD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方法 140例研究对象,其中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组21例,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组42例;同期入院非脑血管病(non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Non-CVD)患者36例,我院门诊体检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sham group)。凝固法测定Fib水平,对各组Fib均数进行比较,并绘制ROC曲线,分析Fib在急性CVD时的变化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ICH组Fib含量增高明显(3.68±0.84),较sham组(2.55±0.56)、CI组(3.27±0.85)及Non-CVD组(2.98±0.5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组与ICH组、sham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Non-CV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Fib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面积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45,0.813),诊断急性CVD有显著意义(P<0.001),含量越高诊断急性CVD的可能性越大。结论血浆Fib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CVD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评价机体损伤的总体量化指标,在急性CVD的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刘庆 李永光关键词:纤维蛋白原 脑血管病 脑梗死 脑出血 ROC曲线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平均年龄68岁、有全膀胱切除指征而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膀胱全切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骼内动脉化疗并栓塞联合手术治疗,观察膀胱保留率、降级降期率、肿瘤复发率,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后,22例患者膀胱肿瘤缩小约81.5%,无变化5例;肿瘤临床分期降低21例(有效率77.8%),无变化6例;病理分级降低12例(降级率44.4%),分级不变15例。共24例患者得以保留膀胱,其中2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TURB),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保留率88.9%)。3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术后1、2、3、5年分别复发4例(14.8%)、7例(25.9%)、11例(40.7%)、14例(51.9%)。2例随访11个月和23个月发现肿瘤远处转移后死亡,1例膀胱切口种植转移,局部切除后再发,带瘤生存,术后3年死于肿瘤进展,2例腺癌5年内死于肿瘤进展。至随访截止日期,死于术后肿瘤进展共5例。27例患者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9%、73.6%、58.1%、41.4%,5年总生存率66.0%。结论:有选择地对部分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术前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等综合性治疗措施以保留功能性膀胱确实可行,但合理评价其在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李永光 刘庆关键词:浸润性膀胱癌 髂内动脉化疗 栓塞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脑血管病患者检测血尿酸水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11年 ①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②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106例,其中脑出血组42例,脑梗死组64例;同期入院非脑血管病患者34例。测定血尿酸水平,分析二者在急性脑血管病(CVD)时的变化和临床价值。③结果脑出血(ICH)组尿酸(UA)含量增高明显(378.22±42.97),较脑梗死(C I)组(376.69±57.34)及非脑血管病(Non-CVD)组(268.77±33.8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 I组与ICH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ICH组与C I组中高尿酸组预后较尿酸正常组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测定血尿酸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 李宝丽 刘庆关键词:脑血管病 脑出血 纤维蛋白原 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