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秀
- 作品数:70 被引量:275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牙源性肿瘤分类概况/新进展
- <正>牙源性肿瘤为口腔颌面部肿瘤中一类具有独到特点、类型复杂的肿瘤。其分类一直备受大家关注。在众多的分类法中,我们国家所延用的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类法。 WHO关于牙源性肿瘤的分类共出版三次:第一版发表于1...
- 何志秀
- 文献传递
- 615例小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小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6 15例小涎腺上皮性肿瘤的部位分布、发病年龄、性别及组织学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15例小涎腺上皮性肿瘤中腺瘤 2 6 5例 ,癌 35 0例 ,良恶性肿瘤之比为 1∶1 3。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常见 (81 1% ) ,其次为肌上皮瘤 (14 7% )。恶性肿瘤中以腺样囊性癌最常见 (32 9% ) ,其次为粘液表皮样癌 (2 1 4 % ) ,腺癌 (11 7% )。小涎腺上皮性肿瘤以腭部最为好发 ,分别占良、恶性肿瘤的 77 0 %和 6 0 .0 %。腺瘤中女性患者 (5 1 3% )稍多于男性 (4 8 7% ) ;小涎腺癌患者中男性 (5 6 3% )多于女性(4 3 7% )。小涎腺腺瘤患者平均发病年龄 4 0 9岁 ,小涎腺癌平均发病年龄 4 9 1岁 ,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显著高于良性肿瘤 (P <0 0 5 )。结论 小涎腺上皮性肿瘤在病理类型构成比、部位、年龄、性别分布上具有其独到的特点。
- 李怡宁何志秀刘来奎何华伟
- 关键词:小涎腺肿瘤上皮性
- P63蛋白在人胚涎腺发育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P63蛋白在涎腺上皮干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及干细胞存在的可能位置。方法收集不同发育阶段的合法流产人胚24例、正常涎腺组织标本10例,对切片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组织切片见涎腺发育从早期上皮芽增生分支形成树枝状上皮条索,然后形成管腔,最终分支末端细胞增生膨大分化为导管、肌上皮和腺泡细胞。P63的表达从胚胎早期上皮芽中的广泛阳性表达到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呈现区域化散在分布特征,正常成人涎腺中阳性表达细胞仅少量存在于闰管、分泌管、排泄管管壁基底侧。结论P63在维系涎腺上皮性干细胞的生存和分化状态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正常成人涎腺上皮性干细胞仅少量存在于导管管壁基底侧。
- 李怡宁何志秀刘来奎何华伟
- 关键词:P63干细胞
- 粘着斑激酶对Tca8113舌鳞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研究粘着斑激酶(FAK)在Tca8113舌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生长、粘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FAK寡核苷酸转染的方法处理Tca8113舌鳞癌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FAKmRNA水平的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胞浆FAK蛋白的表达,以Transwell小室和冲刷实验的方法计数细胞,测定细胞的粘附和侵袭能力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反义FAK寡核苷酸转染后,Tca8113细胞侵袭、粘附、趋化运动能力均显著降低。转染48 h后,FAK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FAK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存活、粘附及侵袭具有重要作用。
- 方美贤何华伟王丹何志秀
- 关键词:粘着斑激酶舌鳞状细胞癌转染
- 黏着斑激酶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正>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FAK,Tyr397)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鳞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人OSCC石蜡切片...
- 何志秀何华伟王丹方美贤
- 文献传递
- 造釉细胞纤维瘤的临床、X线、病理分析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研究造釉细胞纤维瘤的临床、X线、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报告14例,分析、总结该瘤的临床、X线、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与结论:该瘤的组织来源及复发、恶变等生物学行为进行了讨论。
- 吴兰雁卢勇何志秀王虎周志瑜
- 关键词:牙源性肿瘤X线病理
- 口腔颌面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22例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析
- 1991年
- 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简称 NHL)是一组(厂尤)杂的肿瘤。以往,病理诊断中沿用较多的是由 Rappaport 1966年提出的分类方法。如根据细胞形态分为淋巴细胞性和组织细胞性;按分化程度分为分化良好型和分化不良型等。
- 周志瑜代霞飞何志秀陈嘉铭
- 关键词:颌面部肿瘤淋巴瘤病理类型
- 用PCNA和AgNoRs评价颊癌生长前沿细胞增殖活性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探讨颊癌生长前沿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抗PCNA和AgNoRs染色分析叙例有、无转移颊癌中生长前沿区细胞和中央区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生长前治区细胞的增殖活性高于中央区(P<0.05),有转移组前治区细胞的增殖活性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检测颊癌生长前治区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助于预测颇癌的浸润转移能力,判断患者的预后。
- 龚莉何志秀卢勇周志瑜杨橙
- 关键词:增殖细胞核抗原颊癌AGNOR染色淋巴结转移
- P53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和口腔白斑病中的增龄性变化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 P5 3蛋白表达的增龄性变化 ,探讨上述变化在老年人口腔癌前损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不同年龄人的正常口腔粘膜及口腔白斑石蜡标本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P5 3蛋白的表达 ,用半定量法对染色结果进行判定。结果 1随年龄增长 ,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及口腔白斑病变中 P5 3蛋白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 ;2老年口腔白斑的 P5 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口腔粘膜 ( P<0 .0 1)。结论 随年龄增长 ,P5 3蛋白功能可能出现障碍 ,难以有效修复老年人体内累积增多的 DNA损伤 。
- 杨娅周红梅周敏刘英何志秀李秉琦
- 关键词:P53蛋白口腔粘膜口腔白斑病增龄性变化
-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口腔鳞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1998年
- 对52例口腔粘膜鳞癌的石蜡包埋材料,用ABC法显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根据PCNA表达的不同进行分级,其中阳性率<25%为Ⅰ级(低恶),25%~50%为Ⅱ级(中恶),>50%为Ⅲ级(高恶)。结果表明,随PCNA分级从Ⅰ~Ⅲ级生存率逐渐降低(P<0005)。PCNA分级在口腔粘膜鳞癌预后的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 吴晓贾向炬李甘地李甘地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预后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