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飞
- 作品数:56 被引量:346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方法K-B法、琼脂稀释法检测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碘—淀粉测定法、三维试验、协同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AmpCs)、金属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PCR扩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1。结果35株菌株有28株表现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其中产青霉素酶的菌株16株,产AmpCs的菌株1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2株,产ESBLs的菌株3株;9株同时产青霉素酶和AmpCs,2株同时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ESBLs。多数耐药菌株均扩增出Tem-1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 黄艳飞陈群鲁辛辛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耐药性
- 液态芯片法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评价液态芯片法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因CAP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171例就诊患者的342份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分别采用液态芯片法(xTAG RVP)和普通多重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法(Seeplex RV15)对15种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使用传统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特异性抗原法)对9种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确认.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结果 171例CAP患者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病毒检测阳性率为35.7% (61/171),其中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人偏肺病毒(hMPV)占所有检出病毒的90.5%,平均年龄为49.17岁.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口咽拭子和鼻咽拭子呼吸道病毒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1.6%和33.9%,两种标本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0.714,P<0.001;McNemar χ^2=0,P=1.000).xTAG(R) RVP和Seeplex RV15两种多重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对342份标本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2.5%与29.5%,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率为85.4%(292/342)(Kappa=0.66).传统方法阳性率是14.0%.与Seeplex RV15及传统方法相比,xTAG RVP具有更高的敏感度(93.3%)、符合率(92.4%)和阴性预测值(96.9%),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一致率高(Kappa=0.83).结论 液态芯片法优于传统方法和普通多重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法,可作为CAP病毒检测的常规方法.
- 顾秀丽冯伟明朱敏王玫黄艳飞张明新田晓波郑春玉马安林刘淑娥徐蒙鲁辛辛
- 关键词:芯片分析技术社区获得性感染
- 1050例鼻窦炎病原菌分析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分析鼻窦炎的病原微生物分布及与鼻窦炎感染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2017年诊治的1 050例鼻窦炎患者经鼻内窥镜手术所取的窦腔内容物标本,行直接涂片镜检、普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厌氧菌培养和质谱仪菌种鉴定。统计分析急性和慢性鼻窦炎病原菌分布差异。结果 1 050例鼻窦炎患者分为急性鼻窦炎164例、慢性鼻窦炎384例和真菌性鼻窦炎502例。细菌直接涂片和培养结果一致。经培养鉴定共检出1 283株病原菌,细菌分布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7株(13.8%)、铜绿假单胞菌101株(7.9%)、流感嗜血杆菌78株(6.1%)、链球菌属90株(7.0%)、克雷伯菌属54株(4.2%);厌氧菌主要为普雷沃菌14株(1.0%)和具核梭杆菌5株(0.1%);真菌以曲霉200株(15.6%)为主,多伴有细菌的混合感染。急性鼻窦炎多为一种病原菌,慢性鼻窦炎多混合2种以上病原菌。急性和慢性鼻窦炎病原菌中链球菌(χ2=13.819,P<0.01)、肠杆菌科细菌(χ2=9.849,P<0.01)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χ2=75.407,P<0.01)的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细菌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3—2016年真菌涂片镜检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6.5%和49.9%;2017年改进真菌培养前处理方法后培养阳性率为87.1%,涂片镜检阳性率为68.8%。结论急性和慢性鼻窦炎致病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厌氧菌多为普雷沃菌和具核梭杆菌;真菌性鼻窦炎以曲霉属为主,同时伴有细菌的混合感染。临床应根据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合理用药。
- 黄艳飞王丽赟王玫岳燕隋文君袁梁王向东鲁辛辛
- 关键词:鼻窦炎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曲霉属
- 细菌性眼内炎病原分子诊断的临床应用
- 目的以16S rRNA部分基因直接测序为基础分析细菌性眼内中的病原菌,建立眼内标本病原微生物非培养检测方法。方法收集50例病人房水或玻璃体液标本,提取细菌DNA,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测序...
- 吴薇鲁辛辛黄艳飞
- 关键词:直接测序
- 文献传递
- 152株副溶血弧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 范艳艳朱敏尚欣荣王玫黄艳飞顾海彤鲁辛辛
-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联合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通过大样本流感样病例检测,明确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原则,从而快速明确流感诊断,控制流感暴发,减少资源浪费。方法采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发热门诊的4622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其中流感季3230份,非流感季1392份,采用快速抗原法和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PCR)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流感病毒检测。不一致结果采用第二种核酸检测试剂进行比对。比较快速抗原法对于不同年龄敏感度与特异度的差异,以及不同亚型、不同病毒载量的检出差异。结果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法的敏感度为33.7%(577/1710),特异度为93.5%(2723/2912),与qPCR的一致率为71.4%(3300/4622)。在流感季,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法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1%(570/678)和57.4%(1464/2552)。在非流感季,其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分别为8.0%(7/88)和96.5%(1259/1304)。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法与乙型流感病毒存在交叉反应,为2.3%(18/766)。儿童的敏感度比成人高[56.7%(164/289)比29.1%(413/1421)]。快速抗原法对于不同流感亚型(H1N1和H3N2)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1,P=0.718),其敏感度随循环阈值(Ct值)增大而降低。结论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法阳性结果可确诊。在流感季,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阴性应进行核酸检测,而非流感季阴性结果可排除感染。快速抗原法对儿童的敏感度比成人高,敏感度与Ct值呈负相关。
- 周倩倩赵建玉隋文君黄艳飞王玫张明新孙宇峰袁梁白婕曹晶晶张韶雅张桂岳燕鲁辛辛
-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年龄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表达差异的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定植菌与感染菌蛋白质表达差异及MDR.AB感染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临床分离的23株血流感染MDR.AB和36株鼻部、咽部及环境定植MDR—AB,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MDR.AB血流感染菌株和定植菌株进行鉴定和聚类分析,选择关键菌株,应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 MS分析同一患者的血流感染MDR—AB和鼻部定植MDR—AB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结果23株血流感染MDR-AB以ST92型为主;聚类分析显示定植与感染性MDR-AB存在MALDI-TOF MS蛋白质指纹差异;同一患者的定植与感染性MDR—AB菌株存在蛋白质组差异,通过鉴定和数据库比对发现触发因子(鉴定得分为10218分、覆盖率为44%),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鉴定得分为1919分、覆盖率为60%),磷酸甘油酸激酶(鉴定得分为947分、覆盖率为49%)和外膜蛋白Omp38(鉴定得分为572分、覆盖率为23%)等9种重要的差异蛋白质。结论MDR-AB定植菌株与血流感染菌株之间存在蛋白质组表达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为MDR—AB感染分子标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隋文君王玫黄艳飞鲁辛辛
- 关键词:不动杆菌属定植蛋白质组
- 细菌性眼内炎的病原分子诊断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以16S rRNA部分基因直接测序为基础分析细菌性眼内炎中的病原菌,建立眼内标本病原菌非培养检测方法。方法收集50例患者房水或玻璃体液标本,提取细菌DNA,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通过核酸序列比对微生物种属鉴定,同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50例标本中,直接涂片阳性22例(44%),细菌培养阳性13例(26%),PCR检测阳性28例(56%),成功测序22例,序列鉴定率为44%。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与培养鉴定结果不完全吻合。结论分子诊断对明确细菌性眼内炎感染有指导意义。
- 吴薇鲁辛辛黄艳飞
- 关键词:细菌RNA
- 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标本中病原细菌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研究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关键技术,评价序列分析技术作为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件。方法对117份不同来源的临床标本分别采用形态学、细菌培养、16S rRNA基因扩增与测序分析,比较不同方法对病原菌检出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子技术通过改良的微量核酸提取方法,扩增16S rRNA基因两个区域(BSF8-BSR534和BAK11 w-BAK2)。结果细菌培养和PCR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是49%(57/117)和72%(84/117),63%(53/84)的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鉴定到种;60例(52%)培养阴性标本中有7例(12%)经序列分析再次鉴定出病原菌;形态学检查阳性率为64%(75/117),与PCR结果接近,两者结合可提供推测性报告。第1对引物(扩增区:BSF8-BSR534)较适合革兰阳性细菌分类,第2对引物(扩增区:BAK11w-BAK2)对临床常见病原菌均可获得理想的序列。结论改进核酸提取技术、筛选恰当的引物、优化基因扩增和测序流程,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直接鉴定标本中病原微生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鲁辛辛吴薇王玫黄艳飞
- 关键词:RNA细菌标本病原菌
- xTAG GPP多重核酸技术在北京地区感染性腹泻诊断中的应用及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xTAG GPP多重核酸技术对感染性腹泻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了解肠道腹泻病原体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便标本592份,运用xTAG GPP法进行检测,将其结果与传统方法(培养、快速酶免疫层析法、显微镜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xTAG GPP法检测592份便标本的阳性率为47.8%(283/592),男女比例1:1.02,平均发病年龄31岁。病毒检出率为18.1%,以轮状病毒A型(RotV A)为主(8.8%),主要集中在冬季,儿童多发,其次为诺如病毒GI/G1I(NorVGI/GII)占8.4%,腺病毒40/41(AdeV40/41)检出5份。细菌阳性率为35.5%,产毒型大肠埃希菌LT/ST型(ETEC)最常见(8.4%,50/592),夏季高发,青壮年易感,其他病原体依次为弯曲杆菌(Camp)7.7%、沙门菌(Salm)7.0%、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毒素A/B型(C.difA/B)3.5%、志贺菌(Shig)3.3%、0157型大肠埃希菌(Ecoli O157)3,3%及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x1/stx2型(STEC.LT/ST)1.7%,未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nt)与霍乱弧菌(V.cho)。检出寄生虫10份(1.7%),包括隐孢子虫(Crypto)5份、痢疾阿米巴(E.his)3份及贾第虫(Gia)2份,均无明显的季节和人群分布。单一病原体感染患者占40.8%(242/592),混合感染为6.9%(41/592),其中双重感染6.1%(36/592),三重感染0.8%(5/592)。结论xTAG GPP多重核酸方法操作简便、灵敏、特异,可作为感染性腹泻病原学诊断的快速方法。腹泻病原体具有显著的季节和人群优势。
- 冯伟明顾秀丽隋文君张明新鲁炳怀王玫黄艳飞鲁辛辛
- 关键词:腹泻核酸扩增技术寄生虫